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

2013-04-10 07:02张振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颈源压痛针刀

张振华,罗 晶

(重庆格林医院康复科,重庆 400039)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

张振华,罗 晶

(重庆格林医院康复科,重庆 40003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治疗组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配合针刀微创松解上颈段与枕下部区域的压痛点并口服加味葛根汤。结果:治疗后1个疗程、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ROM评分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佳且安全。

颈源性头痛;椎旁神经阻滞;针刀松解;加味葛根汤

2009 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获得较佳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3例,均符合Sjaastad的诊断标准[1]。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我院康复科门诊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颈肩部僵硬、酸胀等不适,且病程多在半年以上。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有颈椎或颈椎间盘退变,排除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病、抑郁症患者,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颅内、颈椎占位或器质性病变。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男13例,女20例;年龄50~73岁20例,30~50岁10例,15~30岁3例;病程10年以上16例,5 ~ 10年10例,0.5~ 5年7例。治疗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50~73岁24例,30~50岁11例,15~30岁5例;病程10年以上20例,5 ~ 10年12例,0.5~ 5年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和VAS ROM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颈椎旁神经阻滞配合针刀松解及口服加味葛根汤治疗。①颈椎旁神经阻滞:患者取俯卧。位于治疗床上,上胸部垫枕,低头前屈位,颏部近胸前,项部暴露好,保证鼻呼吸畅通。用紫药水标记颈椎正中线棘突旁开2~2.5cm处及枕骨上下线之间的压痛处,特别是枕大神经在到达出口前,穿行于头半棘肌与斜方肌及出口前的深、浅筋膜之间的部位。充分消毒后先用复合液(2%利多卡因、10mg曲安奈德、生理盐水至20mL)神经阻滞,每点注射l~2mL,注射完毕,观察5min无不适之后就可接着进行针刀松解。②针刀松解:选择上颈椎椎旁压痛点以及枕骨上下线之间的压痛点为主。常见压痛点在C2棘突和C2椎体旁,枕骨上下线之间,风池穴等处,即常见的椎体旁神经阻滞的压痛点,确定进针点后,针刀在神经阻滞治疗进针处垂直或稍向外倾斜进针直达骨面。每点针刀切割3~5刀。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如针刀进针时现剧烈疼痛则退针后调整进针角度,每次针刀松解治疗不超过10个点。每周1次,4次为一疗程,最多不超过2个疗程。③加味葛根汤:葛根50g,麻黄10g,桂枝15g,白芍20g,三七粉3g(冲服),姜黄10g,鸡血藤20g,川芎30g,威灵仙15g,生姜3片。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15天为一疗程。

对照组:单用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阻滞方法和用药与治疗组相同,每周阻滞1次,4次为一疗程,最多不超过2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通过电话或复诊方式进行随访。①视觉模拟评分(从0到10将疼痛分成11个数字等级表示疼痛程度):分别记录每例治疗前后的VAS评分。②颈椎活动度评分(ROM),1分为活动自如:2分为活动程度、范围受限,3分为影响很大、活动时僵硬费力,4分为基本不能活动。③临床疗效:痊愈为头痛症状完全消失,VAS评分为0。显效为头痛症状明显缓解,不需服用止痛药物,VAS评分小于3。有效为头痛症状部分缓解,需服用止痛药物,VAS评分大于3。无效为头痛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4 治疗结果

治疗前后VAS及ROM评分见表1,临床疗效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及ROM评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及ROM评分比较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比较,△P<0.05。

指标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VAS治疗组406.3±1.61.3±1.0*对照组336.12±2.02.2±0.9* ROM治疗组402.90±1.991.01±0.69*△对照组332.82±2.001.48±0.90*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颈源性头痛是因颈枕部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致以单侧或双侧头痛为主的综合征,最早由Sjaastad于1983年提出[1]。其疼痛性质是牵涉痛,主要是由于颈椎椎体的移位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痉挛、刺激、压迫相关的神经、血管等所引起。近年来神经解剖学研究发现上部颈神经和三叉神经核团之间具有联系,颈源性头痛和同侧颈神经后支及其分布与头面部神经节或神经核有交通联系或会聚有关。同时还存在位于副神经、上颈部神经根和三叉神经下行束之间的内部联系,是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疼痛向头面部传递的基础。刘宗良等研究[2]指出C2颈神经后内侧深支支配头下斜肌和头半棘肌,C3-C8颈神经后支分布于项部肌肉、颈椎关节突关节及枕项部皮肤。当颈神经尤其是高位颈神经受到刺激,会出现枕部、顶部、颞部的疼痛,并通过三叉神经一脊髓核内会聚而引发复杂的头痛症状。局麻药物对C1、C2脊神经节的阻滞可以降低神经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病变的恢复。由于药液直接进入病灶区域,皮质醇类药物能作用在受压的神经周围,减轻或解除该部位周围组织水肿,同时减轻对神经组织细胞的压迫,达到减轻或解除该部位神经支配区头痛的目的。此外,皮质醇类药物还可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具有抗水肿预防粘连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疼痛。

颈椎软组织病变和颈椎的退行性病变直接刺激颈神经,是引起颈源性头痛的最主要的原因。颈椎软组织病变多开始于早期,由于颈枕部损伤,长期姿势不当、伏案工作等原因引起颈部诸肌劳损,肌腱、筋膜、韧带、关节囊等扭伤和钙化,从而引起颈神经后支的卡压及颈椎间盘退变和小关节的变性、增生等,进一步刺激颈神经、椎基底动脉、椎动脉等而引起头痛、眩晕等症状。针刀通过对颈部实施深部的、多层次松解,能迅速缓解软组织的异常高应力,调节神经的生理应激反应,解除神经卡压,改善颈部软组织血运,消除无菌性炎性刺激,缓解动脉痉挛,增加脑部血流量[3]。

中医认为,老年体虚,腠理空虚,气血衰少,筋骨失于濡养,风寒湿邪客于太阳经,致使太阳经俞不利,营卫失和,气血运行不畅,经脉淤滞,从而颈部肌肉拘挛、项背强痛、头痛等。姜杰等通过实验模型研究证实[4],风寒湿邪刺激后,肌肉、关节滑膜、关节软骨等组织可出现微循环障碍、炎性细胞渗出、神经电生理改变、血液流变学变化、氧自由基代谢异常以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改变。加味葛根汤方中葛根治项背强痛、疏筋解痉以利关节,麻黄发散风寒,桂枝既助麻黄发散风寒又有温经通络功效,白芍补肝肾、柔肝止痛,三七粉、鸡血藤、川芎活血化瘀止痛,威灵仙、姜黄祛风胜湿、温经通络。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活血止痛之功。

颈椎旁神经阻滞配合使用针刀微创松解上颈段与枕下部区域的压痛点并口服加味葛根汤等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好,尤其是对顽固性的颈源性头痛,比单用神经阻滞效果更佳、见效更迅速、远期疗效更明显。

[1]Sjaastad O,Fredriksen TA,Pfaftnrath V,et a1.Cervicogenic headache:diagnostic criteria.the eervicogenic headache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J].Headache,1998,38(6):442-445.

[2]刘宗良,黄素群,刘爽,等.颈神经后支的应用解剖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2):112-115.

[3]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姜杰,常向明.风寒湿刺激对家兔颈椎间盘组织IL-mRNA表达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0,4(8):690-691.

R747.2

B

1004-2814(2013)03-179-02

2012-12-12

猜你喜欢
颈源压痛针刀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以“四天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验案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