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忠福
(新疆社会主义学院统战教研室 新疆乌鲁木齐830063)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1]这一指导思想,对确保民族地区同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促进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民族工作要毫不动摇地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是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协调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和谐发展的关键。党的民族政策贯彻得好,民族关系就和谐,党的民族政策贯彻得不好,不仅会直接影响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十八大报告指出:民族工作要“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既强调全面贯彻,又强调正确贯彻,说明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对做好民族工作至关重要。
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况。周恩来指出:“历史发展给了我们民族合作的条件,革命运动的发展也给了我们合作的基础。”[2](P375)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与统一,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与统一,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结合与统一。坚持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有利于激发各民族人民进一步把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在中央政府的帮助下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胡锦涛在2005年中央召开的民族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民族区域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全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全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3](P10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各少数民族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从1955年的12亿增长到2012年的7 500亿元,各项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两个共同”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不可须臾偏离的航向。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才能具有强大的动力;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具有坚实基础。
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4](P204)江泽民强调:“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民族分裂,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5](P355)维护民族团结,就是维护我们的共同家园,就是维护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要通过深入持久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一步强化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积极引导各民族干部群众在工作和生活中,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民族团结的人和事,形成各民族之间互尊、互信、互帮、互爱、互学的浓厚氛围。使团结成为民族关系的常态,进步成为各民族发展的理念。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仍在民族地区,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为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党和国家采取了多项措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各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就新疆来说,2002年新疆生产总值1 612.65亿元,2003年1 886.35亿元,2004年 2 209.09亿元,2005年2 604.14亿元,2006年3 045.26亿元,2007年3 523.16亿元,2008年4 183.21亿元,2009年4 277.05亿元,2010年5 437.47亿元,2011年6 500亿元,2012年7 500亿元。但横向看,民族地区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贯彻十八大精神,要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不仅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还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不仅要继续发挥中央的主导作用,还要坚持抓好对口支援,同时民族地区的各族人民也要增强自力更生和自我发展能力意识,最大限度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确保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少数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采取多种形式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对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民族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1]少数民族干部是少数民族中的先进分子,是党和国家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少数民族干部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通晓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熟知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这些优势使少数民族干部在推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协调民族关系等方面发挥的特殊作用,是其他民族的干部不可代替的。培养和选拔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关键。
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尊重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时期,但绝不是民族融合消亡时期,人为淡化、强化、忽视民族现象都是错误的。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2]周恩来统一战线文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沈桂萍.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党的民族政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4]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