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修金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上海200438)
·体育人文社会学·
休闲城市建设中休闲体育时空的调控设计与规划整合
——以杭州、上海、成都为例
郭修金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上海200438)
休闲是城市的共性,休闲城市为市民进行休闲体育活动提供了时间与空间条件。以杭州、上海和成都的休闲城市建设为例,对休闲体育时空进行调控设计与规划整合。认为:城市管理者既要保证广大市民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需求,又要结合城市自然生态、传统文化和市场营销,充分挖掘休闲体育的自然、人文资源,积极拓展休闲体育空间。
休闲体育;休闲城市;时间;空间
Author’s addressSchool of Sports Leisure and Art,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200438,China
休闲城市是指在城市生活中,人们休闲活动普及,具有丰富的休闲设施,休闲产业在城市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形成品牌,并构成强大的市场吸引力。休闲城市符合宜居城市、人文城市、特色城市、和谐城市等多元要求[1]。休闲体育是在闲暇时间内,依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为实现娱乐身心、提高生活质量、完善自我等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活动,具有自发性、参与性、自然性、时尚性、时代性和层次性等特征。休闲体育为休闲城市提供高品质休闲资源,开拓了城市自然生态资源并形成文化氛围,促进休闲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休闲指数。休闲功能是城市的固有属性,发展休闲体育是休闲城市建设的题中之义[2]。休闲体育营造了一种城市闲暇生活模式及其体育发展模式,影响到城市体育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会在整个需求中占越来越大的比重,休闲时间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休闲时间所体现的综合价值会逐渐增加。随着社会的转型,城市居民休闲观念不断加强,城市空间的分布特征也有巨大的改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休闲空间的建构和扩展[3]。2001年,杭州提出建设“世界休闲之都”的口号,2004年又明确提出建设“东方休闲之都”的目标和要求,2010年获得“最美休闲城市”称号。2001年,成都提出“中国休闲之都,享受天府之乐”的城市形象口号,2003年,又明确提出整合自然与人文资源,打造“休闲之都”城市品牌,2010年荣获“中国十大休闲城市”排行榜第2名。2010年,上海市被评为“最时尚休闲城市”。在3个休闲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政府既要将休闲体育生活时间、空间这一子系统放入整个城市生活时间、空间大系统中进行综合考虑,满足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的需要,更要考虑未来城市人口的结构、素质、规模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所引起的居民对休闲体育时空的新的需求与期望,适时地进行休闲体育时空的调控设计与规划整合,为休闲城市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1.1 休闲体育时间特征 我国自1995年5月起,开始了每周5 d工作制,1999年推行“五一”“十一”、春节3个长假,2008年缩短了“五一”长假,增加了清明、端午和中秋3个小假期,每年法定假日已达到115 d,这还不包括日常生活中8 h工作以外的闲暇时间,这意味着我国居民有1/3的时间在闲暇中度过[4]。城市居民可支配的休闲时间大体可分为2个层次:第1层是日常休闲,即每天工作8 h以外的闲暇时间内进行的日常休闲活动与行为方式;第2层是假日休闲,即在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和双休日内进行的休闲活动与度假方式。通过对杭州、上海、成都(以下简称“三市”)居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每天拥有1~2 h的休闲时间的居民占23.3%、2~3 h的占38.6%、3 h以上的占25.7%、有12.4%的居民每天只有不足1 h的休闲时间。这表明,三市居民每天拥有较充足的休闲时间,这些休闲时间为市民进行休闲体育活动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1.1.1 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相对充足 调查结果显示,三市居民每次进行休闲体育锻炼的时间为30~60 min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42.5%,1~2 h的占总人数的24.8%,0.5 h以下的占总人数的18.7%,2 h以上的人数最少,占总人数的14%。这表明三市居民参加休闲体育锻炼时间相对充足,居民已经意识到休闲体育活动的积极健身作用,并且能身体力行地实施休闲健身活动。
1.1.2 户外运动时间逐渐增多 随着居民休闲时间的增多,作为休闲活动依托的活动空间的性质也逐渐由室内转向室外,室内休闲体育活动场所的重要性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而风景区、公园等户外活动场所的替代性则明显加强。调查结果表明,在双休日、节假日,三市居民参加户外运动1 h以下的占9.5%,1~2 h的占26.0%,2~3 h的占47.5%,3 h以上的占17.0%。可见,户外运动与大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城市居民非常喜欢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休闲体育活动。
1.1.3 休闲体育时段比较集中 从居民每周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频度来看,每周3次或3次以上的占46.6%、每周2次的占45.6%、每周1次的占5.1%、每月1次的仅占2.7%。三市居民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主要在6:00—8:00、16:30—18:00、19:00—21:00 3个时段,分别占28.7%、26.7%和35.8%。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居民每周至少参与2次休闲体育活动,而且时间段也相对集中,这表明休闲体育活动已经成为居民善度余暇的重要内容与手段。
1.2 休闲体育空间特征 城市休闲空间可分为风景区、广场、公园、室内休闲场所、社区中的休闲空间、街道中的休闲空间、建筑中的休闲空间等[5]。城市休闲空间往往是满足整个城市的休闲功能,或者具有承担国家级重大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功能的大型公共空间。
1.2.1 室外休闲体育活动多 调查结果显示,三市居民选择的休闲体育项目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散步、跑步,近郊游,异地游,游泳,打牌、下棋,打(踢)球,太极拳等传统项目,交谊舞等体育舞蹈,分别占总人数的49.3%、37.6%、32.7%、31.1%、28.3%、23.4%、23.1%和20.8%。散步、跑步排在所有休闲体育项目中的首位,这与三市优美的社区环境、公园开放有很大关系。市民休闲体育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地点逐步从室内转向室外。
1.2.2 休闲体育场所分布广 三市居民进行休闲体育活动场所主要集中在社区健身点(占46.5%)、公园广场(占36.0%)、健身会所(占21.1%),社区健身点、公园广场、健身会所是人群集中、居民普遍认同的休闲体育活动场所,他们在选择休闲体育活动场所时具有一定的趋同性。由于三市具有相对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社区健身点、公园广场为广大市民免费提供了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场所空间,健身会所为经济条件较好的市民提供了更具个性化的休闲体育活动。
1.2.3 休闲体育空间范围大 市民日常体育生活范围以社区为主,以健身体育为主要行为;市民周末体育生活范围以城市为主,以休闲体育为主要行为;市民节假日体育生活范围以都市为主,以度假体育旅游为主要行为[6]。调查结果显示,三市居民到达休闲活动场所所需时间为5~15 min的占19.6%,15~30 min的占38.2%,30~60 min的占32.2%,60 min以上的占10.0%。相对而言,居民在节假日用于休闲的时间较为集中,户外休闲体育运动较多。从到休闲运动地点的时间来看,主要集中于1 h之内;居民休闲体育活动已逐渐从近距离的家庭、社区,转向了较远距离的体育公园、郊区风景区。
2.1 工作日:社区休闲体育1 h 市民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休闲体育已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主要休闲方式之一。市民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主要在6:00—8:00、16:30—18:00、19:00—21:00 3个时段,进行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相对比较集中。由于市民已经拥有相对充裕的休闲时间,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是否能满足市民的需求则是关键。在三市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中,都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组织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如:上海市大力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便民、利民、惠民的社区健身苑点、社区公共运动场等社区体育健身设施覆盖到居委会,覆盖率达到95%;成都市85%以上的城市街道建有体育指导组织,文体专干覆盖率达到100%;杭州市实现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率达到100%。三市的管理者和体育工作者应掌握本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特点,适度调整、延长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时间,为市民提供舒适、便捷的社区休闲体育服务,规范和引导市民形成相对比较稳定、集中的体育休闲时段,实现“每天锻炼1 h”的目标,满足广大市民的休闲健身需求。
2.2 双休日:户外休闲运动2~3 h 户外运动与大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城市居民尤其喜欢自然生态环境。在澳大利亚,每逢休闲日,家长喜欢带孩子到海边,先是下海游泳,然后在海滩上野炊、玩耍;在瑞典,湖泊众多,又有美丽的海水,在双休日游泳会给不少人带来快乐。由于周末休闲时间相对较长,休闲内容也比工作日丰富,市民多进行户外休闲体育活动,为户外休闲运动创造条件,是休闲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调查结果表明,三市居民在双休日参加户外运动的时间绝大多数为2~3 h。三市的城市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传统文化等要素开发户外休闲运动资源,并配套相关基础设施,为广大市民进行2~3 h的户外休闲运动创造条件。如上海市正在积极推进的“生态崇明、绿色运动”自行车主题公园、奉贤郊野体育休闲公园、宝山顾村时尚体育主题公园、临港新城体育休闲基地、长兴生态健身公园、苏州河体育休闲带、青浦淀山湖体育休闲带、黄浦江滨江运动休闲带、佘山市民登高基地等体育休闲集聚区建设,就是开发户外运动休闲资源,满足市民运动休闲需求的民心工程。
2.3 节假日:远郊体育旅游1~2 d 旅游景点是城市居民节假日首选的去处,自然景观、郊区、农村是较为理想的度假休闲地,选择远郊公园的比例亦较高。调查结果表明,三市居民节假日外出休闲活动的时间安排基本集中在3 d以内,占被调查者的78.6%,而在市民休闲活动中,体育休闲活动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基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背景,成都市体育旅游开发主要显示了其主城向周围城区辐射发展,周边包括都江堰—龙池・虹口山地户外运动,双流高端体育赛事,温江时尚运动,新津水上运动,锦江、龙泉赛车运动,大邑西岭雪山冰雪运动6大体育产业功能集聚区,满足了市民在节假日外出运动休闲的需求。城市管理者应依据市民节假日的休闲体育活动规律,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生态条件,精心设计体育旅游线路,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并结合市民喜好的运动休闲项目和根深蒂固的城市休闲文化,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旅游服务网络,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在节假日进行体育旅游的需求。
3.1 结合自然生态整合 结合自然生态整合就是在对传统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以自然生态价值观为出发点,以人和自然整体和谐的思想为基础,应用自然生态机制与方法,去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休闲体育空间中的各种自然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7]244。成都市借助独特的山水生态环境对高尔夫球场、游泳池、马术场、垂钓园、射击场、滑雪场等休闲体育空间进行开发与整合。如都江堰—龙池・虹口山地户外运动集聚区依托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池国家级森林公园等优质的人文山水资源,打造山地户外运动集聚区。开发的休闲体育项目非常有特色,包括青城外山高尔夫球、青城外山漂流、虹口漂流、虹口户外运动、自行车运动、青城湖户外运动、青城湖马术运动、翠月湖户外运动等,整合了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极大地拓展了城市休闲体育的空间。
杭州以山水优美著称,根据其资源特点和居民需求行为特征进行各类休闲体育活动的适宜性开发,以满足本地居民休闲需求。杭州有精致和谐的“人间天堂”西湖、“高山群岫,可瞰江浒,北望天竺诸峰,叠秀如画”的龙井茶原发地老龙井和狮子峰、宝山“宝石山”“城市溪流”京杭大运河等景观。围绕西湖的毅行、暴走、暴骑、夜行等,围绕宝石山的登山运动是杭州最具特色的全民休闲体育活动。
上海市各区(县)充分挖掘区域生态环境优势,整合生态资源,开发了一系列的休闲体育项目,拓展了休闲体育空间。例如,得天独厚的场地资源是南汇区发展特色休闲体育项目、举办休闲体育赛事的先天优势。临港新城滴水湖是目前在尚未成陆的海滩上开挖的国内最大人工湖,滴水湖南岛正逐步形成具有举办大型国际水上运动赛事能力和健身休闲娱乐的水上运动休闲中心。相对封闭的崇明岛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使自行车赛事这项绿色运动正逐步带动岛上的休闲旅游经济,成为上海独特的生态品牌、体育新名片,实现了休闲体育运动和生态的融合发展。
杭州、上海、成都分别结合城市自身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对城市的休闲体育空间进行了布局、规划和整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开发的休闲体育空间还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越来越旺盛的休闲健身需求。游憩空间是城市建设与规划必不可少的内容,结合自然生态进行整合体现的是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整合思想,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促进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向更有序、更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三市的管理者在进行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总体布局和规划时,要充分利用、结合城市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合理控制和利用山、水、风、阳光、沙滩、草地等自然资源,创造良好的休闲体育生态环境。同时,更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平衡生态,防止过度开发,营造一个富有生态文化内涵及和谐、优美、健康的城市休闲体育空间。
3.2 结合传统文化整合 结合传统文化整合就是要求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符合当时、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点、文化背景、历史文脉与传统风貌,创造有“灵魂”的休闲体育空间,使其空间宜人,体现人性化,以满足休闲游憩者的需求。杭州是一个有着2 200年历史的城市,具有优雅闲适的人文传统和丰富的休闲资源,拥有独特的区域性文化。自吴越、南宋开始,杭州就以富庶闲适著称于世,秉承先人遗风,杭州人似乎天生就有喜好休闲的性情及传统。杭州的山水文化滋养了山水休闲体育,山水休闲体育因其独特的魅力在杭州人的休闲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杭州围绕茶文化形成的寻茶、问茶、品茶,其中寻、问的过程就是登山、健行的休闲体育活动。
上海文化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传统,即融合中西的传统。上海市民形成了关注世界休闲体育文化并乐意接受和尝试休闲体育的文化心理。不论是赛事的规模和层次,还是在赛事的市场影响方面,苏州河国际龙舟赛已经成为上海休闲体育活动的一个标志性项目。苏州河龙舟赛保留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同时,加入了时尚的元素,是休闲体育生活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成都拥有深厚的休闲文化积淀和浓厚的休闲文化氛围,民俗游玩节日特别多。史载就有正月初一游庙,初五送穷,初七游草堂,十五闹元霄大办灯会,十六游城墙,二月二踏青,二月十五办花会,年初2个月几乎成了“游玩月”。成都市围绕休闲文化主题,策划了山地车越野赛、世界老爷车比赛等,打造“休闲之都”的名片。如“枕水天府、诗画川西”的现代田园城市——成都市主城区温江区,成功举办了2010年首届金马马术体育文化旅游节,让马术这项承载着高端品质的体育休闲运动进入人们的休闲视野。
三市的传统文化深深影响着每个市民的休闲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行为特点和心理定势。让城市休闲体育空间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鲜明的城市文化元素,考量着城市管理者的能力和智慧。每个城市都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都有独特的“城市记忆”。三市结合传统文化规划整合休闲体育空间,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功案例,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休闲体育活动,提升了市民运动休闲的品质。城市休闲空间整合的价值取向之一便是保存“城市记忆”,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如何表达城市记忆与人文关怀,是整合休闲体育空间所必须考虑的[7]225。三市的管理者在对城市休闲体育空间进行规划整合时,要将“城市记忆”与城市休闲体育空间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特定的空间场所包含着过去一系列的事件,从而具有文化上的记忆。同时,又要尊重城市的历史文脉和优秀的建筑文化,创造富有文化气息的城市休闲体育空间。
3.3 结合市场营销整合 结合市场营销整合就是树立市场营销的观念,深入了解城市休闲体育市场的总体态势和休闲体育产品的需求状况,以指导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整合。成都西岭雪山滑雪场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大型高山滑雪场、大型雪上游乐场、大型滑草场、高山草原运动游乐场。其独特的旅游品牌、丰富的娱乐项目、秀美的自然风光,使西岭雪山滑雪场成为一个集“动感旅游、观景旅游、休闲、避暑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旅游胜地。在2010年“春节黄金周”期间,该滑雪场共接待游客6万5 900人次,旅游收入3 851万3 800元,门票收入926万1 400元[8]。
上海市休闲体育市场潜力巨大,以赛事促进休闲体育的发展,各级政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展休闲体育的城市空间。如杨浦区建设国际极限运动场馆、卢湾区建设国际体育舞蹈中心、金山区建设国际标准的沙滩排球场、虹口区创新发展足球文化、嘉定区建设F1赛车乐园等。2006—2008年,网球大师杯・上海赛共为上海的相关行业带来的直接消费达5亿3 300万元,其中非上海的现场观众所带来的直接消费达4亿9 500万元,占全部直接消费的92.8%[9]。
杭州市选择了钱塘江冲浪这项极限体育运动,作为打造具有杭州特色赛事经济体系的切入点,倾力铸造品牌赛事,以此推动杭州休闲体育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冲浪运动在全球是一个年产值超过60亿美元的成熟产业,其商业价值正在快速增长。2009年钱塘江国际冲浪挑战赛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了一道休闲运动的文化大餐,为杭州向世界展示迷人风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为发掘杭州旅游新资源、推动杭州旅游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赛事当天钱塘江两岸近150万人次观看了冲浪比赛。钱塘江冲浪运动在为这座城市带来精彩、刺激、时尚表演的同时,也为促进城市旅游观光和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带来新的机遇。
三市在对休闲体育空间规划整合时,紧密结合体育产业、市场开发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休闲体育活动具有渲染娱乐氛围,促进游客参与,丰富游客经历,增强亲和力和强化运动休闲产品的营销效果,形成市场冲击力,宣传运动休闲理念等优势。三市的管理者还要对城市运动休闲市场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主要包括现场流量的测定、历史数据收集与分析、运动休闲市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对运动休闲者在目的地的消费特征如停留时间、运动休闲项目、满意度、认同度等进行深入分析,重点开发集运动休闲、竞赛表演为一体的体育旅游线路和产品,从而确定运动休闲空间的数量、档次、布局以及提供的运动休闲产品类型等。
休闲是城市的共性,城市应该具有休闲品质。休闲体育奠定了城市设计、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的基准,像公园和其他自然景区一样,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三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休闲体育的时空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调控设计与规划整合,城市建设与休闲体育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合理调控市民的休闲体育时间不但可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社会文化内涵,而且也是城市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规划整合手段创造高质量的休闲体育生活空间,是市民的共同愿望与要求,也是城市规划者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城市管理者在对城市的休闲体育时间进行调控设计时,要充分保证市民在工作日、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休闲体育的时间需求。同时,在对休闲体育空间进行规划整合时,结合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传统文化和市场资源,充分挖掘城市休闲体育自然、人文资源,彰显城市传统文化底蕴,拓展有“灵魂”的休闲体育空间。
[1] 魏小安,李莹.城市休闲与休闲城市[J].旅游学刊,2007(10):73
[2] 郭修金.休闲体育与休闲城市建设互动关系研究:以杭州、上海、成都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1
[3] 常乃军,乔玉成.社会转型视域下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重构[J].体育科学,2011(12):18
[4] 卫志强,郭修金.休闲体育与人的和谐发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12
[5] 李包相.基于休闲理念的杭州城市空间形态整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22
[6] 李建国,卢耿华.都市体育生活圈建设研究[J].体育科研,2004(1):5
[7] 冯维波.城市游憩空间分析与整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8] 大邑县统计局.“西岭雪山南国国际冰雪节”专题调查报告[EB/OL].[2012-10-27].http:∥www.chengdu. gov.cn/GovInfoOpens2/detail_allpurpose.jsp?id= ISc9UIrnR5K7Sa679BSL
[9] 姚芹,张颖慧.网球大师杯・上海赛现场观众直接消费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5):19
The Integrated Design and Planning of Leisure Sport Time and Spa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eisure Cities—Based on Hangzhou,Shanghai and Chengdu
∥GUO Xiujin
Leisure being the generality of a city,leisure cities provide citizens the base and possibilities of time and space to do leisure sport.This paper,taking Hangzhou,Shanghai and Chengdu as examples,analyzes the integrated design and planning of leisure sport time and spa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eisure cities,holding that city administrators should not only satisfy the citizens’needs to do leisure sport,but also explore leisure sport space actively as well as the natural and human resources,combined with the natural ecology,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arketing of a city.
leisure sport;leisure city;time;space
G80- 05
A
1000 -5498(2013)02 -0030 -04
2012 -10 -03;
2012 -12 -03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91SS10045);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2ZS150);上海市重点学科(第3期)建设资助项目(S30801)
郭修金(1972 -),男,山东费县人,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博士后;Tel:(021)51253399,E- mail:guoxiujin2004@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