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蜡梅叶中3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2013-04-10 09:08房海灵黄丽莉江香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芦丁槲皮素黄酮类

聂 韡,房海灵,黄丽莉,江香梅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2)

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为蜡梅科蜡梅属植物,又名秋蜡梅、毛山茶等,为江西原产植物,具有祛风解表、清热解毒、醒脾化浊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肺结核咯血等[1-2]。近年来,对山蜡梅叶的化学成分有少量报道[3-5],研究表明其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及生物碱类成分。目前,由山蜡梅叶制成的制剂多以黄酮类成分作为其质量控制的标准[6-7],而对山蜡梅叶药材并未有关于其黄酮类成分的质量标准的研究,本实验建立了以HPLC法同时测定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3种黄酮类成分的方法,并对不同采收时间的山蜡梅叶的上述3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为确定山蜡梅叶最佳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作为山蜡梅叶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的标准。

1 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器材

Waters 269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紫外检测器;超声清洗器(洁康超声波有限公司);CP214型分析天平(奥豪斯仪器有限公司)。

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标准品(纯度98%),芦丁标准品批号:100080-200707,槲皮素标准品批号100081-200907;山奈酚标准品批号:110861-200507;均购自江西省药检所。甲醇(色谱纯,天津大茂公司);娃哈哈纯净水(杭州);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山蜡梅叶采自江西婺源,经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朱培林研究员鉴定为蜡梅科(Calycanthaceae)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

1.2 方法

1.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sunfire C184.6mm×2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1%甲酸的溶液:0~5 min:30%~35%;5~30 min:35%~40%;30~38 min:40%~60%;38~48 min:60%~75%;48~60 min:75%;检测波长为360 nm;流速为1mL/min;柱温为25℃;进样量10μL。在该条件下,山蜡梅叶药材及对照品色谱图见图1。

图1 混合对照品和山蜡梅叶的HPLC色谱Fig.1 HPLC chromatorams of mixed reference substances and leaves of Chimonanthus nitens Oliv.

1.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0.005 g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标准品,用甲醇(色谱纯)溶解并定容至10mL,精密量取各标准品溶液1mL,混匀,制得混合标准品溶液,进样前用0.45μm孔径的微孔滤膜过滤,去杂质,备用。

1.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山蜡梅叶粉末1 g,精密称定,加入40倍φ乙醇=70%溶液,50℃超声提取30 min。提取液放置至室温,甲醇定容至100mL,摇匀后取上清液,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待用。

1.2.4 样品的测定 按照“1.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各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按“1.2.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分析,以外标法计算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

2 结果

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确移取对照品混合溶液0.05、0.1、0.2、0.4、0.6分别于1mL容量瓶中依次稀释定容,取上述各溶液10μL进样。按“1.2.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分析,以各自的峰面积积分值Y为纵坐标,进样量X(μg)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得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回归方程,分别为:Y=1×106X-40497,r=0.996;Y=3×106X-197608,r=0.9997;Y=4×106X-332890,r=0.9992。结果表明,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分别为0.092~1.1 μg,0.088~1.06 μg,0.093~1.113 μg,线性关系良好。

2.2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样品溶液10μL,连续重复进样6次,记录峰面积,测得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RSD分别为1.01%,0.78%,0.94%,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3 重复性试验

按“1.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10μL,记录峰面积,测得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RSD分别为1.23%,1.58%,1.46%,表明该方法重现性良好。

2.4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6、12、18、24h测定,记录峰面积,测得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RSD分别为1.82%,2.03%,1.69%,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h内稳定性良好。

2.5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山蜡梅叶5份,每份为1 g,分别精密加入混合对照品溶液,吹干。然后按照“1.2.3”项下方法制得待测溶液,按“1.2.1”,项下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加样回收率。经计算,芦丁、槲皮素、山奈酚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分别为98.64%、101.33%、97.89%,RSD值均小于2%,表明分析方法的准确度良好。

表1 不同采收时间山蜡梅叶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Tab.1 Contents of flavonoids in leaves of Chimonanthus nitens Oliv.in different harvesting time

2.6 山蜡梅黄酮类成分含量动态变化

本试验采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采收时间的山蜡梅叶中3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分别收集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的山蜡梅叶,测定其中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3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表1、图2)。数据显示,山蜡梅叶中上述3种黄酮类成分从5月份开始显著累积,推断可能首先生成黄酮苷元类成分槲皮素和山奈酚,经由黄酮苷元类成分继续合成黄酮苷类成分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为两种黄酮苷元类化合物,在早期含量较高,5月份,芦丁、槲皮素、山奈酚三者含量接近,随着黄酮的生物合成途径继续进行,黄酮苷元类成分槲皮素、山奈酚增长至7月达到最高值,而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分析原因为从7月开始,叶片趋于成熟,黄酮苷元停止合成,已生成的黄酮苷元类成分作为中间体继续生成黄酮苷类成分芦丁等,因此含量从7月份开始逐渐下降。黄酮苷类成分从5月开始呈现稳步上升,尤其在8月至10月期间,山蜡梅植株的营养成分已累积充分,黄酮苷类成分累积速度尤为明显。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从5月份开始到7月份呈现逐渐递增趋势,7至8月份由于植株的营养成分在该期间大量累积,造成黄酮类成分合成速率略有降低,从8月至10月黄酮类成分继续加速增长。因此,从山蜡梅黄酮类成分累积的动态变化分析,为保证山蜡梅叶中各种黄酮类成分都较多,同时考虑药材产量的因素,选择8至9月份作为山蜡梅叶的最佳采收期较适宜。

3 讨论

3.1 提取方法的选择

通过对提取方法(热回流提取法、冷浸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提取法)的考察,发现超声提取法的提取效率较高,且杂质少,故采用超声提取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L9(34)对超声提取法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3因素的3个水平,测定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方案为,结果发现用40倍φ乙醇=70%溶液于50℃超声提取30 min,可以使4种黄酮类成分均达到较高的提取效率。

3.2 色谱条件的优化

3种被测成分均属于黄酮类结构骨架,紫外扫描发现其紫外吸收带I在360 nm处有较大吸收,因此,选择检测波长360 nm进行测定。另外,在确定流动相系统时,分别比较了不同梯度的甲醇-水、乙腈-水、甲醇-甲酸水溶液、甲醇-磷酸水溶液、甲醇-三氟乙酸溶液等多个溶剂系统进行洗脱,经多次试验,最终确定了以甲醇-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可使各待测组分得到很好的基线分离且0.1%的甲酸可有效地防止色谱峰的拖尾现象。

3.3 以往文献报道

测定山蜡梅叶中黄酮类成分的HPLC方法控制指标较少,多以槲皮素为指标[8],不能较全面地评价山蜡梅叶及其制剂的质量。本试验建立的HPLC法可同时测定山蜡梅叶中的3种主要黄酮类成分,且具有分离度高、测定准确的特点,可以更加全面地控制和评价山蜡梅叶及其制剂的质量。

图2 不同采收时间山蜡梅叶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变化Fig.2 Dynamic changes of flavonoids in leaves of Chimonanthus nitens in different harvesting time

[1]李莎莎,舒任庚.山腊梅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华西药学杂志,2009,24(2):198-200.

[2]张尊敬,刘忠达.山腊梅的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近况[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1):849-850.

[3]舒任庚,李莎莎,胡浩武,等.山蜡梅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5):1134-1135.

[4]孙丽仁,何明珍,冯育林,等.山蜡梅叶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9,40(8):1214-1216.

[5]肖炳坤,刘耀明,冯淑香,等.山蜡梅叶的化学成分研究(I)[J].中草药,2005,36(2):187-189.

[6]李少华,胡满根,汪玢,等.VIS法测定山蜡梅冲剂中的总黄酮含量[J].江西医学院学报,1999,39(4):87-88.

[7]刘耀明,冯淑香,肖炳坤.山蜡梅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3,14(3):185-188.

[8]白会强,蔡少华,徐亮,等.HPLC法测定山蜡梅中东莨菪素、槲皮素、夏蜡梅碱[J].中草药,2010,41(3):486-487.

猜你喜欢
芦丁槲皮素黄酮类
MS-DAIL联合MS-FINDER鉴定中药黄酮类化合物
HPLC法同时测定白梅花中6种黄酮类成分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响应面法优化辣木中多糖和芦丁的超声提取工艺
槲皮素诱导MCF-7细胞凋亡及其与Fas/FasL通路的相关性研究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芦丁-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物理化学表征及体外溶出研究
葛根素、大豆素、槲皮素及芦丁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构效关系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牛大力中黄酮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