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视角下家庭体育功能的研究

2013-04-10 04:13:13林志红郑祥荣
四川体育科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闲暇家庭功能

林志红,郑祥荣

多学科视角下家庭体育功能的研究

林志红1,郑祥荣2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情感功能在家庭功能中地位的逐步提高,家庭体育集教育性、休闲性和交际性于一体的家庭活动形式,其重要性得到大众的认可。本文借鉴其它学科的成果,对家庭体育的功能进行深入思考,为进一步丰富家庭体育功能的认识提供帮助。

家庭体育;多学科;功能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家庭积极投身到体育休闲活动中去。家庭体育以其积极向上的生存活动方式、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以及健康文明的精神状态,不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成为越来越多家庭进行休闲活动的首要选择。体育活动中呈现的益智性、健身性、美育性、技艺性、交际性、娱乐性等特点被广大的家庭所喜爱。从多学科视角下对家庭体育的功能进行深入思考,就是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深入认识家庭体育在促进家庭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效能。

1 “功能”探源

“功能”一词在现代科学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地运用,可从一些现代辞书的解释中一窥其貌。《辞海》将其定义为:功能指物质系统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1]。人类学以最简练的语言揭示其实质:功能,就是满足需要。政治学将其定义为:把满足这些要求的活动和结果或影响叫功能。在控制论者看来,“功能是某一系统(如生物器官、技术机件、社会制度等)的效能和作用,或者说是系统发挥效能和作用的行为”。“功能”一词在社会学领域普遍运用并已形成功能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任何社会都是有互相依赖的部分组成,不同部分满足社会不同需要,即发挥着功能。有益于社会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各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存在、成长和团结起促进作用称为功能。以上分析可知,尽管不同学科理论对其界定有一定的不同,但都表达出“作用”的含义。《社会学百科辞典》将“功能”表示某一系统(事物)所具有的作用和功效[2]。这一说法较完整表达了其含义。

2 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

体育作为群众最受欢迎和喜爱的社会活动,在先进文化中也最具活力和生命力,在促进社会发展以及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体育的功能不仅体现为强身健体以及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文化功能,而且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的进程中也起到独特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1)促进身心健康,创造幸福生活的本质功能,包括健身,即强壮个体的生理机能,提高多方面的生活技能;健心,即在运动中获得放松、愉快及成功的体验;社会适应性的提高,即在体育活动中能认识自身社会角色、提高社会规范,促进人的社会化。促进人的社会化方面,包括生活技术、技能传授,社会规范教育,社会角色习得,培养现代人的竞争意识、开放视野、丰富现代人的情感生活[3];同时,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角色期待的孕育、社会角色认识的形成、社会角色的实践、乃至社会角色的定位提供了机会和途径[4];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能使人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优良的道德品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体育所蕴含“追寻健康、幸福生活”的本质功能正逐步得到充分的展示。(2)体育文化功能,体育运动展现出的不断拼搏、积极进取、公平竞争的价值观念,严密完整的思想体系和行为规范,独立丰富的文化形态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体育运动为其提供精神资源,并为和谐社会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促进和谐社会法制观念的形成[5];(3)体育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第一,在世人面前强化民族形象,提高国家威信;第二,振奋民族精神,鼓舞国人士气,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三,提高党和国家的凝聚力,促进国内的政治统一和各民族团结[6]。(4)体育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小康社会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意识提高,体育休闲观念增强,从而极大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5)体育教育功能,体育不仅培养人们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以及责任意识,而且通过观看各种比赛可以唤醒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爱国心。对体育功能的深入认识,有利于我们认识家庭体育功能以及进一步拓宽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3 多学科视角下家庭体育的功能

3.1 社会学视角下家庭体育功能

家庭体育的开展是以社会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的,认清它的结构、功能、发生及发展,必须从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及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其研究领域涉及社会生活的群体单位、社会的多种制度、社会的各种活动和各种现实的社会问题及其解决办法[7]。因此,科学、全面认识家庭体育的功能离不开社会学的视角。

家庭体育是以家庭成员在一定的活动场所内通过可选择的健身内容和方法,以增进家庭成员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一种体育活动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增强家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扩大社会交往、消除疲劳、愉悦心情,有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及个性的全面发展。家庭体育基本特征是以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家庭成员经常性参与体育活动,使体育健身生活化,社会化。因此,从社会学角度来理解家庭体育,可以看作是一项极具体育性质的家庭社会文化活动,是家庭文化的一种体现,在这一过程中集中体现为青少年社会化功能、休息娱乐功能、感情交流功能等。

3.2 教育学视角下家庭体育功能

家庭体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活动,这种文化活动必然包涵教育的过程。家庭体育的教育功能表现为长辈对未成年后代身体锻炼进行引导、熏陶、影响、矫正,传授一般的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技术、技能和体育的价值观念,培养下一代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活动的习惯,使下一代在运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姿态,掌握正确基本活动技能,为身心协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教育学视角下的家庭体育包含以下内容:促进孩子活动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孩子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促进孩子健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等。它的任务和要求是:(1)保证孩子身体的正常教育,根据孩子生理上的需要和家庭具体情况,加强孩子的物质营养,科学地安排孩子的营养结构,教育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不厌食、不暴饮暴食;(2)帮助子女建立和遵守有规律的生活制度,起居、饮食、学习、活动等都应按时;(3)带领和鼓励子女参加户外活动,进行游戏、球类、游泳、滑冰、郊游等多种有益的体育锻炼;(4)保护子女的生命安全,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5)帮助孩子个性的培养和发展,使孩子遵守体育运动中的各种规范,改变自身的某些不良个性,养成自觉遵守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习惯,培养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美德,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3.3 人类学视角下家庭体育功能

人类学是一门世界性的独立学科,它横跨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专门以研究人类自身及其所创造的社会文化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为重点,来完成时代赋予它的科学使命。一般认为,人类学的研究范畴包括人类本身起源与发展以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并应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现代社会问题。与体育关系较紧密的人类学分科为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社会与文化行为的,它不同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集中在文化方面而不是社会,以文化来作为它的基本单位,往往开始集中于人类行为的外来成分。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它与文化人类学关系十分密切[8]。体育文化的产生、发展与人们的各种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体育文化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了人的身心发展、培育了人的道德素质、提高了人的精神状态。

现代社会,体育表现出的人体美、动作美等多种美的形式,具有形象性、感染性、艺术性、创造性、表演性等独特魅力,在恢复机体疲劳、调节身心平衡、陶冶人们的情操方面,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人们的追求,满足人际交往、创造生活的热情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体育文化所展示出的健康向上、竞争拼搏、奋发创新的深刻内涵,始终给人以积极、奋进、文明的精神力量。体育文化活动和家庭活动的结合,将对家庭成员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深刻的影响。

家庭体育作为一种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体育文化活动,体育文化的功能对家庭成员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体育文化所崇尚的科学和文明,有优化生活的作用。它倡导的是从“人的角度”理解生活、摆脱生活中的愚昧和落后,鼓励人们追求文明、健康的精神生活,引导人们积极走向健康、科学和文明的休闲方式,吸引人们投入到缤纷的体育活动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人群都能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在晨曦的锻炼队伍中,在休闲健身的人群中,人们敞开胸怀,尽情放松,人与人之间多了一份平和,少了一份抱怨;多了一份关爱,少了一份冷漠;体育活动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打开人际间情感隔阂的钥匙,缓冲和化解矛盾的“润滑剂”,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物化影响,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和谐局面[9]。家庭体育的开展,既表现出人们逐渐走向一种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也表达人们不断追求一份更加和谐的生活情趣。这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激发出不断进取的信心,在这过程中不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更重要的是促进家庭的和谐发展。

3.4 休闲学视角下家庭体育功能

家庭体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家庭范围内的一种体育文化与休闲文化的综合,从休闲学角度深刻了解家庭体育功能离不开对闲暇时间、休闲方式以及休闲价值的认识。首先,必须了解人们对于闲暇时间的认识。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工作效率的加快,人类工作时间相应不断缩短,非工作时间也相应增多,闲暇时间慢慢延长,闲暇生活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节日,也扩展到工作之余的其它时间,活动内容也逐步丰富起来,闲暇时间更加充裕,闲暇生活更加丰富。现代生活方式引起的“营养过剩”和运动不足,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但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又为人们消除现代生活方式中的消极因素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10]。(1)工作(学习)时间的逐步减少,(2)家务劳动时间的不断减少,余暇时间的增加,(3)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余暇生活(体育)内容的丰富。

“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时间,就是财富的本身”;“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及对别人劳动时间里创造出来的时间的享受,都表明为真正的财富”[11]。闲暇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标志。在现代,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把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和高质量的闲暇生活,看作是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这表明了现代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价值的确认,以及提升人生境界的积极意识。也正是这种意识的生成,现代人提出了一个新的口号——“闲暇就是财富[12]。”必要的闲暇时间、恰当的闲暇活动,则能使个体摆脱工作的束缚,发展、拓宽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个性,重新“定为自己”,在真正的意义上“成为有生活质量的人”。闲暇能增加家庭的凝聚力,促进情感交流,增加家庭的和睦与温馨。其次,对休闲方式的认识。对于现代大众闲暇方式的归类,风笑天和林南在《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一书中是这样分类的,即总体上说可分为三类:娱乐消遣型活动、学习提高型活动、社会交往型活动[13]。随着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家庭休闲方式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满足自我的需要和表现自我的发展型休闲方式[14]。

现阶段我国城市群众休闲方式的特点表现为:文化素养的提升促使人们有了尝试新的休闲活动的需求,一些体现个性化、娱乐化、情趣化的休闲项目不断得到普及和认可。中国的对外开放的进程将预示着接受更多、更新颖的休闲形式,休闲在保持家庭的和谐方面呈现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最后,对于休闲价值的认识。休闲社会的来临,不仅是指闲暇时间总量的增加,而且还包括人的基本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对待生活与工作的态度的变化。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闲暇生活的安排,休闲价值日益突出。闲暇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个人体现个性和表现自我的一种手段。随着个人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闲暇方式也从传统的“被动型”、“观赏型”向“主动型”、“参与型”转变。人们可以根据爱好习惯、生活意愿、价值标准来选择自我适应的闲暇模式,合理安排时间。闲暇生活也在逐步提高层次,并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及所有的社会时间结构,闲暇生活享受的价值将越来越成为创造个人和家庭幸福的因素[15]。“工作是为了闲暇”的观念正逐渐确立。闲暇作为与工作相对应的概念,开始作为决定人们生活方式结构的重要因素,与工作一起影响着社会大部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人说:工作是为了拥有更多的闲暇,闲暇是满足生活、发展才能、激发工作热情、创造新的社会财富的有效途径[14]。人们在闲暇生活中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完善个性,实现自我发展。如何度过休闲时间,成为家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反映家庭生活水准和质量的重要指标[12]。

家庭体育作为家庭闲暇时间参与活动形式,促进家庭成员身心的健康发展,它的形成就是家庭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它是家庭和谐发展的助推器。法国社会学家杜马哲迪尔的休闲三步曲理论(Tripartite Theory of Leisure)认为,家庭休闲包含三个要素:(1)放松(Relaxation),放松乃休闲之始,因为人需要克服疲劳;(2)娱乐(Entertainment),提供休闲的转移功能,使我们脱离自我以及所关注的事情,娱乐使我们超然忘我;(3)个人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个性发展是休闲最为持久的组成部分,它使我们作为个体得以扩展,使视野开阔,生命更有意义[16]。家庭体育功能与休闲的三要素具有紧密联系,家庭体育的功能与休闲的价值具有许多相类似的方面,特别是对于满足个人精神需要、实现自我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功效。可见,随着人们对于休闲生活关注的提高,休闲学视角下家庭体育的功能体现为娱乐化、个性化、和谐化,家庭体育正逐渐成为人们休闲生活以及家庭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5 符号学视角下家庭体育功能

符号学在消费方面有过深入的研究,如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除消费产品本身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是指一种符号操控的系统行为。在现代消费社会中,人们通过消费方式和消费品的选择来表达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人们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价值。人们所关注的不再仅仅是商品的实用功能,而越来越注重商品所能体现的符号意义。正如布迪厄所提到的,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生活方式和消费品味是由不同阶层的消费模式与其拥有的社会和文化资本联系起来,消费是社会身份建构的手段[17]。因此,当“符号消费”成为某一阶层生活的时尚时,参加体育运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使用价值的获得,更多是为了其象征价值。体育活动在一些家庭除了是身心的运动,更是符号性的活动,一种符合社会身份的活动。家庭成员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往往与所追求的社会性和个人性的预期相一致,追求的是一种运动的时尚,强调运动的符号意义、文化建构和感受过程。

[1]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 袁 方.社会学百科辞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

[3] 汤利军,潘绍伟,王建民,戴祖民. 浅析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从体育功能角度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8(2):46~47.

[4] 常毅臣, 温 波.人的社会化与体育功能的扩展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6(4):129 .

[5] 常 伟,商 勇.发挥体育功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145.

[6] 鲁长芬,陈 琦.从当代体育价值观的转变透视新时期体育功能[J].体育学刊, 2007(3): 129.

[7] 吴奇程,等.家庭教育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M]. 2006(9): 34.

[8] 席焕久.体育人类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4~12.

[9] 沈 晔.关于体育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2).

[10] 吕树庭,刘德佩.体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9):286 .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32.

[12] 方心清, 等.现代生活方式前沿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6):154~157,177,63.

[13] 风笑天、林 南.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4] 姜宏德.关于家庭休闲方式的理性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 56.

[15] 邓伟志, 等.家庭社会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12):151~153.

[16] Joffre Dumazedier:Toward a Society of Leisure. New York:The Free Press. 1967.16~17.

[17] 胡 荣,陈斯诗. 时尚消费的符号意义与社会阶层建构[J]. 社会科学研究,2008(6).

The Research of the Function of the Family Sport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subjects

Lin Zhihong1,Zheng Xiangrong2

With the coming of leisure time and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emotional function in the family, The importance of the family sports which sets education, leisure and communicative in one form is accepted by the public. By referring to the results of other subjects and studying the function of the family sports, The paper aims to offer help for enriching the knowing of the function of the family sports.

Family sports;Multi-subjects;Function

G812.4

A

1007―6891(2013)01―0107―04

2012-07-19

1.福州市第十九中学,福建 福州,350007;2.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350007。1.Fuzhou nineteenth Middle School,Fujian,Fuzhou,350007,China; 2.College of Sports Scienc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jian Fuzhou,350007,China.

猜你喜欢
闲暇家庭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中华诗词(2022年6期)2022-12-31 06:41:24
人在何时最清醒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闲暇拾笔寄娱情
恋练有词
闲暇时间干点啥?
妇女之友(2015年12期)2016-01-21 07:24:16
莫让闲暇“抹杀”青春
人间(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06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