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先滨 王喜娥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 新疆乌鲁木齐830026)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全面部署,将新疆的科学跨越发展宏伟战略细化到了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宗教的各个层面。自治区党委准确把握中央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提出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的具体战略选择,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科学发展的政治纲领,更直接的从制度建设、经济改革、社会民主发展等多方面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现实切入口。
1.组织保障——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不断加强。2011年底,新疆地级区划数14个,5个自治州,县级区划数99个,自治县有6个,乡镇级区划数1020个。其中,民族乡 42个、162个街道办事处;[1]全区党员总数为136.6万名,比2006年净增18.68万名;全区现有党的基层组织70565个,比2006年净增3793个,其中基层党委3747个,党总支部4049个,党支部62769个。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共113个,其中省(区、市)党委1个,市(地、州)党委14个,县(市、区)党委98个。全区154个城市街道建立了党组织,857个乡镇建立了党组织,1 759个社区(居委会)建立了党组织,8510个建制村均建立了党组织。全区8131个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机关单位中,8103个建立了党组织,占 99.66%。13403个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事业单位中,13258个建立了党组织,占98.92%。[2]由此可以看出,民主行政划分越来越细致,党员数量逐年大幅增长,随之而来的基层党组织、党员管理制度也越来越趋于完善,从政府到事业单位再到企业,基层党建力度的不断加强,为新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2.群众保障——民生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民生建设是实现长治久安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将改善民生作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自2010年以来,新疆连续实施民生建设年活动,新疆民生建设累计支出4829亿元,比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还多550多亿元,年均增长29.7%。[3]2012年被确定为民生建设年,仅2012年政府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重达到74.4%,民生类工程投资增长速度在去年同期40.1%的基础上,又增加1.3个百分点,达到4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51元,增长 17%,农民人均纯收入6442元,增长 18.4%,全疆上下形成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热潮,求发展、谋富裕、思稳定、讲团结、促和谐成为新疆建设发展的主旋律。
3.经济保障——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是新疆社会发展的根本。2012年,新疆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力度,大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全区生产总值完成7500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58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00亿元,增长15.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09.1亿元,增长26.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19.7亿元,增长19.1%;[4]2010年19省市拉开对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对口支援大幕,在全国对口支援背景的机遇下,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为拉动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厚积薄发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坚实后盾。
4.文化保障——现代文化引领成为各族人民群众的共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所谓现代文化是以社会和谐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己任的文化,应当是进步型、文明型、建设型、与国际接轨型,核心是开拓、创新、包容,而坚决杜绝落后、保守、封闭。[5]在当前与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各区建设应高度重视现代文化,不断提升新疆的文化软实力。与此同时,开展了“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新疆实际,打造并形成了“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树立了“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沙漠胡杨”四树精神,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维护稳定的良好氛围。新疆各族人民群众求发展、思稳定的思想意识和参与维稳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建设热情空前高涨,展示了新疆多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
1.少数民族政治参与力度加强。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区人口汉族共8746148人,占总人口的40.1%,各少数民族人口13067186人,占总人口的59.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256229人,增长了16.77%;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097594人,增长了19.12%。新疆历届全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的少数民族代表人数自1975年第四届全区人民代表大会以来,一直维持在60%以上。第九、十、十一届全区人民代表大会中的少数民族代表已经达到了66%。历届全区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少数民族人数平均都超过50%以上。[6]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党员代表249名,比十七大时增加了7名;43个少数民族有代表,比十七大时增加了1个民族。其中,新疆42名十八大代表里面有15名少数民族代表,这也说明党中央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各族人民参政议政权利范围不断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参与力度不断加强。
2.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加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贯彻“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到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时,全区有少数民族干部4.6万人,1965年为6.7万人,1975年为9.3万人,1985年为20.2万人,1995年为27.2万人,2005年为34.0万人,2008年为36.3万人,占全疆干部总数的51.25%。[7]少数民族干部在自治区一级领导干部中占55%左右,在地厅局级领导干部中占43%左右。大批少数民族妇女干部走上了各级各类工作岗位,占全区妇女干部总数的66%以上。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的总数由1985年的12.4万人增长到2009年初的25.4万人,占全疆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由34.4%增长到58.9%,仅高级职称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就达1.3万人之多。国家通过实施“新疆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特培工程”、“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以及公派少数民族留学生等,对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进行培养。目前共培养了2200多名高素质的少数民族科技骨干,对推动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8]截止2011年底,新疆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数的51%,少数民族专业人才占新疆专业人才的56%,[9]智力建设的大量投入,培养了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这些干部队伍建设不仅从数量上充实了新疆政府公职队伍的发展壮大,更重要的是为区内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提供了强大而深远的智力支撑。
3.民族融合的自觉性增强。根据2004年~2005年在新疆10余个县(市)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维吾尔族居民和汉族居民中,有两个以上异族朋友的分别占65%和61%,没有异族朋友的人分别占30%和29%。同时近年来,不同民族成员通婚的现象逐渐增多。在乌鲁木齐市,1980年婚姻登记中2.1%为族际婚姻(218对),2003年上升为5.9%(811对);在塔城市,婚姻登记总数中族际婚姻的比例,1995年为5.5%,2003年增至39.5%。在语言的共通和学习方面,据1987年对伊宁市一个4个民族共居的街巷的调查,在具有语言能力的141人中,会2种语言的48人,会3种语言的16人,会4种语言的6人,会5种语言的 1人。[7]与此同时,新疆从1982年开始,新疆先后六次开展大规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并从1983年起,把每年的5月作为民族团结教育月。2009年12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新疆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共有984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1778名模范个人受到自治区的表彰。如为维族兄弟无偿捐肾的汉族姑娘王燕娜、靠卖羊肉串谋生,却乐善好施的阿里木等,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人们在民族融合和民族共建的道路上为整个社会树立了榜样,在基层社会里促进着各民族融合的自觉性不断增强。
4.宗教政策贯彻力度加强。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谋”这一民主思想深入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个层面。党的宗教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护公民权利的重要体现,也是最大限度团结人民群众的需要。宗教各界人士是我们构建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对宗教人士政治上团结,生活上适当照顾,是巩固和发展党同民族宗教界统一战线,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进行分裂、渗透、颠覆与“和平演变”,团结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截止2009年,新疆宗教活动场所已达到2.4万余座,基本满足了信教群众宗教生活的需要,依照国家宗教局《宗教活动场所年检办法》,对全疆2.4万余座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了年检,年检合格率达99.4%。全区现有宗教人士约2.9万人,全疆现有各级爱国宗教团体86个,其中各级伊斯兰协会76个,佛协7个,基督教“两会”3个。在全区各级人大、政协、伊协、佛协安排爱国宗教人士3700多人,享受不定期生活补助的有5000多人,年均开支800多万元,有力地团结了宗教界人士。[10]截止2012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界五好宗教活动场所(和谐寺观教堂)、五好宗教人士表彰大会已经召开四届,第四届表彰了新疆220座五好宗教活动场所、219名五好宗教人士。宗教政策更加具有民主色彩和多民族融合渗透性,使得宗教政策的贯彻力度不断加强,在深入民族同胞内心的同时,也深化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大民族情怀。
1.社会治安总体形势平稳。2011年,新疆各级公安机关持续不断进行专项打击和集中整治,先后开展“春季攻势”、“亮剑”、“打四黑除四害”、打拐、打黑除恶、清网行动等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实效,全区社会治安形势总体趋于平稳。首先表现在多发性侵财犯罪案件总体可控。全区各级公安机关全面落实社区警务战略,积极发动群众和各单位力量,加强对治安复杂场所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完善城镇社会面巡逻机制,深入推进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防范和治安保卫、技防物防人防建设等群防群治工作,努力减少可防性案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全年全区抢劫案件同比下降8.3%。其次,青少年和无业人员犯罪减少,集团犯罪大幅减少。全年全区抓获的各类刑事犯罪作案人员中,不满18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无业人员所占比例有所减少,同比均下降0.77个百分点。查获的各类犯罪集团同比下降14%,除拐卖妇女儿童集团有所增加外,盗窃、抢劫、强奸、毒品犯罪、财产诈骗、金融诈骗等犯罪集团均有大幅减少。第三,治安案件发现受理、查处总量下降,涉黄涉赌违法案件有所减少。全区各级公安机关始终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不断强化基础工作、防范工作、群众工作和管理服务,加大矛盾纠纷排化解和调解力度,有效减少了各类治安案件的发生,维护了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特别是针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连续组织开展秋风、零点等行动,严厉打击了涉黄涉赌违法。全年全区共发现受理治安案件、查处案件、抓获违法人员分别下降4.4%、4.8%、3.7%。第四,毒品案件稳中有降。2011年,全区立毒品犯罪案件同比下降3.5%,缴获毒品海洛因重量同比下降39.3%,冰毒同比下降25.6%,氯胺酮同比下降26.4%。第五,下半年火灾起数下降明显。2011年下半年,全区各类火灾均得到有效控制,发生火灾起数同比下降24.1%,环比下降37.7%。最后,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放火、爆炸、劫持、杀人、伤害、强奸、绑架、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发案总量同比下降4.47%。[11]社会治安管理不断加强,社会风气得到净化,社会秩序得以趋于总体稳定,这些内在的稳定因素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改革执行环境,从而为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真正实现营造了良好的稳定氛围。
2.社会和谐度大幅提升。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和各地统计研究部门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对2000年~2010年全国及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统计监测。2011年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67.3%,相对于2010年的 62.4%同比提高 4.9个百分点,是2000年新世纪以来提高幅度最大的一年,比2000年提高2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该方案监测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建设、资源环境等6个方面,共 23项指标。[12]其中,新疆社会和谐的提升幅度最大,由2010年的60.2%上升到2011年的75.3%,增幅为15.1个百分点。“社会和谐”又包括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和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五项监测指标,主要反映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民主法制由2010年的78.5%上升至 2011年的88.8%,增幅10.3%,文化教育由2010年的52%增长至53.6%,生活质量由 2010年的 64.4%增长至 2010年的68.2%。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趋于完善,民生建设工程投入和建设的力度逐年增强,尤其是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发展战略全面部署以来,以现代文化建设为引领的具体战略选择对区内人民的生活从方式和质量上得以改善,社会和谐程度大幅提升。
3.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是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充分发挥政法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骨干作用的同时,组织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力量,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化解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的一项系统工程。新疆主要从强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立落实居住证制度、加强对重点特殊人群管控帮扶、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完善“网格化”巡控机制、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等维度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如2010年在全疆相关县市开展公众安全感、公众平安建设参与率、公众对政法综治部门满意度及各地州综合治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显示,2010年,全区城乡居民的安全感和对政法综治工作的总满意度为77.27分,同比提高 5.86个百分点。[13]
社会管理创新增强了区内各级政府的社会服务能力,社区建设更是将政府对人民的服务送到了千家万户,各级、各区的政府根据各辖区内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以民生工程入手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综合成效显著提高,真正为新疆的长治久安战略建设铺就了坚实的民心路程。
长治久安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举措。新疆的科学跨越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物质基础,也需要制度保证和文化引领。民族团结、社会安定,都为新疆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着正能量,从而也为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现实保障。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12[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2011年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内统计公报[EB/OL].http://www.xjkunlun.cn/jrtt/2012/2443850.htm,2012-07-01.
[3]熊聪茹.让幸福像花儿般绽放——新疆连续3年加快民生建设纪实[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2/03/c-114597394.htm,2013-02-03,15:39:03.
[4]努尔·白克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district.ce.cn/zt/zlk/bg/201302/04/t20130204-24091242.shtml,2013-02-04,08:16.
[5]唐先滨.行政文化与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双向互动研究[J].新疆大学,2011.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12[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发展与进步[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三史》教育简明读本[Z].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0.
[9]王雪.中国重视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选拔培养任用[EB/OL].http://news.hz66.com/Item.aspx?id=100417,2011-11-19,01:17.
[10]刘仲康.新中国60年新疆宗教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9502707.html,2009-06-18,19:12.
[11]高磊,李琴.2011年新疆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EB/OL].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2012-02/02/12256667-0.shtml,2012-02-02,16:55.
[12]王梅,陈峰.新疆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67.3%[EB/OL].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2012-11/27/19560094-0.shtml,2012-11-27.2:30.
[13]隋云雁.新疆综治工作“让老百姓说了算”总满意度为77.27分[N].新疆日报,201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