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正气,人间不夕阳(有删节)

2013-04-10 22:13余世存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3年1期
关键词:正气夕阳福建

文_余世存

天地有正气,人间不夕阳(有删节)

文_余世存

对一个地方怀抱亲切,一定有社会关系使然。是的,我的朋友郭玉闪、曾金燕就是福建人,这些优秀的中国人在福建生长,走出福建而在社会层面上服务于我们。其他,则是因胡少安先生而了解到福建出了一个了不起的项南。项公的清正、不幸都让人想起传统文明中的贤良,听说有人申请为其立庙以便祭祀。我们中国现代化百年,传统文明之道仍不绝如线,这尤其值得对现代化想当然而数典忘祖的人们记取,我因此在《非常道》里写了项公的几则故事。甚至在北大经济学院的一次讲座上,我在最后提到了项南,把他作为社会改革其兴实速的例子。虽然至今多数中国人被忽悠说现实的改进需要一两代或子子孙孙的努力,甚至他们自己也绝望地以为有生之年永难见人间大同了,但孔子的弟子们都明白数年即可变法变国,儒家社会的贤臣名将们更是实践了数年间政通人和的民生民权之梦。项南主政福建不足5年,却让福建人念念不忘,也多少说明了这个道理。我一度逢人说项,以至于一个河南的企业家想跟我一道去福建访访项南的遗迹。

2008年清明节前,少安先生找到我,说是项南的纪念亭在福建落成了,问我有无兴趣去看看。我当然有兴趣,只是未能成行。我知道这一盛事凝结着夏蒙先生的心血,这个有历史感的同龄人很早就为项南记录、保存了不少影像资料。项南去世后,夏蒙更是多方奔走,向人们介绍一个共产党人的人格成就,最终使这个共产党人走进了中国史。从饶宗颐、潘主兰,到陈建霖,到夏蒙、胡少安,这老中青三代人在为一个人写传,又是在延续中国文化,还原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表达中国文化的当代品格。

一两个贤臣廉吏挽救不了一个王朝,但对特定时空中的黎民百姓来说,他们生存的改善往往依赖于前者。这是我们文明至今的事实。

当少安先生邀请我再去福建做神仙游时,已是深秋了。我跟几位前辈、朋友坐车到连城,参观了纪念项南的碑亭。碑亭在冠豸山上,由新加坡华侨李陆大先生捐资兴建,陈建霖先生设计,汉唐风格。大理石的碑石上刻着赵朴初的《项南同志哀辞》,据说是赵朴老在听说项南去世后书写的,“四十三年前,与君初相识。意态惊英发,言辞喜真挚……”200多字一气呵成,神完气足。项南生前喜欢王冕的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纪念项南的“清气亭”三个字,是国学大家饶宗颐先生书写。至于亭柱上的楹联,出自已故大书法家潘主兰之手。无论是项南纪念碑亭,还是武夷山的陈建霖足迹,还是潘主兰的书法艺术,都是民间的力量显示了当代弥足珍贵的文明。礼失掉了,文明不见了,请以文明来说服人,这些民间力量就是文明,就是礼仪。

我相信那些离我们而去的孤苦的中国人有着至上的尊严,他们对自己的人生也有着自觉,如项南、任仲夷……我相信他们走得安详,一如潘主兰为项南写下的挽联:天地有正气,江山不夕阳。

——摘自余世存《江山不夕阳:福建的那些人那些事》(原载《同舟共进》2011年12期,原文有删节)

猜你喜欢
正气夕阳福建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正气方天祥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这里的“夕阳”别样红
浪漫夕阳
夕阳的见面礼
清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