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013-04-10 21:31乔靖文
河南社会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舆论辅导员政治

乔靖文

(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微博作为一种影响广泛、方便快捷、及时迅速获取信息的新传媒工具在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广泛推崇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如何利用微博这一新型传播信息的渠道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一、微博的特点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分享以及获取平台,微博允许用户通过网站、手机等多种途径以140个以内的字符随时随地发布或更新各种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并将信息以短信的形式及时发送给自己的好友或追随者,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流和资源的共享[1]。最早的微博“Twitter”网站是Evan Williams在2006年开办的。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内测版“新浪微博”,成为国内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标志着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成为任何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布任何内容的信息交流平台。微博作为一种新型信息传播媒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信息发布方便快捷

微博140个字符的限定可以让人们在忙碌之余的碎片化时间内随时随地更新微博信息,真正实现信息的即时性、有效性,相对于传统的写作和传播而言,更加适应于现代社会快节奏、快餐化的生活方式。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和微博的绑定真正实现了任何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布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信息在内的任何内容。如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 级地震,“Twitter”在当天下午2点35分33秒就出现了一条关于地震的微博,快于路透社、彭博社等通讯社的电稿。

(二)信息内容丰富多彩

微博支持用户传播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也使其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如社会热点、文化交流、名人动态、健康知识等。任何人都可以在学习和生活的碎片化时间中将自己的心情、状态、所见、所感等通过多种形式发布到微博上,任何人也都可以通过“关注”其他人和被其他人“关注”实现信息的交流和资源的共享。这就打破了传统的“一对多”的信息传播模式,开创了“多对多”的信息传播模式,使得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畅通,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三)信息传播方式的广泛参与性

微博既是一个发布信息的平台,也是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发布微博使得任何人都拥有了话语表达的权利,人们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获取信息、“关注”他人和实现被他人“关注”,成为“关注”和“被关注”的对象。这种互动式的信息流通调动了大众对微博各种话题的积极性,吸引越来越多的大众群体的广泛参与,引发了信息传播方式的新的变革。

二、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主动性强的高素质群体。而微博这一新兴事物恰好适合大学生群体身心发展和个性追求的需要,因而受到普遍欢迎和广泛推崇。但微博在方便、快捷传播大量信息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难题。

(一)微博对校园网络舆情监控的挑战

舆情的监管和舆论的引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即通过微博管理中信息舆论的改造和同化公众舆论的能力,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公众对某一问题形成正确的立场和客观的态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把握微博舆论传播的主动权。在微博平台上,每个用户都拥有信息发布、传播、评论、转发的主动权,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根据不同的主题和信息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经过整合、发展,形成某种氛围的网络舆论。这种网络舆论可能是健康的、合法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或不合法的。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于社会上良莠不齐的网络舆论缺乏独立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引发思想和舆论的混乱,产生认知偏差。因此,“微时代”下信息的开放性增加了校园网络舆情监管的难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二)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指的是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用,且主客体可以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如开会、谈话、理论学习、管理工作、文化建设等在传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许多的局限性,如传输的信息量有限、传输方式为单向宣传教育、传输的内容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力相对短暂等。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手机等逐渐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来说,微博所表达的内容更加简明精练,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尤其是微博通过“关注”、“评论”和“转发”实现了主体和客体之间互动式的信息交流,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地接受而言,大大提高了沟通的效率。

(三)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方法的挑战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如理论灌输法等重在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意识地选择恰当的资料有针对性地对教育对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或者受教育者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的教育方法[3]。而在微博的传播下,海量的信息涌入学生的视野,这些信息可能是高雅的、积极的,也可能是低俗的、颓废的,这就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因此,微博的迅速普及并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既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现代化提出迫切要求,又为思想政治工作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变提供了可能。

三、主动运用微博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

1999年中共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和2000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动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促使高校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列。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4]所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主动运用新媒体工具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需要。

(一)关注网络舆论,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微博系统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粉丝”关注和评论的对象,大学生热衷于在微博上就社会和校园的某些热点问题发表他们的看法、观点、主张等,这些言论汇聚在一起会逐渐形成某种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舆论。这种网络舆论可能是正面的,当然也可能是负面的,甚至会在某种情况下形成极端的“多数意见”,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舆情监管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开通高校官方微博、社团微博、院系微博、班级微博等,及时关注学生的微博,密切关注校园网络舆论,了解舆论动向,把握时机,适时引导;要加大对校园舆情的监管力度,增强对舆情发展的预测性。在网络环境下,一个不经意的信息就有可能通过评论和转发被无限放大,对大学生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因此,对于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和舆情危机的处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确面对的问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大学生中加强正面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道德,使他们在道德准则的约束下自觉地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客观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并具备对网络上具有煽动性的网络舆论进行辨别的能力,使大学生养成“人人说真话,真话人人说”的良好习惯,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校园网络舆论氛围。

(二)以微博为新载体,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微博可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它既能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内容,又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并且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信息量、互动性、教育效果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把握微博载体的自身优势,把握教育方向,传播教育内容,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微博平台融到学生中去,对于学生的微博进行合理正确的关注和评论,把握学生脉搏,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从而形成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高校可以依托校园网,建立自己的微博发布平台,创办学校与学生、学生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的微博发布平台;高校可以在微博平台上发布时下最新校园新闻、学术报告、文艺活动的信息及征集校园建设各种方案,吸引学生“围观”,支持学生自由发表各种言论、观点,并适时给予正确的引导;高校可以以学生手机用户为依托,建立师生间信息交流的微博发布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从而及时调整各种措施和政策,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要进行议程设置。议程设置作为传播学的概念,是指媒体通过设置不同的议题吸引人们去关注这些议题及其先后顺序[5]。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议题的设置既要富于一定的教育意义,又要新鲜活泼,适合大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吸引大学生“围观”,调动其参与议题讨论的积极性。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微博语言,用当下最流行的微博话语同大学生进行交流。如某高校辅导员在总结大一新生入校时的注意事项时,在微博中这样写道:上门推销,“亲们”千万谢绝购买;路边摊有小偷跟你“躲猫猫”,买东西不要忘乎所以等。以这样的交流方式更容易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动向。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适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将学生的消极态度、颓废思想降到最低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三)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提高教育效果,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首先,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灌输教育,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传统优势。列宁在《怎么办》中详细论证了“灌输”原理:“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意识。”[6]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从外部灌输的原理,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体现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并借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越平台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灌输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做到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学习并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内容。其次,采用互动式交流方式,达到思想和行动上的共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教育者掌握着话语的主动权,将理论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灌输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只是被动地接收理论知识,因此收效甚微。而微博的出现打破了被动式的交流方式,使得交流双方都有充分的话语权,更有益于实现信息的交流和资源的共享。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微博的即时通信功能,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需求,以平等的地位进行互动式的交流,并通过寻找共同语言和共同关注点充分调动广大师生交流互动的积极性,达到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共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和教育效果。

(四)建立高校辅导员微博,提高辅导员的媒介素养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承担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任务,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声誉,关系着学生成才的质量。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将微博纳入日常工作之中,以便提高教育效果。“微时代”的到来,逐渐淡化了高校辅导员在学生中的威信及传播话语的主导权。因此,辅导员要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建立辅导员微博,将微博纳入日常的工作之中,使之成为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对学生在微博上给予关注,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需要,发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于学生而言,这既便于了解辅导员工作内容和工作动向,又有利于及时提出各种建议和意见,改进辅导员的各项工作。对辅导员而言,及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随时关注学生动态,既可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从而提高教育效果。其次,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以便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思想和行为。高校辅导员应拥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和学术水平。在思想方面,能够与党保持一致,并能够始终以党的使命和纲领作为行动指南;在教学方面,能够将党的最新思想动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深入了解微博的传播特点和传播规律,要熟练掌握微博的操作方法,在微博上发表具有正确价值导向和影响力的言论。高校辅导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才能正确利用微博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吴勇.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广西社会科学,2011,(8):151—153.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郑永廷,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0.

[4]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5]顾丰,张积勇,刘越.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93—94.

[6]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

猜你喜欢
舆论辅导员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