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依 张丽娟2 徐丰贤
(1.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620;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内分泌科 上海 201600)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mdrome,,MS)表现为多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聚集。代谢综合征的组成成分包括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为了解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70岁以上老年人代谢异常的患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我们于2012年6月-7月对方松街道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和体检,报告如下。
我们在2012年6月-7月对松江方松街道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纳入标准:①年满70周岁;②本街道居住1年以上的常住居民;③本人自愿。排除标准:①急性感染性疾病、手术及严重心、肺、肾功能衰竭;②精神疾病及理解表达能力差;③卧床不起的患者。
符合条件并参加体检的为1 708人,其中男806人,女902人;年龄70∼99岁,平均年龄(75.81±5.06)岁。
1.2.1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过去史、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情况。慢性病以二级以上医院临床诊断为准。
1.2.2 健康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血压测定采用袖套式水银血压计,测量2次,计算血压平均值。由方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以上全科医生进行体检。
实验室检查:全部入选对象抽血前均禁食10 h,清晨空腹静脉采血送检血清标本。血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空腹血糖正常但有糖尿病症状者,加做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终点法测定血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肾功能(BUN,Cr)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仪测定。
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基层版》:非同日2次血压测量,收缩压(SP)≥140 mmHg和(或)舒张压(BP)≥90 mmHg,已确诊为高血压但目前血压正常仍列为高血压。血脂异常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的诊断标准,TG≥1.7 mmol/L和(或)TC≥5.72 mmol/L为血脂异常。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BG)6.1∼< 7.0 mmol/L和( 或 )2hPBG≥ 7.8∼< 11.1 mmol/L为糖调节受损,FBG>7.0 mmol/L,2hPBG>11.1 mmol/L诊断为糖尿病,已确诊糖尿病正在治疗的患者列为高血糖。BMI≥25 kg/m2诊断为肥胖。
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双录入,逻辑纠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性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708名体检对象中,患1种及以上代谢性疾病(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肥胖)的为1 358人,代谢性疾病患病率为79.51%,其中患1种代谢异常的占36.07%,2种代谢异常者占26.70%,3种代谢异常者占14.23%,4种代谢异常者占2.51%。
1 708名体检对象中,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64.75%、36.59%、17.56%、24.12%。不同性别的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女性,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 1)。
表1 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患病率 n(%)
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患病率各年龄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肥胖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P<0.01)。各年龄段男性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低于女性(P<0.01表2)。
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患病率均呈增高趋势,将男女两性不同体质指数及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患病率用百分比表示,肥胖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上海松江区方松街道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代谢性疾病患病率为79.51%,提示该地区老年人中患代谢性疾病比较普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内分泌改变有关,因此需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男性肥胖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可能与老年男性活动量大,体能消耗多有关。
表2 不同性别、年龄段各代谢疾病患病率比较n(%)
表3 不同体质指数组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的患病率 n(%)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患病率随体质指数增加而上升,这与吴南楠等[1]报道的结果相一致。沈晓林等[2]对广东佛山市祖庙社区15岁以上常住人口的调查也显示肥胖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肥胖人群。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超重是发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3]。美国全国健康和营养(NHANES)普查[4]显示,超重者的糖尿病发病率是正常者的2.9倍,1999年-2006年肥胖青少年中高脂血症检出率是42.90%,这一数字远大于正常人群。可见无论性别、年龄、种族,肥胖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许多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4]。
我们在对体检结果的分析中,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CDS)的肥胖诊断标准:BMI≥25 kg/m2,更符合中国人肥胖的特点,且比腰臀比指标对心脑血管危险性的预测更为敏感[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与生活方式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日益增加。代谢性疾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肥胖,他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及环境污染密切相关,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5]。因此,加强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宣教及常规进行体检,通过提高健康素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心理平衡,规范治疗,是减少老年人代谢性疾病发生和良好转归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吴南楠, 李强, 陈庭凯, 等. 黑龙江省20~74岁居民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0,26(9): 737-739
[2]沈晓林, 李国德, 河南云, 等. 广东佛山市祖庙社区慢性病现况调查及分析[J]. 海南医学, 2010, 21(5): 135-137.
[3]王烨源, 陈建勋, 王汉亮, 等. 从源头上阻断“慢病”自然进程的健康管理模式[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7, 23(2):123-127.
[4]刘英, 李坤, 师艾丽, 等. 代谢综合征与肥胖的关系[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6, 14(3): 214-215.
[5]王陇德.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