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服务”在癌痛健康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2013-04-09 06:52廖志军丁罡姜峰程志军徐卫国
上海医药 2013年16期
关键词:癌痛癌症远程

廖志军 丁罡** 姜峰 程志军 徐卫国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肿瘤科 上海 202150;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科研中心 上海 202150;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上海 200092)

疼痛是肿瘤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定义为“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类似损伤相关联的感觉和情绪体验”[1],是患者最恐惧的症状之一。全球每天有830万以上的癌症患者正在经历癌痛的折磨。据最新监测数据表明,上海市每年新诊断恶性肿瘤病例约5.1万例,发病率为374/10万,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调查发现,其中30%~50%的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在无转移的癌症患者中15%伴有疼痛;在接受抗癌治疗的患者中,50%的患者感到疼痛;60%~90%的晚期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70%的患者则以疼痛为主要症状。郑春京等[2]的研究显示,其中30%为重度疼痛,30%为中度疼痛,40%为轻度疼痛。持续存在的严重癌痛不仅引起癌症患者的躯体不适,对患者的精神,心理,社会及人际关系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是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的主要原因。有自杀倾向的癌症患者80%与严重的疼痛有关;因此WHO把癌痛控制作为癌症控制的4个重点项目之一[3]。然而80%∼90%的癌痛是可以通过药物控制进行妥善管理的,包括医学干预和行为干预,恰当的管理可以大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因此,探寻一种符合患者需要的癌痛健康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网络视频、音频或电话方式,提供远程的癌痛基础知识教育。现将“远程癌痛健康教育服务”在癌痛管理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上海市崇明县城桥镇及陈家镇各村、居委会在册管理的癌痛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病情稳定,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估在1~4分之间,生存期>3月。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52~76岁,中位年龄64岁,平均年龄(68.2±4.9)岁;癌症分类:肺癌34例,肝癌8例,胃癌23例,肠癌14例,乳腺癌6例,胰腺癌5例,其他癌10例;疼痛类别:内脏痛30例,混合痛43例,神经痛6例,骨痛16例,软组织痛5例。

将100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NRS评分及认知状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宣教模式,实验组在一般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联合远程癌痛健康教育模式。

一般健康宣教内容包括:①在本单位的宣传栏上开辟一块癌痛健康宣教知识专栏,并为癌痛患者发放癌痛相关的知识光盘;②建立癌痛患者健康档案;③定期每周针对患者及家属举行1次癌痛健康知识培训;④工作人员在对患者采取干预措施时鼓励其家属积极参与,同时对其家庭的有关人员进行癌痛健康知识的教育。家属熟悉和掌握了癌痛的知识和技能,共同参与并督导实施各种治疗措施。

远程癌痛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每周1至2次电话随访癌痛患者;②设立癌痛健康咨询专线,并且提供24 h电话咨询服务,由肿瘤科当日值班医生负责回答。③利用短信平台加强督导,做到医患双向的沟通与交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④课题组工作人员每周上门访视1次,访视内容为强化患者及家属对癌痛相关知识的认识及治疗不良反应的对策,了解患者在控制疾病方面存在的问题。

1.3 评定标准

1.3.1 问卷调查

在基线(0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分别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效果数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为患者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患者的生活与行为方式部分,包括用药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疼痛爆发情况;第三部分为相关的健康知识,共有10道题目。第四部分为生活质量;问卷经预调查和修改后使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2 疼痛强度评估

采用NRS对癌痛患者在治疗前后予以疼痛评估。其中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1.3.3 生活质量评估

参照文献[5]的评分标准,包括食欲、睡眠、疲乏、情绪、精神状态、家庭理解与配合、自身对癌症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日常生活等九项内容。1分为最差,5分为最好。

1.3.4 不良反应评估

记录患者用药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判定与使用镇痛药物的相关性。

1.4 质量控制

统一培训调查员,干预前后采用相同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指标,所有测量指标保证统一的精确度。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复核检查后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知识知晓情况

通过对患者进行远程癌痛健康教育后,实验组人均答对8.6题,对照组5.2题。

2.2 镇痛效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远程癌痛健康教育服务后,实验组NRS评分平均为0.46分,对照组NRS评分平均为2.44分;治疗后两组无痛患者所占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实验组爆发性疼痛人均1.9次,对照组人均3.4次。

表1 两组间癌痛疼痛NRS评分情况(分)

2.3 生活质量

通过对患者进行远程癌痛健康教育服务后,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见明显好转(P<0.01或P=0.01),尤其在精神状态、自身对癌症的认识及对治疗的态度等方面的好转更为显著(表2)。

表2 两组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s)

?

2.4 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远程癌痛健康教育为癌痛患者提供了连续性、整体性的全程医疗照顾,并对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作出了及时处理。除嗜睡外,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得到了减轻或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间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不论在疼痛控制还是生活质量方面均较对照组有优势,再次验证了远程癌痛健康教育服务充分体现了对癌痛患者的人文关怀、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生命过程的完美追求。这一服务模式既能满足大多数患者对缓解病痛困扰的强烈需求,又能减轻患者家属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同时也能减少医院对患者集中就诊的压力,可整合医疗资源,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利国利民,是居家癌痛患者较为理想选择的服务模式。实践表明,远程癌痛健康教育服务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是社会公共卫生服务的一种新型模式,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赢得了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1]赵欣, 于布为. 疼痛机制研究进展[J]. 上海医学, 2007,30(6): 462-464.

[2]郑春京, 孙莉. 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治疗[J].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8, 9(12): 1072-1076.

[3]董彦鹏, 孙莉. 癌痛治疗现状与进展[J]. 协和医学杂志,2011, 2(4): 367-369.

[4]闫康鹏, 罗华友. 癌性疼痛的治疗现状及展望[J].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 30(3B): 108-111.

[5]孙燕, 顾慰萍. 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M]. 2版.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 3-10.

猜你喜欢
癌痛癌症远程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远程诈骗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