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政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公共选修课(简称公选课)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智能结构而开设的课程,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特长、个性自主选择修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来指导和管理公选课,有利于提高公选课的质量,发挥公选课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干,兼有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在校生有2万多人,每学期大约开设公选课180多门次,课程涉及:经济与管理类、政治与哲学类、文学与文化类、语言类、艺术类、法学类、绿色财经教育类、自然科学类等8个类别。我们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选课为例,来研究和分析一下公选课的现状,问题并给出应对分析。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选课采取二轮次选课的模式进行选课。第一轮选课不分选课时间先后,不限选课容量,任何人只要在规定时间都可以预选到任意课程。第二轮选课将限制选课容量。为了了解学生对公选课的需求,我们在选择样本时,选用不限人数的第一次选课数据作为样本。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总体课程学生选课分布情况(见图1):可以看到有将近50门课程选课人数很少,比例为30%,有一门课选课人数超过1000人,有将近40多门课选课人数超过200人,比例超过20%,可以看出学生选课很不均衡。
课程情况:选课人数最多的前10门课程中,文化类占到6门次。特别是现代交际礼仪学人数将近1200人。而有23门课选课人数不足10人,其中法学类为15门,开课时段为9-14周。
按课程类别选课情况:类别有自然科学类、政治哲学类、语言类、艺术类、文化类、绿色财经教育类、经管类、法学类,其中文化类,语言类,经管类,艺术类选课人数较多,特别是文化类每门课平均选课人数为284人,其他类别选课人数较少。
开课时间选课人数:从周一至周五,可以明显看到周一到周四选课人数并无明显差距,而周五平均每门课选课人数69人远远低于其他时间(见图2)。
图2 开课时间选课人数
按开课时段分析(见图3):可以看到3-8周的课程选课人数都比较多,而9-14周选课人数明显减少。
图3 开课时段选课人数
学分因素:由于每学期限选3学分,3门课。2学分的课程是3-14周上课,1学分上课时间为3-8周和9-14周。1学分的课程相对容易。所以综合来比较,学分对学生影响因素不大。
从上面的选课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公选课有下列问题:
3.1.1 课程方面
课程开设不均衡。以2012~2013年下学期为例,学校共开设公选课178门,但理工类仅有自然科学类14门课程,文化类30门课程,艺术类23门课程,语言类有17门课程,法学类竟然达到50门课程,我么可以看出课程主要偏向于相对简单的课程。高校公选课开设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扩大知识面,跨学科、跨专业选课,实现知识的交叉和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课程的开设没有很好的实现这个目标。
课程开设总量不足。由于学校学生人数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部分教师的基础课课和专业课都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不再开设公选课,而公选课的开设,是教师自愿向教学管理部门申报,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审核,由于公选课课程不多,基本上只要申请的就能够通过,这样导致公选课开课的不均衡,并且整体质量不高。
3.1.2 管理方面
高校在公共选修课的管理上有以下几个问题:
(1)公选课考核制度不严格。由于公选课,一般晚上上课,灵活多样,教务管理部门也没有统一的、严格的考核要求。一般情况下,都是是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考核方式,多数以论文、报告或课堂讨论的形式,没有规范的量化考试。并且由于开课班级人数较多,老师无法全面的了解和考核学生,所以,老师给分的依据无法准确量化,一般都会给及格,学生也知道公选课容易通过,所以更加随意的对待选修课,这是公选课质量低的重要原因。
(2)学生选课缺乏指导。由于公选课是全校性开设的,学生对课程和授课教师并不是十分了解,学生选课的盲目性比较大。比如有的学生完全没有数学背景,由于学分多,或者望文生义,却选择数学类的选修课程,导致无法听懂,丧失学习兴趣。学校教务部门在加强对学生选课指导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比如介绍开课老师的个人情况和课程情况,但是这对学生了解课程和老师帮助甚少,学生还需要充分的专业指导和选课指导。
(3)教学质量监控缺失。首先,从公选课的实际情况来看。公选课教学班的学生来自全校各个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在教学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其次,由于教师、教室、上课时间资源比较紧张,公选课一般都安排在晚上上课,这样教学监督部门对公选课的质量监控就比较困难。再次,由于必修课一般都是白天授课,再加上教学质量监控的缺失,导致教师从主观上不重视公选课,教师提前下课的现象在公选课教学中较为普遍。
3.1.3 学生方面
一是选课盲目。学生在选修公选课的时候,没有认真了解开设的课程,也没有认真了解自己的专业和自己的需要,不可能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大部分学生在选修课程没有任何依据,随意选课,目的只是为了完成计划,修够学分。选课的时候,会热衷于选择那些容易学习,容易通过的课程;有的学生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看到选的人多自己就选。
二是选课功利性强。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选修课程是为了学分,在学校限选2门课程的时候,2学分的课程选的人数就会很多。从上边调查分析来看,学生还喜欢比较早的完成课程,以便获得大量的自由时间,比如周五选课的人数较少,后半段选课的人数较少。还有很多学生,会选择教师要求不严格,容易通过的课程,这样不容易挂科。
三是逃课现象严重。由于公选课都是合堂上课,有的班级将近500人,学生有来自全校各个年级,互相不熟悉。选课时没有认真考虑,上课时发现自己并不感兴趣所选课程,再加上上课人数多、教师上课要求不严格、管理松散,学生的逃课便会很自然。
3.1.4 教师方面
一是教师思想认识不足。一般公选课网上开设,课时比较少,教学管理部门的监控又缺失。各院系的工作重心偏向于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再加上公选课由学校统一开设,与院系的目标管理结合不紧密,导致院系很少关注公选课的建设与质量提高。不少教师认为公选课无关紧要,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是上课不认真。大部分公选课老师课程准备不充分,内容把握不当,上课不认真。一般的课程老师准备不认真,内容粗浅,不能满足大学的教学要求;专业性太强的课程,只是专业课的重复和简单压缩,学科基础缺乏的学生很难接受。一些课程没有规范的教学大纲或授课计划,没有讲义或教材,上课大半时间放录像,内容缺乏实时更新,互动性差,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三是课程考核不严格。公选课的课程考核不像必修课那样要求严格,一定得闭卷考试。在公选课的课程考核中,有的教师为了简单化让学生开卷或交份论文即可,这样,教师不用严格出卷改卷,学生也没有学习压力。教师和学生达成了一种默契。
四是教师工作任务重。由于这几年高校不断扩招,随着学生人数的迅猛增加,学校教师的数量就相对缺乏,相应的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比较重。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完成必修课时工作任务就比较重了,同时还有很大的科研压力,这样就使得过重的公选课教学任务让不少老师被动地开设选修课,所以在有限的精力下,担任公选课的老师不得不压缩公选课的备课时间和质量。
3.2.1 丰富公选课课程
公选课开课课程有限,并且不均衡,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开出足够数量的公选课、保证学生有课可选是实现选课制、学分制的前提条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教务处通过协调尽量挖掘本校各个专业的优良课程,最大限度的开设优质的公选课;二是适当提高公选课课酬,激励专业教师申报开课,鼓励名师开课。通过名师的带头作用,对其他教师产生很好的示范作用,变个人行为为集体组织行为,解决公选课课程问题;三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从校外引进人才的方法解决。比如从周围高校、科研机构、文化组织机构、企业中聘请优秀的学者专家到学校开设课程。四是可以开设网络课程。对于部分受学生欢迎但课源紧缺的课程开发建设成数字化网络公选课,开展网上教学,这样既能解决教师资源紧张的问题,也能够充分满足学生选课的需求。
3.2.2 建立高质量的公选课体系
首先,要科学合理的设置好公选课的类别。公选课开设整体上要达到文理交融,学科渗透。避免造成学科门类严重不均衡的现象,以达到既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其次,严格公选课开课质量。公选课在开课质量上要有严格的要求,严格把握好公选课准入机制。建立课程审核论证小组,对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合理性、丰富性以及课程是否满足学生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同时要对申请开课教师能否胜任该门课程的教学进行资格论证,以保证公选课的开课质量。第三,加强公选课师资队伍建设。为了维护公选课的稳定和质量。现在很多公选课开课完全按照教师个人的工作量需求开设,通常是这学期开设,下学期不开设,或者这学期这个老师讲授,下学期另一个老师讲授。这样不利于公选课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因此学校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支持和鼓励教师开设选修课,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公选课体系。
3.2.3 建立公选课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公选课的特点,建立专门的公选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公选课进行教学检查和教学督导,主要包括听课、检查教师教案、监督考核方式和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对监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特别重视、严肃处理,尽快督促改正。利用质量体系来建立良好的预警、监控和改善机制,保证公选课的高质量运行。
3.2.4 加强选课指导,完善选课办法
公选课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如果没有良好的指导,就会造成学生盲目选课的可能性。一方面,教学管理部门要对每学期拟开课程的性质、内容和特点、主讲教师基本情况、等做出简要介绍,以供学生参考。二是各教学单位也应该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针对本专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专业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需求,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需求及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选课。
在选课办法方面,首先要避免先选先得制导致学生选课时间过于集中而出现的网络堵塞现象,采取多轮次选课。第一轮不限制容量,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这样既可以避免网络拥挤,又可以了解学生的需求;第二轮,限制选课容量。根据一定的规则,比如高年级的优先选择,来确定上课人员。没有被选上的学生可以再选择其他感兴趣的课程。延长选课学期,增加选课门次,使每学期都要保证有充足的的课程供选择,如果这学期没有感兴趣的课程可以下学期再选。同时,对于受学生的课程开发建设成数字化网络公选课,保证学生选课。
开设公选修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虽然目前公选课在开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只要学校相关的管理部门、教师以及学生各方重视并积极改进公选课的课程质量、管理办法和老师的工作态度,以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公选课中出现的问题将迎刃而解,才能达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1]李太龙.博弈论公选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探析[J].教育探索,2012(1).
[2]刘昆仑,赵妍.改善高等学校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2(3).
[3]彭晓波,孙连昌,张庆堂.浅谈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4]张香萍.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办教育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