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敬
浅谈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教育队伍的建设与评估管理
杨敬
免费开放给博物馆事业发展带来空前的繁荣景象,博物馆与公众距离的拉近,使博物馆教育功能日益凸显,因此提升博物馆教育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水平也显得尤为重要。
博物馆 教育工作者 队伍建设 评估
博物馆是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为一体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08年3月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这既为博物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又给所有的博物馆人提出了新课题。博物馆与公众距离的拉近,使博物馆的工作理念不断由以“物”为中心开始向以“人”为中心转变,博物馆教育功能日益凸显,因此提升博物馆教育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水平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早些年的经营理念中,博物馆界总是将文物的收藏和研究视为博物馆的根基,这没有异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重视博物馆这个终身的教育阵地。博物馆界也开始重视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2007年国际博协大会上,博物馆教育被提到了首要位置:“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盈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显然,重新考量与定位博物馆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国际博物馆界的一项重大课题。
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我国掀起了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热潮,免费开放对博物馆教育理念的转变产生了巨大影响。博物馆逐渐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博物馆利用其特有的文物资源优势,成为服务社会公众的开放式文化教育机构,免费开放后的博物馆要求博物馆工作者要以这种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推出更多、更好地便于公众接受的,富有博物馆文化特色的教育方式,策划丰富的教育活动,真正把博物馆打造成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公众“第二课堂”,因此,免费开放对博物馆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博物馆服务和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教育队伍。博物馆的教育工作应当集宣传、教育的职能为一体,是一门对知识、能力要求都很高的综合性专业岗位,因此,我们必须拥有一批能够从事该项工作的专业型人才,这些人才既要具有学识渊博、知识面广的特点,又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专职从事博物馆教育工作的人员,是博物馆教育工作的领军力量,主要负责全馆教育活动的规划和具体实施,并致力于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博物馆应当为他们定期提供培训和交流的机会,使这支相对稳定的专职教育队伍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二是培养一批高效的博物馆教育兼职人员。在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博物馆教育活动呈现出形式多样化、数量持续攀升的态势。以山西博物院为例,免费开放前每年举办教育活动的次数低于20次,且大多为形式简单、便于操作的培训或者讲座性质;而免费开放后,仅2011年山西博物院全年自主策划、实施的教育活动已超过200余场次,活动形式也由单一的讲座延伸为动手制作、演讲比赛、探险寻宝等多种形式,越来越丰富的活动内容和活动频率使我们逐渐认识到仅凭教育岗位的专职人员来策划、实施活动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因此,合理地利用、吸纳馆内文物保护、研究、展览和服务等岗位上具有历史、考古、民俗、文字、语言、艺术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博物馆教育队伍中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具有专业知识和特长的博物馆工作者,既能够将其掌握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博物馆教育活动中,同时还能在参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公众最新的需求,便于进一步提高研究、展览和服务水平。
三是应形成一定规模的博物馆教育志愿者队伍。在西方国家,大多民众以身为博物馆义工为荣耀,并视其为增长见识、调节生活、回馈社会的最佳场所。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可以做志愿服务于博物馆的讲解、咨询、社会教育、社会调查等多个岗位,还有的会参与到博物馆的管理中去。我国的志愿者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起步,在免费开放后大范围迅速发展、壮大。博物馆志愿者的出现既搭建了人类文化遗产走向社会的桥梁,使社会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博物馆的发展和建设中来,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博物馆人力、资金匮乏与博物馆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博物馆的教育工作也需要在不违背自愿的原则下,引导一批博物馆志愿者参与到博物馆教育工作中来,利用其丰富的社会资源,集中更多人的智慧和力量,拓展教育途径,策划出有新意的、公众欢迎的更好的教育项目,从而全方位、多媒介、多途径实践博物馆与社会的融合。
免费开放后的博物馆观众数量剧增,博物馆应该将对观众数量的关注转到对教育效果的关注上来,加强对教育队伍的合理规划、建设和管理。
1.应严格把好博物馆教育工作人员的“入职关”。博物馆教育岗位因其同时具备服务、研究、教育、宣传等多方面职能,自然对从事该岗位的工作人员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招聘、遴选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时,应综合考虑其文化知识、语言表达、思维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入职前应采取理论和实践多种形式的考核和衡量,真正遴选出既能够成长为一个训练有素的讲解员,又要在教育理念的创新、活动的规划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和思想的优秀的可塑之才。
2.应有针对性地做好博物馆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一名优秀的博物馆教育工作者,需要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培训过程。首先,专业知识的培训是基础,当然,专业知识的积累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培训要立足本馆的展陈主题,结合所处地区的历史、人文及地域特色,在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坚持不间断的日常知识积累培训,该培训方式可以由馆内的研究人员负责完成。其次,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加入国内外一些博物馆教育研究的专业机构,利用网络等媒介参与有关博物馆教育课题的一些研讨或交流,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再次,馆领导在对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方面,应该广开思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不失时机地为他们创造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学习新理念的契机,从而打造出一个同时具备知识性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教育团队。
3.应对博物馆教育工作者采取项目制管理。近年来,许多博物馆的展览策划方面推行的“项目制”运营模式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笔者思考,博物馆的教育亦可借鉴这一管理模式,即重大课题或教育项目由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全程运作,从活动的筹备阶段开始,成立该活动的项目组,由一名专职的教育人员担任项目责任人,下设活动策划、活动实施、活动宣传等执行小组,分别由具有特长的专职、兼职教育人员或教育志愿者具体实施。山西博物院近两年来已经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从已经完成的教育项目来看,这一管理模式对提高效率、节约成本、集中力量、发挥特长等方面的意义非常明显。
4.建立合理地博物馆教育工作评估体系。自2008年国家文物局开展国家一级博物馆评估工作以来,笔者深受启发。在博物馆的各个领域,其实都应当逐步建立一套完备的评估体系,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更应该如此。博物馆教育评估工作的开展具有拓展自身教育职能和为博物馆的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通过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通过改进和完善,提高博物馆教育工作的水平,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博物馆教育工作的评估首先应当对博物馆教育工作者进行评估。作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策划、实施者,其业务素养和执行水平直接影响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成效,因此对他们的评估是博物馆教育整体评估工作的基础。由于教育工作越来越显现其在博物馆业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参与到博物馆教育工作中来,成为兼职的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承担起博物馆教育任务,发挥着自己的积极作用;而随着博物馆教育职能和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发展、完善,志愿者成为博物馆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博物馆教育工作评估的对象应该包括专职教育工作者、兼职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志愿者三部分。评估方式可以采取问卷调查、项目量化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评估,建立起内外结合的评估体系,由本馆工作人员或主管领导对教育工作者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量化的考评,由与博物馆教育工作有关的第三方介入对教育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行问卷调查评估,从而实现评估过程和结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
在全国上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契机下,博物馆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公共文化机构之一,博物馆的教育愈加显现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博物馆教育工作的管理者要加强博物馆教育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培养教育工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让博物馆真正成为知识的殿堂和休闲的乐园。
[1]刘卫华.博物馆教育的新思维.中国文物报,2011 -8-24.
[2]孔利宁,彭文.对博物馆教育评估的思考.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3]赵冬菊.加强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4).
[4]宋娴,忻歌,鲍其泂.欧洲博物馆教育项目策划的特点分析.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7).
[5]祁涛.博物馆志愿者——让人类文化遗产走向社会的桥梁.文物世界,2011,(1).
杨 敬 山西省博物院 文博助理馆员
(责编 樊 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