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2013-04-10 04:13:13
四川体育科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学院教学内容目标

田 燕

四川省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田 燕

本文以四川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依据教学模式相关理论,结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以课程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等教学模式的要素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四川省独立学院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性依据。

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新生产物,是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与创新,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主要培养以技术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它和其他公办高校一样,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优质目标的重要力量之一。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作为独立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教学质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又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对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四川省13所独立学院为调查对象,以体育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等为切入点,重点研究课程教学模式。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收集整理相关学术观点,获得相关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为文章的撰写提供可靠的数据和量化指标。

2 四川省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2.1 对课程指导思想认识不足,目标不健全

在教学目标上,四川省独立学院教师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三个领域的目标选中率较高,只有极少数教师注意到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的培养。《纲要》将体育课程的目标明确分为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目标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缺一不可。由此可以看出,独立学院教师片面的强调基本知识和技术的掌握,忽视对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造成四川省独立学院教师对课程指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教学目标认识不健全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观念的不正确,很多教师的观念仍然停留在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主的层面上,忽视了对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

2.2 课程计划与《纲要》规定有差距

在课程类型的安排上,四川省独立学院所有类型的体育课程均开设在1、2年级,3年级以上不再开设任何类型的体育课。其中,一部分学校1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2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一部分学校两年均开设体育必修课,不开设任何形式的体育选修课;还有一部分学校只有1年级开设体育课,2年级以上不开设任何形式的体育课。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学校教学条件和设施、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资源等的限制,但是3、4年级就不再开设体育课,这与《纲要》第六条:“普通高等学校对3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1]的要求有明显的差距。

2.3 教学内容趋同度过高,规定性过强

调查结果表明,四川省独立学院所安排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趋同度很高。从纵向来看,各校在不同发展时期所开设的教学内容差别不大,大致都以田径和球类项目为主。从横向上看,校与校之间比较,所开设的教学内容差别也不大,各校并未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开设不同的教学内容。调查发现,很多学校器材、设备不充足、没有体育馆或者室内的运动场馆,因此,学校也只能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另外,受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独立学院很多教师擅长的是传统的竞技项目,如:以田径、球类等,而根本无法胜任体育舞蹈等新兴项目的教学,因此这也是导致体育课程内容难以创新的主要原因。

2.4 课堂操作程序及方法难以保证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调查显示,四川省独立学院教师对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操作程序的选中率达到72.7%,在所有调查模式中居于首位。这种操作程序能使学生快速地接受大量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但完全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典型的重知识、轻技能,这对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消极作用。

每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侧重点都不同。然而,独立学院教师对合作学习模式和自主学习模式操作程序的选中率为38.6%,抛锚式模式操作程序的选中率为22.7%,对有自学—辅导模式操作程序的选中率仅6.8%,对范例教学模式操作程序的选中率为0。综合课堂程序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四川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师选择的课堂操作程序很单一,难以保证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2.5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从评价方式看,采用终结性评价,期末的一次考核决定学生的成绩,成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教学标准的重要依据,这样的评价方式无法准确地对教学活动进行价值上的判断,一定程度上不能检验出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忽视了学生平时的进步及努力程度,且评价都以统一的标准为参照体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客观性。从评价内容谈,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是表现及出勤情况、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对理论知识的评价很少,这对天赋好的学生来说,考核很轻松,而对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来说,就算每节课认真听讲练习,考试也未必合格。

3 重构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措施

3.1 提高教师对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的认知度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特定的指导思想下进行教学行为规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验运动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无形中也培养着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要求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尺度和标准[2]。《纲要》将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发展目标划分为五个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五大领域目标是对教学指导思想的反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缺一不可。因此,独立学院教师应加强对五大领域目标的认知度,任何一个领域都不能忽视。

3.2 改革课程设置,合理安排体育必修课与体育选修课

21世纪,终身教育思想已成为教育思想的主流,终身体育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并不是一周一次体育课,或者一两年的学习时间就可以解决问题,甚至在这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生还得疲于应付各种模式化的考核,更谈不上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独立学院培养的以为技术为主的应用型人才,毕业后是进入生产、服务的第一线,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而这需要有长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意识。因此,学校主管部门应该引起重视,严格按照《纲要》的要求,除了1、2年级的体育必修课外,还应在高年级以各种形式继续开设此门课程,让学生在长期的锻炼中,逐渐潜移默化。只有这样才能将终身体育思想落到实处,实现“教育体育”向“终身体育”的转变,让大学生在踏入社会时,具有良好的自主锻炼意识和参与能力,成为终身体育理念的实践者和倡导者。

3.3 丰富课程内容,按各专业所需设置不同教学内容

目前四川省独立学院体育课程的内容都是千篇一律的以传统竞技运动项目为主,其中体育必修课内容以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为主,只有极少数学校开设有游泳、武术、体育舞蹈、轮滑、定向越野等项目。独立学院体育课程内容不能完全局限于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在有限的教学资源条件下,应积极寻找其他途径,选择一些实用性高、趣味性强、易于开展的运动项目,如:游泳、武术、艺术体操(针对女生而言)、越野跑等,增设理论教学内容,充分关注个体差异,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体质实效性强的内容体系。

另外,针对独立学院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上,还应开设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相适应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明确体育课程对自己以后的职业和工作有一定的帮助,能为职业技能熟练掌握打下坚实基础。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经常在电脑前学习,对颈肩腰有一定的损伤,因此可开设瑜伽、按摩与推拿等体育保健项目;而对影视表演专业而言,学生长期进行专业训练,容易受伤,因此可开设常见运动损伤与防治等课程。诸如此法,各学校均开设与专业相适应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终身体育锻炼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4 创新教学方法,合理选用教学操作程序

当代大学生大多富有个性,思维活跃,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由常规的讲解、示范、练习、纠错等方法向以指导为主的方法转变,灵活运用讨论、启发、引导式的方法让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另外,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指导思想下,技术技能的掌握不再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更重要的还要实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因此,在一些团队项目如:篮球、排球等项目的教学中,应多采用竞赛法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潜在的学习意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

操作程序即是教学的环节或步骤[3],任何教学模式都具有一套独特、基本及相对稳定的操作程序。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现代体育教学应注重以学生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传统的课堂操作程序中,教师一直扮演主导者和传授者的角色,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独立学院新的教学理念以及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多样化、个性化和开放型的教学组织程序,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因此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程序。如:在进行健美操教学时,就可以通过“选定内容——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教师指导——效果评价”这一自主学习模式的操作程序,这突破了教学课程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从事体育锻炼的需求,同时协作学习的过程还锻炼了学生交际能力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3.5 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全方位培养学生

3.5.1 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模式 每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侧重点是不同的,因此,教学目标的不同,所选用的教学模式也应不同,教师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时,应选择那些更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如: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时,可采用自主学习模式;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可采用发现式学习模式;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时,可采用合作学习模式。

3.5.2 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来选择教学模式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很多,不同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如:篮球、排球、足球等集体项目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凝聚力,又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而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内容可以采用范例教学模式,通过范例性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这就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

3.5.3 根据教学条件来选择教学模式 体育课程所需要的教学条件主要就是场地和器材。超越现有的物质条件,选择运用一种不适当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加重师生负担,降低教学模式原有的价值。如在器材有限的情况下,学生需要轮流使用器材,就不能采用自主学习模式,而更应该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这样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指导纠错。总而言之,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时,应全面考虑,择善而从。

3.6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3.6.1 从评价理念来谈 要使评价走向科学合理化,必须首先淡化考试的选拔功能,教师不能仅从学生的技术达标来衡量学生的成绩,而应选取操作性强的评价办法、科学的评价标准,用先进合理的理念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单一的评价方式向维度的综合评价方式转变,从而真正使评价体系成为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3.6.2 从评价内容来谈 目前独立学院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运动技能和平时出勤情况,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占的比例最大,这对个别先天身体条件好的学生来说,很占优势,但是对于大多数运动能力平平甚至是先天条件不足的学生来说就很不公平。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注意评价内容的广延性,如将理论知识、认知情感、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进步与努力程度等纳入评价的范畴。

3.6.3 从评价方式来谈 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的结合。形成性评价主要反映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学习态度以及努力与进步程度,终结性评价主要反映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目前,独立学院的体育教学评价更多的是由教师直接采用定量化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和学生自评,这无法辨别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更无法对学生的学习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概而言之,只有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才能对学生的学习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及参与锻炼意识起到积极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四川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对课程指导思想认知度不高;课程计划与《纲要》规定有差距,92%的学校开课学时未达到要求;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缺失现象;教学内容以传统项目为主,趋同度过高,规定性过强;课堂操作程序以传递--接受模式为主,偏重对学生知识传授和运动技术的培养;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考勤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和自身的进步程度缺乏关注。

4.2 建 议

提高体育教师对指导思想的认知度,尤其是“学生主体地位”这一指导思想的认知度;以《纲要》为标准,设置和计划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上要从五大领域出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丰富课程内容,结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全方位培养学生,针对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将学生的平时进度及努力程度考虑进去,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1] 季 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论[M].杭州:浙江省教育出版社,2003,58~90.

[2]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

[3] 赵 立.体育教学模式群结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2):532~534.

[4] 周大仁,廖小磊.湖北独立学院发展现状评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

[5] 杜 娟,梁建桃.山西省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 (2).

[6] 郝志军,等.教学模式研究20年:历程、问题与方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

Sichuan Province Independent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Mode of Exploration

TIAN Yan

Some physical teachers of Independent College of Sichuan Province were the survey object of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ory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and teaching,combined to“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tion Guidelines”.Curriculum guidelines, Teaching objectives, Operating procedures and other elements of teaching model as a starting point, By literature data, Statistics, Questionnaires, Expert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ly research physical educ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 of Sichuan Province, Found out the inadequacies of its existence, For the problems identified, Gave some suggestions,provided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of course.

Independent college; Sports course; Teaching mode; Exploration

G807.4

A

1007―6891(2013)01―0138―04

2012-08-2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611137。Chengdu University of TMC, Sichuan Chengdu, 611137, China.

猜你喜欢
学院教学内容目标
初等教育学院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学院掠影
我们的目标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