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研究进展

2013-04-09 20:32吴海洋
黑龙江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头针后遗症偏瘫

吴海洋 王 颖

(安徽中医学院·合肥 230031)

1 概述

中风病近年来在我国有明显上升趋势,病后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约占60%~80%。中风病发病急骤,以突然昏扑,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要的病症。从古代对中风病就有较深刻的认识。《内经》中虽未提及病名,但对其临床表现及特征早有论述,根据发病的不同阶段而有着不同的记载。对卒中、昏迷有仆击、大厥、薄厥等描述;对半身不遂又有偏枯、偏风、身偏不用、痱风等不同的名称。对于病因方面《内经》中记载很多如《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素问·调经论篇》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其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轻者中经络,重者入脏腑。目前在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尚缺乏特效性的手段,但在针刺方面有着独特地优势。

2 临床研究进展

2.1 体针

裴烈娟[1]以针刺治疗75 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针刺穴位:主穴取患侧上星、百会、四神聪、印堂、太阳、四白、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血海、梁丘、太冲、三阴交。配穴:上肢运动不利取患侧肩髃、肩贞、肩髎,曲池,手三里,下肢活动不利则取患侧环跳、秩边、阴陵泉、阳陵泉及腰椎2~5的夹脊穴,手指拘挛加刺八邪,足内翻取丘墟、悬钟,足外翻加刺太溪;依据患者的证型:肝阳上亢者加刺太冲、章门;风痰阻络者加用丰隆、阴陵泉、中脘,气虚血瘀者加用关元、三阴交、太溪、环跳、秩边穴深刺。经过2 个疗程后,痊愈者有18 例(24%),显效者29 例(38.67%),有效者21 例(28%),无效者7 例(9.33%),加重者0 例,总有效率达90.67%。王俊华等[2]针刺背腧穴观察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将90 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背俞穴、躯干训练和常规治疗,治疗2 个月后分别进行Fugl-Meyer 运动评分(FMA)和改良的Barthel 指数(MBI)评定,结果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FMA 评分和MBI 评分优于常规组(P <0.01)。杨洋[3]采用针刺治疗卒中偏瘫32 例,针刺穴位:上肢取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养老、肩贞、外关、内关、列缺、孔最;下肢取穴:伏兔、阴市、足三里、解溪、内庭、三阴交、委中、昆仑、照海、环跳、阳陵泉。每次上、下肢各取4~6 穴,平补平泻法,进针得气后,留针30min。针刺6 周后,FMA 及BI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宋永红[4]运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85 例,针刺穴位:一般均刺患侧,上肢瘫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瘫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风市、丘墟、解溪;面瘫加地仑、阳白、颊车、下关;言语不利,舌强加廉泉、通里等穴。结合辨证分型,痰蒙心包型配百会、人中、内关;阳盛火郁配十宣、涌泉、人中;肝肾亏虚型配肝俞、肾俞、关元、太溪、太冲、曲泽、神门透阴郄;气血两虚型配心俞、膈俞、足三里、关元;风痰瘀阻配阳陵泉、血海、三阴交、足三里、丰隆;肝胆火旺型配肝俞、胆俞、涌泉、百会;痰湿内阻配丰隆。经过5 个疗程后,治愈20 例,显效36 例,有效24 例,无效5 例。

2.2 头针

余蓝[5]以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分为5 等份(均取瘫痪对侧),分别为上1/5,中2/5,下2/5,根据患者的瘫痪情况,选好治疗点行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43 例,经过5 个疗程后,疗效明显(P <0.05)。姜方建等[6]取顶中线、顶颞前斜线行头皮针抽提法治疗中风后遗症32 例,经过4 个疗程后,临床痊愈12 例,显效10 例,好转8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93.75%。苏尔亮[7]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105例,并与单用体针治疗的102 例作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为76.4%,两组比较,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黄国明等[8]取瘫痪肢体对侧头部运动区,运用头针滞针法治疗患者50 例,基本痊愈42 例,显效3 例,有效2 例,无效3 例,治愈率84%,总有效率94%。齐秋俊[9]以头针为主配合服用脑血管药物治疗患者542 例,其症状缓解538例,占99.26%,远高于单纯服用脑血管药物的患者。李英[10]运用快速捻转法和抽添法针刺头部运动区、语言区、感觉区、足运感区,治疗患者150 例,经过6 个疗程后,患者能自己缓慢行走,遂出院自行锻炼。随访3 个月,生活能够自理。

2.3 舌针

李勇等[11]针刺取舌上心穴、脾穴、肾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脑血流灌注影响32 例,以单纯针刺治疗为对照组30 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66.67%。提示:舌针疗法对中风患者吞咽障碍有良好的疗效,并能改善病灶区的脑血流灌注。李兹平等[12]利用舌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46 例,取穴:心穴、脾穴、肾穴。经过2 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4%。李群等[13]以舌穴为主治疗中风95 例,经过4 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5.8%。相对于对照组的80.0%占绝对优势。米建平[14]采用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症46 例,以单纯体针治疗为对照组3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80.4%,对照组68.4%。

2.4 腹针

牛庆强[15]以腹针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92 例,针刺穴位:主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配穴:患侧滑肉门、上风湿点(滑肉门外上五分)、外陵、下风湿点(外陵外下五分)、健侧商曲、气旁(气海旁开五分);面瘫配患侧阴都;伴语言不利配中院上、廉泉、通里;伴失语配人中、廉泉、阴郄;伴手功能障碍配患侧上风湿外点(滑肉门外寸);足内翻配患侧下风湿下点(外陵内下五分);踝关节不利配患侧下风湿下点(外陵下1 寸,外1 寸),病程较长配气穴。经过2 个疗程后,基本痊愈21 例(22.8%),显效43 例(46.7%),有效20 例(21,7%),无效8 例(8.7%),总有效率91,3%。杨颖[16]采用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50 例,单纯针刺为主治疗为对照组50 例。经过4 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为60.34%,对照组治愈率为44.83%。提示:腹针治疗具有显著疗效。祝晓忠[17]运用腹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患者58 例,传统取穴方法治疗的58 例。经过3 个疗程后,根据Ashoworth张力评分及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电针

王红梅[18]采用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150 例,对照组运用普通针刺30 例。电针组和针刺组均取,上肢:肩髃、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留针期间选取相关穴位,接通BT701-B 型电麻仪,采用持续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肢体肌肉出现轻微抽动,病人能耐受而不产生痛感为度。经过4 个疗程后,电针组总有效率96.7%,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83.3%。彭慧渊等[19]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 例分为电针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各30例。针刺穴位:主穴取颞三针(颞Ⅰ针、Ⅱ针、Ⅲ针)。配穴取双侧内关、足三里、丰隆、太冲。得气后同侧颞Ⅱ针、颞Ⅲ针接G6805-A Ⅱ型电针仪,其余穴位不加电。选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次治疗时间为20min。经过1个疗程后治疗组比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 <0.05)。提示:电针颞三针为主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

2.6 眼针

任小英等[20]运用眼针治疗中风偏瘫30例,经过30天后,总有效率达到93.20%。刘岩[21]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采用眼针康复治疗;对照组62例,进行单纯西医药物治疗。针刺穴位:主穴:肝区、肾区、心区、脾区、上焦区、下焦区。配穴:口眼歪斜取颊车、地仓;痰涎壅盛取丰隆;舌强语謇取廉泉,并金津玉液刺络放血;呛咳取廉泉、天突;足内外翻取照海、申脉;神识不清取人中、内关、太冲;大小便失禁取关元、太溪、三阴交;五指不伸取合谷、后溪。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为83.9%。庞蕾蕾[22]采用眼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68例,经过4个疗程后,疗效显著。

3 小结

中风后遗症属于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疾病范畴。目前关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方法很多,本文主要论述针刺的优势。针刺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鉴于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众多,单纯的针刺可能治疗范围覆盖面小,应该结合体针、头针、腹针、舌针、电针等多种针刺方法。(2)针刺时应选用适当的主穴,再配以辅助穴位以加强疗效。(3)针刺时可以运用复式针刺手法如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赤凤迎源、苍龟探穴等,以促进经气运行流畅。(4)针对不同的的病症选用适宜的刺激强度,不宜过强或过弱。(5)针刺优势的体现必须要结合患者主动的功能锻炼,特别是注意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与站立、日常生活的训练。医生应该对患者的锻炼成果及时的评估,以便做出调整。(6)头针的针刺应结合现代脑的功能分区,以增强疗效。关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肌力、肌张力的改善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寻求更加科学的的治疗方法。

[1] 裴烈娟.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J].中医临床研究,2011,3(8):66

[2] 王俊华,周嘉澄,刘刚.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2):770-772

[3] 杨洋.针刺治疗卒中偏瘫32 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3(9):1361-1362

[4] 宋永红.针刺治疗中风偏瘫8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0,19(1):12

[5] 余蓝.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88-89

[6] 姜方建,周武,姜小峰.头皮针抽提法治疗中风后遗症32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8):598

[7] 苏尔亮.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偏瘫105 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03,19(3):27-28

[8] 黄国明,陈燕萍,熊同学,等.头针滞针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J].甘肃中医,2007,20(7):75-76

[9] 齐秋俊.针刺头穴治疗中风后遗症542 例[J].社区医学杂.2008,6(21):89

[10] 李英.中风后遗症的头针治疗[J].河北中医.2008,30(2):178-179

[11] 李勇,李滋平,符文彬.舌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8):7-8

[12] 李兹平.符文彬.舌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46 例疗致观察[J].新中医,2005,37(11):61-62

[13] 李群,王祖红,叶建,等.舌针为主治疗中风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11):820-822

[14] 米建平,朱晓平.舌针为主治疗中风失语症46 例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7):8-9

[15] 牛庆强.以腹针为主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92 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08,24 增刊:36

[16] 杨颖.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3):101-102

[17] 祝晓忠.腹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6;增刊:219-220

[18] 王红梅.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00

[19] 彭慧渊,何希俊,赵明华.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7):425-427

[20] 任小英,林友识.眼针治疗中风偏瘫30 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05,5(4):53-54

[21] 刘岩.眼针配合康复治疗中风临床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3):291

[22] 庞蕾蕾.眼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68 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626(5):49-50

猜你喜欢
头针后遗症偏瘫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春天的“后遗症”
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的临床观察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