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 珏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兰州730030)
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都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国家的经济建设上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对立的强烈冲突有所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及融合。然而,在真正交往的过程中东西方之间的文化摩擦,以及不同的文明模式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及冲突却日益凸显出来。而且,事实上意识形态方面的争夺并不是消失不见了,而是这种争夺的形式更加隐晦,靠的是强大的经济支撑下的逐渐渗透,从单独的强调意识形态变为将其融入到各种文化交流之中。对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国来说,如何维护民族的文化的独立性,巩固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在当下则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它直接关乎中国的未来是否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长远发展好的战略性问题。
当今世界文明的演进与发展的趋势是文化的全球化和多元化。这种趋势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我国的文化冲击及意识形态的挑战。因此要学会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生存、发展,同时保护好自己的本民族文化并维护好我国的意识形态的安全。
当今世界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资本的本质扩张性及内在利益的驱使使其在全球范围内伸展与膨胀,并将这种扩张逐渐伸展到其他领域,如政治,文化及道德等。“它试图根据一种比任何东西都更有效地服务于一些利益的新的全球想象来重新建构世界”。[1]
由于世界各国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国民族文化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是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互相区别开来。正是这种民族文化的独特性造就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传播交流提供了手段,使各具特色的文化得以交流与融合。不同的国家、民族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使世界文化呈现出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可供选择的可能性扩大,包含经济、政治、伦理道德等方面。也使个人的价值观发生变化,进而对一个国家的行为及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讲,文化多元化就有可能对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产生冲击作用。
就国际背景来说,在面临国际经济危机时,中国经济却在稳定增长,这充分说明我国的意识形态是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并且有其无可取代的优势性。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在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同时,软实力发展还不够,特别是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面临国际秩序重建当中,我们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总之,我国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的能力及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话语权与我国的大国地位还不相符,而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意识及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我国要想在国际竞争上争取主动地位,就要加强在文化软实力上的建设,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最主要的方面是能够在意识形态的安全构建中采取积极措施。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安全的根本。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我国文化软实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现状,创新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2]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及我国自身的发展程度下,要想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除了了解外部局势,还要对当前我国自身的状况有清楚地了解与认识。认清我国的意识形态与文化安全的现状,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身来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地位,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同时,还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3]这也是现阶段的中国精神文化领域引导发展的必然诉求。而现实状况是,我国的意识形态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并且说服力还不够。我国还有很多自身未解决的矛盾,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理论建设还滞后于社会各项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所涵盖的丰富内涵、广泛的包容性及开放性等特点并不能充分显示。
另外就是来自外界的排挤与干扰:随着我国各领域的全面开放和国际交流的深入发展,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成为文化发展的主要走向。但是由于我国的意识形态相对孤立而自身发展水平有限,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力量,这就给蓄意排挤社会主义力量并且拥有强大话语权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可乘之机。西方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经济优势和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将其文化的霸权理论逐渐渗透到社会主义国家之中,对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带来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了解了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的现状,认识到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就要积极地为扭转这种局面寻求出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的安全,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坚持根本方向不动摇,才能保障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偏离方向。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风云多变的国际社会竞争中保持优势,坚守自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4]从本质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现实,能科学地指导中国社会的实践发展。
此外,还要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更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及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及引领力,适宜在全体人民中间推广并能够以其强大的理论魅力被社会广泛接受,成为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因此“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5]是极其重要的。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中华民族能在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后依然熠熠生辉,靠的就是其强大的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并不占优势,要想保持我国发展的繁荣稳定并在国际上保证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从根本上还是要靠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要让国人能够真正从内心上认同我国的文化并为之骄傲和自信。
我党已经充分意识到了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所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党的十七大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事业建设高峰方面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并提出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步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及文化条件。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改革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文化软实力,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要求,其中明确指出了我们要提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是我们党不同于其他党派的显著优势,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使我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走上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还要坚持文化自信,在吸收外来、着眼将来中不丢失自己。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最终要实现文化的自强。在国际上,像我国这样处在发展中的大国,要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有自己的文化建设发展方向,并有自己强大的文化力量。现在,我国要牢牢把握住文化发展的主动权,真正做到使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相协调,尽快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强国。
文化具有重要的意识形态属性,其内涵是价值观。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最好的方法还是“走出去”。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才有机会被世界所了解,进而才能被世界所接受。
因此,进一步的对外交流,对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极其重要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创立的孔子学院就是中国对世界进行文化宣传的一种成功范例。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宣传方式,证明我国在文化上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在面对世界。它对于我国传播自己的思想文化及意识形态有显著的成效。并且,这是一种相对缓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影响是潜移默化并持久的。
除了民间的非正式交流渠道之外,我们还要在国际上正式的外交场合中积极自信地大胆交往,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更多的国际认同。
[1]王宁,薛晓源.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33.
[2]卢新德.文化软实力建设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3]秋石.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J].求是,2009.
[4]十七大报告[R].
[5]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