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丽珍 李冬芬 李施敏 易慧琳 马世红 麦少玲
祝丽珍: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 0年全国护理会议启动旨在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和“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1]。如何提供适合患者需求的优质护理服务,满足患者不同的护理需求,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唯一途径,也是维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ICU患者病情重且危急,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在如此紧张的环境中ICU的患者心理就更加脆弱[2]。同时ICU患者面对机械通气、吸痰、约束等高强度的治疗以及持续照明、陌生机器包围、噪声等物理环境,都会成为ICU患者的重要压力源,给ICU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痛苦和精神创伤。因此如何贴近ICU患者,真正“以患者为中心”,为ICU的危重症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成为每一个ICU医务人员共同努力的目标。对此我们通过对25例入住ICU的清醒患者进行深入的访谈,希望能了解患者在ICU住院期间的护理需求,找出符合患者需求的方法来指导护理工作,以达到真正的人性化、个体化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立意取样法,分别选取了2013年4~7月来自六家不同医院的25例曾入住成人监护室的清醒患者作为访谈对象。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为18~73岁,平均(44.96±15.21)岁。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17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患者8例。来自三甲医院的患者20例,来自二甲医院的5例。访谈者是来自ICU专科护士培训班6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5~37岁。大专2名,本科4名。护师3名,主管护师3名。
1.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即在自然情境中进行的、开放的、没有引导及暗示的访谈。6名护士组成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以Maslow的基本需要理论[3]为理论框架,结合相关文献,共同设计出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并就访谈的技巧及形式对6人进行了统一的培训。半结构式访谈内容包括:(1)生理需要。包括食物、水、空气、排泄、睡眠、环境、恋爱、性等。(2)安全需要。包括医疗护理措施的安全、医院设备的安全等。(3)归属与爱的需要。包括给予别人爱、接爱别人爱、希望得到亲人及周围人们的关怀和理解等。(4)尊重的需要。包括医患之间相互尊重、护士为患者保密、注意遮盖身体隐私部位、听取别人的意见等。(5)认知的需要。包括对医护人员的了解、对周围环境的了解、有关自己疾病的了解等。(6)审美的需要。包括对医院秩序和布局的要求、对医护人员语言的完美要求、对医护人员行为的完美要求、疾病治疗对容貌和体型改变的态度等。(7)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发挥自己潜能的愿望、是否愿意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等。
访谈前,护士向患者解释访谈的目的及谈话所需的时间,取得了患者的同意和配合。访谈时间选择在治疗较少的下午或晚饭后进行,地点选在相对安静的病房,访谈时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在征求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对访谈内容进行同步录音及笔录,同时认真倾听,忠实记录访谈内容。每次访谈后反复听录音和阅读记录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关键的部分,将患者表达的护理需求罗列出来,并进行二级编码归类。访谈中为尊重患者的隐私,隐去患者的真实姓名,以编号代替。每次访谈时间在30 min~1 h,直至访谈不再出现新的需求内容为止。
通过访谈得知,25名访谈对象在ICU住院期间生理方面的需求居首位,23名访谈对象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其次以归属与爱的需求居于第二位,有16名访谈对象提到;居于第三位的是安全方面的需求,有9名访谈对象提到。
3.1 生理需要
3.1.1 饮食ICU患者对饮食的需求相对较少,可能与部分患者因治疗需要,需禁食、流质饮食等不同的饮食。ICU护士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时,均给予了充分的解释并强调其必要性,大部分患者均能理解和接受。个案6描述:“我是第2次住院了,我知道自己的病,医师也都跟我讲过我不可吃东西的,其实我都理解的,但是有时见到隔壁床吃东西,那种感觉真的是很难受的。”也有患者希望护士能征求患者对饮食的意见和要求,医院能丰富菜肴的品种和味道。个案2描述:“我在ICU里面住了十几天,留了十几天的管,天天都是从胃管里面打食物进去,每天给我打四到五餐,其实平时我在家里吃很多的,经常没到下一餐我就觉得饿了,但是又没办法讲出来,我又不想麻烦你们。”个案1描述:“我是湖南人,来广东也不是很久,每次阿姨问我订什么餐时我都不太想吃,又不想辛苦家里人餐餐送饭给我,虽然我知道医师叫我吃清淡点是为了我的病好,但是一直养成的口味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医院开的餐都不怎么合我的胃口。”
3.1.2 水禁食、气管插管、限制液体量的患者对水的需求表现明显。有调查显示[4],患者是否需要用少量饮水来缓解口干这一需求占ICU患者需求前十名的第三位。个案2描述:“我口里插着管所以没办法喝水,经常觉得口干,护士没有及时给我湿润嘴唇。”个案3描述:“当时什么东西都不想吃,觉得有点口干,只想喝水,但医师又说不能喝太多,一直都觉得口干。”
3.1.3 空气患者希望能增加通风,保证病室空气清新。个案4描述:“我隔壁床的患者一直拉,每次你们帮他洗的时候,我闻到那阵臭味都想恶心,希望可以尽量不要影响到其他人的休息。”
3.1.4 排泄希望护士能及时更换尿片,保证患者皮肤的舒适,能允许下床来大小便。个案8描述:“我睡在床上十几天,总共就排过4次大便,不是我不想拉,每次用便盆都坐到不舒服,也不习惯,特别是刚刚开始的时候,那种感觉很难受,你们叫我拉在尿片上再帮我换,我又不是瘫了,真的是很不习惯,所以经常都要忍到忍不住了才能拉出来。”
3.1.5 睡眠睡眠障碍是在生理需求方面对ICU住院患者最有影响的。接受访谈中的13名ICU患者在谈及ICU住院的感受时,大家使用了“整个人好累,又睡不着”、“仪器太吵”、“隔壁的患者不停吵”、“护士聊天太大声”、“伤口疼的睡不着”、“进进出出的患者比较多,比较吵”等话语来表达了他们在ICU期间的睡眠情况。患者希望护士能询问他们的睡眠情况,了解睡眠需求,提供一个适宜的睡眠环境,适当的时候给予药物辅助,希望晚上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和治疗,如翻身、拍背等。个案2描述:“年龄大了,平时睡觉很容易醒,每次刚刚睡着,护士又过来帮我转身或吸痰,搞得我一晚上基本没睡觉,日日都觉得很累。”经调查影响患者睡眠的因素主要来源于环境、疾病本身和疾病的不确定感[5,6]。睡眠是人体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良好的睡眠有利于身心健康。对于危重患者良好的睡眠被认为具有恢复性作用,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及康复,并能促使生理功能更加旺盛。睡眠不足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感染机会,甚至使病死率升高[7]。睡眠被剥夺2~5 d后,会出现焦虑、多疑、定向力障碍、错觉、谵妄等精神症状[8,9]。因此,解决ICU患者的睡眠质量,分析影响因素,对临床护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3.1.6 环境患者希望医务人员主动做自我介绍和环境介绍,能主动告知相关的制度,获取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希望能在相对安静、合适的环境下休息,希望医务人员能降低说话的声音,及时处理各种报警音,夜间能适当的关掉一些灯。个案1描述:“我一醒来就发现自己双手被绑着,口里还插着一条管,又说不出话来,你们一个个都盖着脸只剩下眼睛在外面,我一个人也不认识,那时我真的是很怕的,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个案13描述:“我以前身体一直很好,这么多年除了体检都没进过医院,在里面住的后面的那几天,我每天的头都好像要爆炸一样,天天躺在床上不能下床,想睡一下,又吵得要命,闭上眼睛,耳朵旁边是什么声音都有,有时响好久都不停,中午有时想睡的时候,你们的工作人员又在那里大声的聊天,我又不好意思说你们”。研究发现,干扰患者睡眠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其次是药物、各种医疗操作造成的人为干扰以及疼痛等生理因素。ICU没有“时间性”,灯光常明,不知白天黑夜,不能出声,不能活动,这种环境容易使患者不安,产生心理压力[10],加上过高分贝的噪声、不适宜的温湿度、环境的陌生、探视的限制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ICU环境因素是患者压力源之一[11],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出现ICU综合征的重要原因[12-14]。在环境的众多因素中,噪声是最主要的因素。ICU噪声主要来自于各种机械报警声、气管吸痰声甚至医护人员夜间谈话及走路的声音。其中仪器的报警声最易给患者带来惊吓刺激,声音的重复使患者感官接受单一刺激,再加上持续的心电监护,患者渐渐丧失白昼的概念,产生一系列的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从而导致入睡困难、睡眠型态紊乱、昼夜睡眠节律倒转等。因此,医护人员应主动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及相关制度,并主动告知其病情及操作的目的,减少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护士在夜间应将各种仪器的报警声尽量调低,在患者睡前应充分吸痰,医护人员要低声交谈,同时尽量避免发出噪音的工作。在患者的视野范围之内放置钟表和日历也能帮助患者分清时间。同时加强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提高他们对不利因素的耐受力[15]。
3.1.7 恋爱、性访谈中有女性患者反映,希望在做一些暴露隐私的操作时,能及时拉上床帘。也有年青未婚女患者希望能有男朋友的陪伴和探视。患者希望自己的爱人或恋人能一如既往地爱自己、照顾自己,不因疾病、身体形象的改变而受到冷淡;患者最希望自己的爱人或恋人陪伴在身边,尤其是年轻患者、某些癌症晚期患者,这种需要可能会很强烈。
3.2 安全需要
3.2.1 医疗护理措施的安全患者希望晚上能适当增加上班护士人数,使他们的需求得到尽快的满足;希望护士能提高操作技术水平,以免增加他们的痛苦。个案11描述:“晚上上班的护士人太少,有一个晚上我觉得空调太冷了,被子不够暖,想叫你们加多一床被子,可是我看到你们不停地走来走去,一直都很忙,也没空过来,我又不好意思再增加你们的麻烦。”个案7描述:“刚刚进去那天,姑娘说要打动脉针测血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反正打了很多针才打中,我希望你们能理解一下患者,进来时本身有病痛,姑娘打针又老是打不中,我觉得自己已经算能忍住痛的啦,可是反反复复在那刺,我当时就发火啦。”
3.2.2 医疗设备的安全患者希望仪器的报警音能降低或取消。个案8描述:“在我旁边的几个人看起来都很重的样子,我的周围一天到晚都能听到嘀嘀嗒嗒的声音,搞到我现在有时一合上眼睛就好像幻听一样,能听到那些机器声。”
3.3 归属与爱的需要
3.3.1 给予别人爱患者多数表现为担心家庭无法照顾,担心家人太过操心疲劳。个案4描述:“我老公出差了,我突然住院,家里小孩才3岁,剩下我婆婆一个人在家,又要顾我,不知道怎么办好,我能不能不住院呀。”
3.3.2 接受别人爱家属作为患者的主要支持,对患者心理及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6]。患者普遍希望家属能来探视或陪伴,以减轻心理的压力和对亲人的思念。患者还希望护士能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以缓解缺乏亲人陪伴所产生的孤独感。个案11描述:“每次查房,护士小李跟我聊天,握着我的手鼓励我的时候,我感觉很踏实,很温暖,我希望医护人员能多关注我。”个案5描述:“医院有什么了不起呀,我是来看病的,又不是来坐牢的,又不让打电话,又不让我的家人进去,连续3天都见不到亲人,这么不合理”、“天天见到你们忙来忙去,不知道忙些什么,一整天都没有人来跟我聊天,心里很闷,如果有人可以和我说说话,哪怕好短时间,都会舒服很多。”
3.3.3 希望得到亲人及周围人们的关怀和理解有患者认为,虽然在ICU内护士会照顾他们,但是在疾病状态下,医务人员的悉心照顾不能取代他们对亲人和朋友的依赖。个案10描述:“平时都是女儿照看我,她才知道我想什么。”患者希望能得到亲人的安慰和支持,希望能得到亲人、朋友、同事的理解,减轻因突然疾病所造成的生活、工作上的各种影响。1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女患者,担心因为生病,男朋友会和她分手,她希望朋友能一如既往的爱她,关心她、照顾她。
患者希望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换位思考,了解患者的感受,解除患者的疾苦。个案19描述:“伤口痛得厉害,医师起码要一、两个小时才处理。可能是要看看是不是真的很痛,真的受不了,才给打针。”
3.4 尊重的需要
3.4.1 医患之间相互尊重患者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希望不要随意的约束患者,希望能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同意权,希望各项操作前能解释清楚,得到患者的同意,希望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个案2描述:“我住了十几天,每天都抽好多血,我的血都快抽没了,是不是真的需要天天这样抽,我是来医病的,天天抽这么多血,我都怕越医越差。”
3.4.2 护士为患者保密访谈25名对象均未明显表现出对此方面的需求。
3.4.3 注意遮盖身体隐私部位患者希望护士做床上擦浴、会阴冲洗、导尿、体格检查等操作时注意用床帘遮挡,以免尴尬;希望针对一些隐私部位的操作,尽量可以能由同性护士来完成。个案4描述:“医师查房时,经常掀起衣服听诊,听完后又不及时把衣服拉下来,觉得有点尴尬。”个案7描述:“护士每次交班时,总要打开被子、衣服看,好像都没有什么隐私可言。”ICU患者由于病情重,各种导线及管道多,有时为了治疗及护理方便,可能出现不穿病服的现象。部分患者表示,希望能注意给患者穿衣服,避免赤身裸体。随着人性化护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关注危重症患者的着装问题,并根据患者的治疗及护理特点,设计了多种不同功能的患者服[17]。护理人员在进行涉及患者隐私的操作时,应做好必要的解释,并做好保护工作。
3.4.4 听取别人的意见有患者认为医护人员应经常征求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意见,接受患者的合理化建议,应该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满足其合理的要求;有患者希望能多听取医护人员的建议。
3.5 认知的需要
3.5.1 对医护人员的了解患者希望护士能主动介绍管床护士、主管医师、主任、护士长,告诉患者识别护士的方法,让患者消除陌生感。个案1描述:“你们一个个都盖着脸只剩下眼睛在外面,我一个人也不认识。”
3.5.2 对周围环境的了解患者认为,护士应主动向患者介绍环境及制度,介绍各种仪器、管道的作用和注意事项,解释有关报警音的来源和意义,以减少患者的恐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5.3 有关自己疾病的了解部分患者希望,医务人员能主动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主动告知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及转归。个案7描述:“从来没有得过这个病,非常希望你们能告诉我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心里面很着急,一片茫然,又不敢问护士,希望护士能主动介绍,这样心里有个底,会踏实点。”
3.6 审美的需要
3.6.1 对医院秩序和布局的要求部分患者认为,科室的布局对疾病没有任何影响,希望保持病室安静、温度适宜。有患者希望ICU能提供书、报、电视等娱乐设施,希望能有单间。
3.6.2 对医护人员语言的完美要求患者希望医护人员的态度和蔼,即使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也能始终如一;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语言通俗易懂,少用专业性语言;护士不应把不良情绪带入工作中。个案14描述:“我觉得护士应该要理解患者,不应该对患者太凶。有一天我隔壁床的患者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不配合治疗,那个护士就很大声的说了他,我在旁边看到,觉得这样不是很好。”
3.6.3 对医护人员行为的完美要求ICU由于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噪音分贝本身高过普通病房,部分患者希望工作人员不要在病房大声喧哗,谈一些与工作无关的话题,也希望护士能多一点来和患者沟通,不要上班玩手机,希望上班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损害医务人员的形象。
3.6.4 疾病治疗对容貌和形体改变的态度患者常常因为突发的疾病而入住ICU,有些习惯可能与医院的管理要求不符合,有患者希望能保留自己的习惯,如不要强行要求剪指甲,剃胡须等。
3.7 自我实现的需要
3.7.1 发挥自己潜能的愿望有患者表示,愿意接受和配合护士的各种调查和提问,帮助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7.2 是否愿意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ICU患者病情多较急、重,当病情相对稳定后或转至普通病房。在ICU期间,在活动和能力上受到较大的限制,但多数患者表示,如病情允许,愿意自己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吃饭、穿衣、大小便,愿意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需要。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在我国的推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入,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护理服务就是一个满足患者需求的过程,了解患者需求,并尽可能地给予满足,可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不仅得到高质量和具有安全保障的医疗和护理,还能得到温馨的感觉和愉悦的体验,从而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8]。通过本访谈结果显示患者在ICU住院期间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包含了Maslow的基本需要理论的每一层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医疗保障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推广,人们生活水平和认识也不断提高,而就医环境的改变,使ICU患者的护理需求发生相应的改变。邵银芳、邱立等的调查中[4,18],强调了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支持需求,从前者调查中可知,ICU患者排在前十位的需求中,心理需求占了四条,分别表现为沟通、理解、巡视、探视的需求。因此,护理人员在临床的工作中应注意倾听、观察,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及时洞察患者的心理,揣测患者需要什么,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提供预见性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交流和避免医患矛盾的发生。同时,加深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可获得护理过程中事半功倍的效果。
[1]陆皓,张华,李娟,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8(8B):1206-1207,1231.
[2]魏公新.ICU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4):105-106.
[3]蔡继红.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述评[J].理论界,2011(5):86-88.
[4]邵银芳,耿笑微,王欣然,等.ICU患者的需求调查与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140-141.
[5]肖敏智,李云,李丽嫦,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广东医学,2012,33(12):1812-1814.
[6]郑瑞双,李乐之.ICU病人的睡眠状况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5):611-613.
[7]Punjabi NM,Caffo BS,Goodwin JL,et al.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and mortality: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PLoS Med,2009,6(8):1000132.
[8]江晓萍.ICU患者谵妄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91-93.
[9]陈琴,成磊.ICU谵妄病人的评估与处置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5):2693-2696.
[10]乔红英.ICU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480.
[11]董亮,李欣,李尊柱,等.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和护士对病人ICU环境压力源感知的比较[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0):54-57.
[12]曹轶.ICU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B):39-41.
[13]朱佩敏,张雅萍.ICU患者压力源与压力反应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8,23(18):65-67.
[14]王小芳,李锐,马婷婷.ICU噪声对患者心理状态影响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53-55.
[15]孙韡韡,武凤,朱守华,等.ICU患者的心理应激及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16-18.
[16]黄海清,陈美燕.护士与ICU患者家属的沟通技巧[J].内科,2012,7(5):565-567.
[17]李丽嫦,祝丽珍,袁园,等.新型危重患者服的设计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11):89-91.
[18]邱立,卢敏娜.住院患者及家属需求文献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7):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