大型体育赛事与广州高校的相互影响研究

2013-04-10 04:13:13周亚辉
四川体育科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广州赛事

周亚辉

大型体育赛事与广州高校的相互影响研究

周亚辉

广州曾先后举办了全运会、全国大运会和亚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使得广州高校师生得以近距离的接触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更有部分高校参加到这些赛事的承办工作中来。光顾着高校能够为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人力、物力等许多优质资源,以节约赛事运行成本,扩大赛事影响力和号召力。大型体育赛事能有效的带动广州高校校园体育工作的开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等作用。而将大型体育赛事引入高校和打造区域性的高校特色体育赛事,能够使广州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更具特色。

大型体育赛事;广州高校;相互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体育的重视,其影响力不断增强,体育的功能也得到延伸。体育赛事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发展中最具有活力和影响力的事件,在全国众多城市中升温。据统计,2010年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分别承办了国际级赛事29项、25项和37;国家级赛事53项、26项和50项。在2011年,北京、上海和广东分别承办国际级赛事41项、30项和33项,国家级赛事75项、57项和69项。进入新世纪以来,广州作为中国三大都市圈之一——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举办了第16届亚运会、第9届全国运动会、全国第8届大学生运动会和全国第8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综合性大型赛事;还有苏迪曼杯羽毛球公开赛、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斯坦科维奇杯国际男篮邀请赛和国际女足四强赛等多项国际级体育赛事在广州的举办,使得广州高校的学生得以有“零距离”接触这些高水平赛事的机会。而这些大型重要赛事都将广州多个高校的场馆作为比赛场地,或从各个高校选拔赛事志愿者,更是让众多大学生参与到体育赛事中,为大型体育赛事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提供了平台,有助于增加广州高校体育人口,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1 什么是大型体育赛事

大型体育赛事是指能够影响主办城市和社区整体经济,在广大地域范围产生影响,具有较高的媒体覆盖率的体育赛事。大型体育赛事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赛事级别高。二是指影响巨大,能够在广大媒体范围内产生回响。如: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和具有国际水平的单项比赛等赛事。

大型体育赛事具有筹办周期较长、参与赛事的人群规模较大、活动层面多和对城市影响较大等显著特征。一般来说,奥运会、亚运会的筹办时间就长达7~9年,国际单项比赛的筹办也至少需要3~4年的时间。而大型赛事的参与人数少则三五千人,多则几十万人,这些参与者中除了运动员、教练外,还包括赛事工作人员、行政官员、庞大的新闻团队和观众,这也对举办城市的市政建设和交通设施提出了考验。而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影响是多角度的,包括该城市经济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发展、旅游业的开发、市政规划和形象的提升。

2 高校为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众多优质资源

高校是一个庞大的社会资源,在前些年全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带动下,全国各个高校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学校无论在教学设施、运动场馆等硬件和师资力量等软件上都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在社会发展、国家经济建设与竞技体育实力提升等方面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也要充分开发与利用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高校优势资源与大型体育赛事的资源共享与融合,在大大减少赛事开支的同时提高其举办质量。

2.1 高校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

高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有着较高的个人素质,他们专业突出,有较好的管理能力,能够承担起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策划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决策和指导。2008奥运会和2010亚运会中,就有许多现任高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到比赛中的组织和裁判工作中,而且大多数比赛项目中的场馆团队,也基本都是由他们组成并进行具体的策划和管理实施工作。

赛事志愿者是大型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今,随着赛事的规模日益增大,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志愿者来为赛事做出无偿的奉献和高质量的服务。而高校恰恰是其最主要、最为理想的输出地。高校志愿者由于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素质,他们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成为业务熟练、专业精通的合格志愿者,在体育赛事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特有的价值与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大学生赛会志愿者为5.3万人,与此同时,还有很多的大学生作为城市志愿者或社会志愿者活跃在全市的各个志愿者服务站,为参赛者、市民和游客提供服务。而2010广州亚运会赛会志愿者总需求升至为6万人,亚残运会赛会志愿者总需求约为3万人,而这些主要以广州大学生为主体。

2.2 高校有着高标准的体育场馆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同时对教育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因有强大的地方经济作为后盾,其地区高校中的教学设施、体育场馆等教学硬件得到显著改善。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广州亚运会中,赛事组委会都不约而同的让赛事进入高校,把一批高校中的体育场、体育馆进行小幅规模的改建后作为比赛的场地。以广州亚运会为例:中山大学、广东药学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馆承办了亚运会男、女排球赛事;华南理工大学体育馆承办了亚运会柔道、摔跤比赛,部分足球小组赛则在其体育场举行;广州体育学院体育馆承办部分篮球小组赛;华南师范大学承办了手球项目的赛事;广东工业大学体育馆和体育场分别承办了手球和板球的比赛;广州大学体育馆则承办了击剑项目的比赛。亚运组委会将这些已经设施较为完善的高标准场馆加以利用,不再进行无必要的重复建设,不仅可以节约开支、节能环保,同时还有助于促进了大型体育赛事与高校融合。

2.3 高校有着强大的科研能力

如今,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每当举行奥运会、亚运会、我国全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之前,都会举办与其相应的科学大会,为广大体育科学研究工作者交流体育科技实践经验、展示学术研究成果的平台。科技是推进体育运动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高校都有着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是重要的科研场所之一。2009年,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在教育部举办国庆60周年成果发布会提到: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启动以来,我国高校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自2004年以来,一直排在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之后列第5位。

广州的高校依托地方政府较优越的经济优势,他们中所具有的体育学、生物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各类学科,还有着设施较为完善的实验室和各种科研设备,为体育赛事组织、管理和提高赛事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广州高校还利用优厚的科研条件和经济条件,吸引了一大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院士、教授、博士等到穗任教,他们组成了科研能力强大的学术团体,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科研工作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他们当中有着参加过国内外大型赛事的专家和学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比赛提供正确的导向作用和决策,有利于比赛圆满举办。

2.4 高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像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一样,广州的许多高校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氛围浓郁,而且有着广府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特色。众多的广州大学生能够参与到大型体育赛事中来,为其提供广泛的人力资源。这些充满活力的大学生们集开放观念、兼容观念和改革观念于一身,他们能够带给体育更深层的理念、丰富体育的内涵,并对体育文化进行拓展和推广。他们在体育赛事中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还将本土文化传播给外来参赛者,有利于塑造举办城市良好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推进城市文明建设。而高校的文化建设也有利于体育精神在举办城市内的传播,提高全体人民对体育赛事的认知度和参与意识。广州亚运会期间,广州亚组委联合广东教育厅、广州教育局,在各个高校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广州团市委举办的“亚运志愿信使团广州高校巡回宣讲活动”;亚组委宣传部举办的“祝福祖国 好运亚运——国内外大学生携手迎亚运”高校系列活动;广州大学举行了“迎亚运征文比赛颁奖暨„汕尾行‟新闻采风”活动;广州中医药大学举办了“亚运志愿者之夜校园歌手大赛”,各个高校通过举办具有自己特色的一系列的活动,不仅代表广州这所具有活力的城市,向外国友人展现东道主热情的同时,还宣传亚运、展示亚运,达到了广泛宣传亚运、宣传体育文化的目的。

3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够促进广州高校的发展

3.1 带动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校大学生体质整体上有所改善,但是速度、耐力、爆发力等体能指标却呈连续下降的趋势,这与高校中体育课时设置过少和体育不受学校领导重视不无关系。而大型体育赛事与高校相结合,不仅仅使得更多广大在校学生接触体育、参与赛事,更能引起学校领导等有关行政部门对体育的重视,加大对高校体育的投资和体育设施的建设。广州许多亚运会项目的承办高校就是借亚运会的“东风”,利用亚组委和本校的行政拨款,对学校的体育馆和运动场进行改造和完善,进一步提升场馆规格。而没有承办赛事的高校,也因亚运会在身边的召开,提高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改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消极态度,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推动高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和其竞技体育的提高。如:羽毛球苏迪曼杯在天河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亚运会的铁人三项的比赛在广州大学城中心湖附近将举行;小轮车、场地自行车和轮滑项目在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举行。这些比赛场地虽然不在学校内举办,但是其赛场都与多个高校毗邻,让全校都能够参与到比赛中来,同时也吸引了其他高校领导、教师、学生到赛场观赛和观摩,感受比赛的气氛,从而促进其本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3.2 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赛事在高校中或在大学生们的身边举办,可以有力的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竞技体育中所体现的“竞争”和“集体大于个人” 意识,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培养高校大学生奋勇争先、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而在团体比赛中所体现出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进而促进其优良社会公德的形成。而作为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的高校大学生们,通过参加亚运志愿者服务,他们获得了一个能够展示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开阔视野、历练成长的平台,而赛事的成功举办和社会对志愿者工作的认可和高度评价,提升了这些在校大学生们的自信心。广州亚运前和亚运期间,各高校在校内外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使更多师生都参与到亚运的活动中来,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亚运的气氛,丰富和创新了广州校园文化,并推动校园文化的学校平台和社会平台的融合。

3.3 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

大型体育赛事的所具有的竞技性,往往会激发举办城市高校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提高对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校也能借此机遇培养出一批较优秀的学生运动员,提高高校竞技体育水平;而其娱乐性,则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让他们将体育作为一种增强身体素质的手段,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增进身体健康、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4 建 议

4.1 大型体育赛事进高校

广州每年都要承办数十项大型体育赛事,经过全国大运会、亚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洗礼,广州的部分高校有着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条件和较为丰富承办经验,那么我们可以尝试启动“大型体育赛事进高校”计划,将更多的大型综合性赛事和高水平的单项赛事放在高校当中举办,赛事组委会可以利用高校人力资源、场馆设施、文化底蕴等各种较为成熟的优势资源,节约开支、节能环保。同时,大型体育赛事的开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建立终身体育思想,丰富校园文化,有助于促进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2012年2月29日,中国足协就将男足世界杯预赛20强赛,中国队主场对阵约旦的比赛放在了广州大学城中心体育场。虽然因国足战绩不佳,提前确定不能出线而导致现场看球的观众较少,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有关部门已经在有意识的在将体育赛事和高校联系在一起,使得两者相互融合、互为带动、和谐发展。我们还可以做出以下尝试:将部分广州女子网球公开赛等国际性赛事的小组赛,和足球中超恒大队、CBA广东宏远队常规赛中的主场比赛等国内顶尖赛事,放在广州一些高校中或大学城内举行,这样在对其票房影响不大的情况下,有助于赛事扩大影响力和号召力,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一举两得。

4.2 打造区域性的高校特色体育赛事项目

广州在将大型体育赛事引入高校的过程中,可以以区为单位,将该区的多间高校组成高校群,各区高校群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一或两项体育项目重点发展,以培育出该区高校的品牌项目及赛事,从而打造成“一区一品”的特色赛事。白云区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本部)、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白云学院等高校,可以将田径作为自己的品牌项目来组织赛事;越秀区有中山大学北校区、广州医学院、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校区等高校,可以将羽毛球、网球作为自己的品牌项目来组织赛事;从化区有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州大学华软学院,华农珠江学院广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可以将三大球和田径作为自己的品牌项目来组织赛事;花都区有广东培正学院、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等高校,可以将篮球作为自己的品牌项目来组织赛事;海珠区有中山大学(本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本部)、广东教育学院,可以将羽毛球、游泳作为自己的品牌项目来组织赛事;天河区有广州体育学院、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高校,可以将三大球、健美操、乒乓球作为自己的品牌项目来组织赛事;番禺区有大学城的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十所高校和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中专院校,由于大学城的大多数高校都承办过全国大运会和亚运会等赛事,硬件设施较为优越和完善,便于多项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承办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相信如果高校能够按此格局发展体育项目、各区打造自己的特色赛事,将使得广州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使广州高校成为大型体育赛事中的新亮点。

[1] 于永慧,王越平,程维峰.论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J].体育学刊,2011,18(5):25~30.

[2] 温 阳,张 林.体育赛事与上海城市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1(9):17~21.

[3] 张 浩.体育赛事影响下的高校体育发展的软实力诉求] [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6):31~34.

[4] 庞徐薇,高文倩,郑月平,等.上海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旅游业互动的发展模式[J].体育科研,2011,32(6):14~21.

[5] 许瑞勋,匡 泉.大型赛事促进高校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0:105~107.

[6] 田 静,徐立成.大型体育赛事影响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证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3):7~13.

[7] 杨文轩,陈 琦.体育原理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 顾小霞. 举办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对我国社会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1):30~32.

[9] 张 雷.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J].山东体育科技,2011,33(3):75~77.

On the Interaction Major Sports and Universities of Guangzhou

ZHOU Ya-hui

Has held national games in Guangzhou, National games and Asian Games and other major spor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of Guangzhou to close contacts of high level sport events,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some universities in hosting these events. Can help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major sports events to provide manpower, Material resources, and other quality resources, Running costs to save events, expand the influence and appeal of races. Large sporting events can effectively lead work, Promoting campus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campus sports cultural building.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major sports ev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regional sports events, More features to Guangzhou to host major sports events.

Major sports; Universities of Guangzhou; Interaction

G80-051

A

1007―6891(2013)01―0001―03

2012-06-18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中心体育文化基地项目(项目编号:2012—2014TYWHZ026)

1.长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重庆 涪陵,400483;2.西华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039。1. P.E. Dept.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Fu ling, 400483, China; 2. P.E. Dept. of Xihua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039.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广州赛事
数独小知识数独赛事介绍(二)
本月赛事
羽毛球(2022年7期)2022-07-05 03:18:24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房地产导刊(2020年7期)2020-08-24 08:14:22
多彩广州
小读者(2020年4期)2020-06-16 03:34:08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冰雪运动(2020年5期)2020-03-29 05:08:44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12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