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英 刘玉蓉 谢桂梅 黄小芳
周群英:女,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
颈型颈椎病即局部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早期,髓核与纤维环脱水变性,椎体不稳,颈肌防御性痉挛,刺激后纵韧带与第1~4颈神经根,并出现颈部症状。其主要表现为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X线片显示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颈型颈椎病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治疗不当可发展为其他型颈椎病。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颈型颈椎病患者70例,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17~41岁,平均(28.74±7.18)岁。诊断标准:依据《颈椎病诊断标准》[1]诊断主要依据三方面:(1)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2)X线表现。有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定,具有“双边”、“双突”、“切凹”、“增生”等表面。(3)除外颈部扭伤、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因颈椎间盘退行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中医证候分类属风寒湿型、气滞血瘀、痰湿阻络、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者。
排除标准:(1)不符合病例诊断标准者。(2)合并有心脑血管、出血性疾病、肝肾及精神病患者。(3)颈椎关节有脱位、骨折、结核、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者。(4)妊娠期及哺乳期的患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病程为1~10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用针刺治疗。选穴双侧风池穴、颈夹脊穴、大椎穴、灵骨穴、大白穴、肾关穴。患者采取坐位或俯卧位,选取2寸毫针,快速刺入穴位,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试验组:用吴茱萸500 g加粗盐500 g局部热敷大椎穴配合针刺治疗。吴茱萸热敷疗法:取吴茱萸500 g加粗盐500 g,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后装入双层布袋,袋口用布绳封口,用微波炉550℃(或中高火)加热4 min,加热后将热敷包放置在大椎穴,同时在大椎穴部位垫一治疗巾隔热,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引起烫伤,护士双手拿热敷包在大椎穴部位来回滚动,至皮肤发热、发红,每次治疗时间约30 min,每天1次,每5 d更换1次吴茱萸热敷袋,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 评定标准(1)VAS疼痛评分标准。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2)疗效标准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作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PEMS 3.1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VAS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VAS试验组35 2.39±1.92对照组 35 4.39±2.35 t 值3.8991 P值0.0002
2.2 两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效果比较(表2)
表2 两组治疗一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颈型颈椎病是太阳经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项强、颈肩痛等范畴。《灵枢·经脉》记录“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脊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脊”。可见督脉与膀胱经相互联络,共主一身之阳,颈夹脊穴位颈项部,在膀胱与督脉之间,为颈椎病病位所在,故通过针刺夹脊穴通调督脉及足太阳经经气,从而使颈部经气畅通,减轻或消除疼痛。灵骨、大白是董氏奇穴中常用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上,两穴一前一后,构成董氏奇穴倒马针即在同一条经脉上相邻穴位刺一针,增强疏通气血,通络止痛的作用。肾关穴为董氏奇穴中治疗肩痛特效穴。针刺上述穴位能促使颈肩部气血通畅,通则不痛[2]。
大椎穴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为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3]。吴茱萸是一味临床常用中药,系芸香料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吴茱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主温中下气止痛”,为温中止痛的必备药。吴茱萸穴敷大椎穴,可以通络止痛,温经助阳,缓解肌肉紧张,吴茱萸的外用,扩大了吴茱萸的应用范围,吴茱萸加粗盐热敷大椎穴结合针刺疗法,具有很强的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结果显示,此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1]李增春,陈德玉,吴德升,等.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796-1799.
[2]杨维杰主编.董氏奇穴针灸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16-89.
[3]文洪,赵丽娟.从风门、身柱、陶道穴的临床应用看督脉膀胱经的密切联系[J].光明中医,2010,25(10):1862-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