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重审视:依据、内涵和意义

2013-04-10 18:03
实事求是 2013年2期
关键词:道路特色理论

黄 洁

(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 江苏南京21002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的提出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愈加成熟、愈加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强底气,同时也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新的要求。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要厘清三个基本理论问题:“三个自信”由何而来、“三个自信”之确切内涵、坚定“三个自信”之意义所在。

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依据

1.“三个自信”的道路根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回首近代以来民族历史、展望实现民族复兴未来得出的坚定结论,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国人民形成的共同意志。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百多年间,中华民族无数有识之士为探求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而发奋努力,但收效甚微。历史证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要强国富民,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选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程中,曾取得一系列成就,但也走过了不少弯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为两个基本点的新思路,并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历史一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

2.“三个自信”的理论根基。中国共产党是十分重视理论指导的党,实践创新不停滞,理论创新不止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科学的理论体系,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发展。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八大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阐明了党在新时期的基本理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各个方面。实践证明,这个理论体系是科学的,在对这个理论体系的坚持和发展中,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走向光明。

3.“三个自信”的制度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乃至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中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本国情,还积极吸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合理成分,逐步形成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这套制度体系既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又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制度安排,其中包括我国现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等,符合中国国情、世情和民情,顺应世界变局,顺应时代潮流,有着其他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经历过多重风险考验,始终保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旺盛生命力和良好的经济发展局面。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方向前进,是回首近代以来民族历史、展望未来实现民族复兴得出的坚定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形成的共识。这些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自信的制度根基所在。

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内涵

1.道路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实现途径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证明了我们的道路抉择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展现出中华民族复兴、人民共同富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远大光明前景。坚定道路自信,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即:坚持党的领导是核心与组织保证,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总依据和立足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根本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是总布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总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总任务。

2.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行动指南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理论自信体现指导的科学性,伟大实践必须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党的历代领导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情,摸着石头过河,坚持将伟大理论根植于人民群众,根植于伟大实践,形成了科学的、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以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不断发展创新这个理论体系,进而指导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与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亿万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思想基础,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提供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3.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根本保障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实践的进程中,我们党始终自觉地坚持巩固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坚持创新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领域的程序化、规范化与制度化,注重将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之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是对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自信,以及对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的自信。

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意义

1.坚定中国特色的道路自信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道路的正确性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走封闭僵化的老路,道路就会越走越狭窄、越走越黑暗,最终走向一条死胡同;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脚步就不会自主控制,就会被牵着鼻子走,最终就会陷入道路上被早已设计好的“陷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进一步确定了我们所走的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也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这种自信提醒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中所面临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运用规律来指导研究和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方向性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现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2.坚定中国特色的理论自信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理论指导的科学性问题。理论关乎党的行动方向,关乎道路质量、步幅大小、前行速度。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正确才不会迷失方向。忽视理论指导,实践就会失去方向到处乱撞,最终碰得是“鼻青脸肿”、得不偿失;不适合国情的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就会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最终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更多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新时期创造的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科学正确的行动指南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阻力,干扰理论创新的错误思想倾向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西化和僵化。前者迷信西方,鼓吹全盘西化,公然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后者对马克思主义抱教条主义态度,用老祖宗说过的话来质疑新话,否定改革开放。思想西化,党和国家就会走上邪路;思想僵化,党和国家就会失去活力,两者都会葬送我们的事业和前途。这些“异端邪说”已经严重干扰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影响到了社会的团结与稳定,党通过理论自信的提出来统一全党和全社会的思想,告诫全党对自己创造的理论不要妄自菲薄,从而使党和人民保持理性自觉和清醒,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坚持正确的理论航向。

3.坚定中国特色的制度自信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制度保障的坚定性问题。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我们在道路、理论两个层面的探索成果,最终都要靠制度来落实和保障。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抽象的,不是笼统的,而是具体的,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中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保证。如果说理论指引着道路探索的方向,那么制度则保障道路的探索不会偏离方向。正是因为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不会成为一些西方学者所谓的“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或者是“中国特色的新自由主义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理论创新不能脱离中国实际,更不能脱离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为理论创新划定了一个鲜明的界限,决定了理论创新再怎么解放思想,也不会解放到不要社会主义的邪路上去,再怎么与时俱进,也不会发展到丢掉马克思主义的歪路上去。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的制度自信,才可以保证中国顺利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可以引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道路特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