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

2013-04-09 13:19:23张改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22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控制措施医务人员

崔 琼 张改霞

崔琼:女,本科,主管护师

多重耐药菌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B-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导致重大医院感染事件频发[1]。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内科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原因并提出护理措施,旨在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疗安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3例,女9例。年龄45~70岁。5例患者为ICU转入,8例为在外院转入我科,9例为我科住院天数长的患者。其中鲍曼不动杆菌7例,大肠埃希菌1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经过原因分析并实施管理措施后,2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中,17例患者痊愈出院,5例患者好转出院。

2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原因分析

(1)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滥用抗生素,细菌的耐药性正在不断的增加,并呈现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性[2]。(2)临床上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地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3)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从一个患者传到另一个患者。还有一般医疗器械,例如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等的传染。

3 护理管理措施

3.1 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监测、报告和记录工作

我科医师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我科接到控感科通知后,立即告知护理人员,对感染患者实施隔离措施。科室院感质控员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登记工作。

3.2 注重医务人员手卫生一切医疗护理操作均由医护人员的双手或借助他们的双手完成,所以医护人员的手是导致多重耐药菌在患者-医护人员-患者之间流行的重要因素[3]。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无菌技术操作前后、侵入性操作前后及接触患者使用物品或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科室在每个病房门口扶手处挂速干手消毒剂,医院统一安装了感应式水龙头,洗手池上方黏贴6步洗手法示意图,护士站、医办室电脑安装6步洗手图作为电脑屏保,时刻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手卫生,大大增加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

3.3 严格执行隔离措施(1)首选单间隔离,物质条件不允许者应当进行床边隔离。床尾卡旁黏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及家属,并在床尾挂速干手消毒剂。(2)患者私人物品专用。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如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等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3)护理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接触患者伤口、溃烂面、黏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与患者或其环境中物品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前,需要加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进行洗手或手消毒。(4)尽量减少与接触感染者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医师、护士各1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工作。(5)感染者应隔离至连续2个标本(每次间隔>24 h)培养均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才能解除隔离。(6)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护理人员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地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3.4 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诊疗环境清洁和消毒

科室对保洁员、护理员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和日常监督,确保清洁、消毒质量。对物品进行清洁、消毒时候需应用专用物品;定时含氯消毒剂对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及医疗器械的表面进行清洗、消毒[4]。每日定时对病房和诊疗室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至少1~2次,用0.2%的84消毒液拖洗地面,擦拭床头柜、床栏和门把手。患者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3.5 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认真落实好抗生素各级医师权限使用规定,正确、合理的实施个体化抗生素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减少临床工作中经验用药或不按规定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现象,避免因抗生素使用不当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5]。

3.6 重视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对医务人员和保洁人员分层次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和保洁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保障患者医疗安全[6]。

3.7 监督、处罚我院院感科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监督,每周到感染科室至少2次检查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直至解除隔离。科室执行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不到位的,由控感科在月考核中给予扣分,扣分结果直接与绩效挂钩;未认真落实控制措施造成医院暴发感染,由科室承担责任。

4 小结

神经内科危重、老年瘫痪患者多,机体抵抗力差,如管理不当,预防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通过加强院感知识和手卫生培训,引起医护人员高度重视。认真执行各种操作规范,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频发和流行,保障患者和医疗安全,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及患者痛苦,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

[1]潘仙利.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2):147-148.

[2]杨慧,向平超,郭伟安,等.RICU多重耐药菌的耐药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0,9(1):19-22.

[3]梁锦玲.神经内科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流行的护理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12,7(2):76-77.

[4]姚勇军,刘风琴.浅谈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预防与控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9):1559-1560.

[5]刘艳华.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齐齐哈尔 医 学 院学报,2012,33(19):2682-2683.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控制措施医务人员
给排水工程招投标阶段中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造价控制措施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医学与法学(2020年3期)2020-09-18 09:21:28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6年1期)2017-01-15 13:43:13
浅析土建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中国卫生(2014年5期)2014-11-10 02:11:38
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