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
(中共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党校 新疆库尔勒 841000)
新疆若羌县地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县城距州府库尔勒444千米。总人口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万人,若羌县城2.0万,其他6乡镇0.5万人,城市化率达到了44、6%。有维、汉、回、东乡等1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数占40%。全县辖一个管委会、三镇、五乡、一团场。近些年若羌县的小城镇化建设在速度上,还是质量上都呈现出良好态势,在巴州地区乃至全疆都走在前列,可以称得上是“若羌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遇到了难题和困难,这也是许多西部小城镇同样都面临的,所以对若羌县小城镇建设的探索研究意义很大。
1.城镇人口聚集不足、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城镇建成区内人口积聚数量、规模不足。全县除若羌镇积聚人口上万以外,其他乡镇均不到3000人,特别是两个矿业镇和两个牧镇,人口只有几百人,城镇规模偏小的问题非常突出。从若羌县的县域城镇人口规模预测表可以看出,未来若干年若羌县依然会存在城镇人口偏少的问题,到2020年县域人口总规划仅8.5万人,2030年14万。城镇规模及其人口数量直接影响着城镇化水平的高低,这也就使得当地的经济发展、市场空间、商贸物流等受到很大制约。特别是乡镇居民仍多属于农业、半农业性质,尽管有些在城市买了房,但大部分时间仍生活在农村,依然和耕地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
2.主导产业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农民增收对红枣的依赖性过高,农业产业化、多元化机制尚未形成;工业发展层次不高,除国投罗钾公司以外的其他矿业仍以采掘业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缺少初级产品的延伸加工,矿业开发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三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许多领域还是空白,服务功能、质量、保障能力亟待提高。
3.绿洲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若羌县作为典型的沙漠绿洲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势南高北低,是世界同纬度最干旱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南路沙尘暴策源地和必经之地。冬季寒冷少雪,夏季酷热少雨,风大尘多,昼夜温差悬殊,近十年来平均气温12度,年平均降水量28.5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902毫米,年日照时数3103.2小时,无霜期198.7天。全年大风、沙尘暴、扬沙日平均多达102.5天,八级以上大风年平均18.6天。所以若羌县生态极为脆弱,很容易遭到破坏,且不易恢复,再加上季节性缺水,这些自然因素为城镇的绿化、生态保护增添了难度。
4.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滞后。若羌县的行政区域面积是我国最大的县,由于受交通约束和地形限制,县城与各乡镇的距离很远,致使县域难以充分发挥中心城镇的辐射功能,多数乡镇的综合功能薄弱,基础设施水平低下。城乡建设发展不平衡,建设停滞不前,村镇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滞后,对发展村镇建设认识不足,农牧民住房条件落后,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也亟待改善。特别是对乡镇规划简单趋同,这也致使乡镇内的园区规划滞后,布局较散,中心单一,服务受限;项目投资强度不够,“小、散、乱”的情况比较严重,一定程度影响了城镇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若羌县的城镇化建设起步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太多,电力、交通、水利、通讯等瓶颈仍然突出,一些乡镇在建设中因缺乏资金,经济结构粗放,投资效益太低,致使聚集效益难以发挥。大多数乡镇是在村庄和牧业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规模小、数量少,市场发育不健全,个别乡镇对居民最基本的生活消费都无法满足。
1.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若羌县自古以来就是内地通往中亚和新疆通往内地的第二条战略通道。当前若羌县是从内地到南疆地区最快捷公路运输线的中转地。随着库尔勒—格尔木铁路、和田——若羌——哈密铁路和楼兰机场的规划建设,若羌县很快将成为铁路的十字路口、公路的出疆高速通道、民航的重要支点,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快速凸显。
2.优厚的政策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新一轮援疆工作的全面展开,中央关于新疆差别化政策的实施及自治区、自治州一轮接一轮的政策推动,自治州把2011年确定为“若羌率先发展年”之后,若羌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2012年6月,若羌县若羌镇被列为第二批自治区发展改革试点城镇,这也为若羌县探索加快推进小城镇工作提供了一些扶持和政策上的支持。
3.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截至目前,全县已发现矿产51种、大型矿床29处,资源储量多、远景大的矿产主要有钾盐、铜、铅、锌、镍、钨、锡等。国土资源部最新发布的十大新资源基地有2个在若羌县境内(罗布泊钾盐基地和祁曼塔格有色金属基地),具备成为世界级盐化工生产基地和新疆重要的多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的资源潜力。若羌县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奇特美丽的人文、自然景观数不胜数。现存主要由楼兰古城、“小河”墓地、伊循古城,“玉石之路”、“丝绸之路”等历史文化遗址,留下了不少难解之谜,也给这块土地增添了神奇的色彩。除此外,有面积4.5万平方公里保护最为完整的动植物王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
4.充沛的精神财富。若羌县是古丝绸之路要道,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流融汇,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当前若羌县大力宣扬的“楼兰文化”这是这些融合文化在新时期的重新彰显。依托楼兰文化、昆仑文化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楼兰等文化精髓融入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以开放、包容、奋进的若羌文化精神,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当前,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转观念、思发展、争一流、盼富裕已成为若羌主旋律,若羌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开拓创新、排难而进的宝贵精神正是这种文化的最好展示。
1.依托“园区建设”,奋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一是依托工业园区,以“园”建“镇”。依托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中大中型企业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城镇的二三产业,进而吸引外地人口在此工作、生活、安家。进而推动交通运输、餐饮等服务行业和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罗布泊镇,罗布泊镇是依托罗布泊盐化工工业园建立起来的一个镇,2010年10月29日,经州委、州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中共罗布泊地区工作委员会、设立罗布泊地区管理委员会,与罗布泊镇政府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罗布泊盐化工工业园规划面积65.18平方公里,是一个以钾盐开发为主导,其他矿产资源开发和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相结合的工业园。园区基础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也为罗布泊镇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镇政府如何围绕园区发展把本镇的规模做大;如何利用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及相配套的若羌公路、罗布泊客运站、哈密至罗布泊单线铁路及火车站、货物专用线等设施的建设来壮大乡镇实力,是镇政府当前最大的工作。
二是以农产品加工为带动,以“厂”兴“镇”。农副产品加工园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农户”:如若羌县楼兰特色果蔬综合市场有限公司、若羌好想你枣业有限公司、若羌县奇兰果品开发有限公司、新疆长安绿色沙漠果业有限公司等极大推动所在乡镇的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若羌镇、铁干里克乡就是这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受益者,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区域内农村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另外,园区周边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为农民进镇居住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极大地推动了小城镇建设。所以若羌县下一步的小城镇建设要紧紧抓住特色农产品的加工,特别是红枣产业的深加工,做深拉长产业链,这样既可以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又能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
2.探索若羌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新路径,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若羌县提出力争在“十二五”末,在全疆率先实现统筹城乡一体化目标,这就需要抓住若羌自身的特色,发挥“若羌效率”。首先是定位要明确,为各乡镇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比如把罗布泊镇定位为以钾盐化工业为主,罗北区域铜、镍、铁等矿产资源和旅游综合开发为辅的集工业和旅游业为一体的工旅型城镇;把米兰镇定位为以种植棉花、红枣、瓜果为主,二三产业为辅的农贸型城镇;把瓦石峡镇定位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资源开发基地,主要发展商贸业、特色高效农业、旅游产业的农贸型城镇。其次要积极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出台优惠政策,放宽购房、落户、置业等条件,鼓励农民和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在县城安家立业。大力支持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及国道沿线餐饮娱乐、住宿、修理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和物流集散功能,打破城乡分割,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启动实施“村改居”、“乡改办”工作。重点加快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调整城乡产业布局,提高城镇土地集约化程度和利用效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居民生活同质化。
3.彰显新疆第二条战略大通道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镇物流业。由库尔勒通往青海格尔木的铁路及高速公路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两条线路的建成,若羌县将成为新疆通向内地的第二条出疆主干道,若羌的地理区位优势凸显,将成为新疆第二大交通物流集散地。若羌县未来发展一定要以此为契机,依托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安全、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体系,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构建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南疆地区、青海、西藏”的物流集散地和配送网络,进而把若羌县打造成“南疆商贸物流集散地”。
与此配套的是各类专业市场建设:如以县城塔东物流园为中心建设现代商贸服务区;以火车站为中心建设物资集散中心;以若羌工业园区、罗布泊盐化工业园为中心建设矿产品交易中心;以国道218、315线为轴,若羌镇、瓦石峡乡(塔什萨依)、三十六团为节点,建设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等。通过专业市场的打造进而构建以农产品、矿产品、机电、建材、小商品等为主的南疆物流枢纽,把物流业打造成为若羌县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4.改善城镇生态环境,突破绿洲地区小城镇建设瓶颈。若羌县要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立县”战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继续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建成环城绿色屏障,完善绿洲防护林体系,提高区域森林覆盖率。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重点开展义务植树、绿化、美化,着力打造绿色县城。
紧密结合退耕还林、“三北”五期造林、重点公益林保护、防沙治沙等林业重点工程,构筑起若羌外围以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车尔臣河下游天然植被保护,县城周边以人工造林为主的生态防护体系。农区内部加大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实现农田林网化、村庄道路林荫化。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治力度,扩大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加强城乡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严格污染物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推进城市垃圾、污水等污染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注重生态补偿金制度,在有利于生态系统恢复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优势资源,强化矿山废料的综合利用和科学合理处置,建设“绿色”矿山,促使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总之,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载体、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广大人民利益。由于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发展的原因,若羌县当前的城镇化水平、质量、发展速度都较中、东部地区有很大差距,所以未来若羌县的小城镇建设要走一条符合自身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若羌县县委.若羌县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
[2]买合木提·吾斯曼.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Z].2012-01-17.
[3]若羌县“十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若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2012-01-21.
[4]白燕.新一轮开发中的西部城镇化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