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 燕
(杨凌高新中学,陕西 杨凌 712100)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如果不能掌握一定程度上的计算机技能,就近乎于文盲。高中是打好基础的最佳时期,虽然迫于高考的压力,计算机科目的重要性不能与语数外等同。然而,无论学生在大学中是否将信息技术(计算机)作为其专业,高中所习得的计算机知识都至关重要——为大学在该专业的深造打基础,为自己的将来铺路,力求稳稳立足于如今这个科技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时代。然而,素质教育所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及学生实践、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换而言之,教师不能再充当填鸭者和灌输者的角色,而应该转换角色,成为引导者。总之,要对学生“授之以渔”。接下来,本文一一罗列几点将素质教育与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相融合的策略。
传统教学方法的最大突出弊端就是服务于应试教育——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高,甚至消极被动。为了打破这一局限,改善这一弊端,在上计算机课时,教师应该转换角色,不能一点一滴都清晰讲明,让学生产生对老师的过度依赖,从而不不愿主动思考。故而教师在讲解时应该详略得当,饶有侧重,力求抓住重点和难点。对于那些直观易懂,学生已掌握的内容,虽不可只字不提,却可一笔带过,要体现出针对性。而不能平淡枯燥,让学生觉得明明已经懂了却还要反复唠叨。然而对于一些重点内容,例如目录、路径、文件等等,都应该重点讲解。除此之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将实践作为侧重点。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反复讲解演示往往占用了较多课堂时间,然而,这是不科学的。素质教育在课堂中的表现首先是教师引导,学生多练。换而言之,教师的讲解不仅要有侧重点,还应简洁,详略得当。然而,把大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并不意味着将课堂变成游乐场,让学生随意放纵。故而在学生自我练习时,教师应该穿插走动于学生之间对其进行必要的辅导,并且鼓励学生多提问。
除此之外,因材施教也是素质教育的精髓。素质教育告诉我们,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性,此处值得因材施教是那些对计算机有特殊兴趣和较大热情的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其潜能,还能引导其将来深造的方向,对其“知遇”。教师可对其进行额外辅导,并且鼓励其去参加一些与计算机有关的竞赛,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其自信心,荣誉感以及成就感。这样更加可以发挥榜样作用,让其它学生积极效仿,形成浓厚的计算机兴趣氛围和学习氛围。
毋庸置疑,素质教育到底能不能被切实践行,能不能从空头口号真正走入课堂,主要取决于教学手段是否能得到及时并恰当的改进。计算机学科本身就有着很强的个体性和特殊性。与其他科目相比,其所需要的硬件教学设备更加高端,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科技感和现代感的学习环境。故而,必须在保障传统多媒体设备,例如电视、广播、投影、录像等设备都井井有条运行的前提下,寻求进步。——让上述传统媒体与如今风行的现代化媒体(例如卫生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等)结合起来,共同作力,从而各取所长。将其组合起来,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以计算机技术为侧重点和核心,并加之其它媒体作为辅助工具,让学生看到整个教学模式都得到了更新,设备齐全,让其看到自己所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是多么齐全并多样化,这样更能让其在听课时感到受益匪浅。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敏捷,其眼界才能不断被扩宽。并且,优化教学设备之后,教师的劳动强度会进一步减轻,这样能营造师生双赢的局面,不仅能保障课堂效率,还能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化。
虽然素质教育倡导让学生自由发挥、主动学习,提倡教师从灌输者转为引导者。然而所谓名师出高徒,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素质。学校应该大力打造一支热爱教育事业,脑子里深深烙印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字真言的师资队伍。她们必须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素养。并且,作为校方,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其知道将素质教育与计算机教育融合是如今的大势所趋,是时代的需求。让教师们都切实认识到,如今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面对着计算机不知如何操作的人。从而,让她们知道自己任重而道远,肩负着不容推卸的,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并且,所有的教师都应不断充实自己,而不可固步自封。平时应多阅读自身所教科目的相关书籍资料、或上网收集一些能够作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案例以及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的计算机成功人士案例等等。除此之外,校方也应该加大对教师培训方面的投资力度,展开定期定批的培训,或邀请计算机方面的资深专家来校讲座,师生都可去收听收益。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素质,还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劳之切实明白学生的需求。
素质教育欲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并欲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其潜能。要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当老师详略得当地讲解完难点和重点,让学生自由练习时,学生难免会碰到困难。这时候,教师不应充当奶妈的角色,将答案一一说出,梳理好之后喂给学生,而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例如,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不要过早地宣布答案,多让学生参与。然而,这些都应建立在课堂气氛活而不乱的前提下,故而教师可倡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之后,小组长整合大家的意见和结果,在举手告诉老师,并且小组的分配上必须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换而言之,在小组分配上,教师可把对计算机这门学科兴趣高涨、并且表现优异的学生与在这一科目上较为薄弱,且热情不高的学生“混搭”,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大带小”、“强带弱”的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还能提升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合作能力,一举多得。[1]
老师恰当的鼓励能让学生如沐春风,让其感觉到老师发自内心关心自己,并对自己取得的进步表示肯定,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且相关调查显示,近乎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比较喜欢老师使用“说对了!真棒!,不错!”等友好且赞美性的课堂语言。[2]故而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应该在学生取得进步或答出问题时多赞美鼓励,对于无法回答出问题的学生,也应语重心长地敦促教导,而非出言犀利,让其感觉到师生之间的平等。
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自由讨论、享受老师的赞扬等方面,还应体现在评价方面。在传统的课堂中,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或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交给老师审阅时,其好与坏都是来自老师的主观看法,这样就无法集思广益,博取众长。[3]故而,在素质教育的计算机课堂中,教师应该多问学生“他说的对吗?你有什么可以补充的吗,你觉得好,好在哪里,觉得不好,原因何在”等等。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新型课堂的轻松愉悦氛围,还多了许多思考的机会。——在不断吸取其他同学长处的同时,对他人的错漏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久而久之,整个学生群体都可以共同进步。
当代的高中生学习能力和潜力、记忆力都很强,如同八九点钟的太阳,风华正茂,最应得到最科学合理且恰当的引导,而素质教育能满足这一要求。素质教育应融入到任何一门科目上去,更何况是最需要注重实践的计算机。要让素质教育和计算机课堂完美融合,就必须着眼全面,在确保学生主体地位、提升教师素质的前提下,还必须改善优化教学设施、改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四管齐下才能事半功倍。
[1]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王晓文;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思考[N].学知报.2010
[2]崔永林.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10
[3]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郭长虹.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N].学知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