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凤鸣,于晴晴,刘纯伟
(莒县水利普查办公室,山东 莒县 276500)
水力侵蚀普查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中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一项重要普查内容。此次普查莒县共有21个水力侵蚀野外调查单元,调查任务较为繁重,但由于该县组织有力,措施得当,水力侵蚀普查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省、市水土保持野外调查培训会议后,莒县按照培训内容和标准积极筹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编制了实施方案,组建了水力侵蚀野外调查小组,并从质量控制、时间安排、调查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细化;二是采购了野外调查所需用品,包括手持GPS、数码相机及夹板、防护服等用品;三是认真组织学习培训,调查人员通过培训,掌握了小流域单元的调查方法和GPS的使用,了解了地块如何划分和在调查单元工作底图上勾绘,以及如何填好野外调查表,为野外调查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鉴于此次调查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时间要求紧的实际,莒县将全县21个调查单元划分为3个普查分区,调查人员分成3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负责一个普查分区,定人定责,同时进行。普查时,野外调查工作正处于炎热的夏季,降雨频繁,通视差,部分调查单元又处于偏僻的山区,但由于分工明确,措施得当,各调查组均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
水力侵蚀野外调查质量要求较高,全县只要有一个调查单元抽查不合格,则全县不合格。为保证调查质量,莒县普查办要求各调查组严格按国普办确定的调查程序和要求调查,并着重从野外地块边界勾绘、信息填写、室内调查图清绘、水蚀调查表录入等4个方面加强了质量控制。要求各调查组每完成一个地块边界的勾绘后,立刻将该地块填写在水蚀野外调查表中,并及时进行调查数据整理,包括清绘野外调查成果草图,将水蚀野外调查表信息录入计算机,将拍摄到的景观照片下载到计算机。同时,要求各调查组定期汇报工作,通过初步审核调查取得的纸质成果和电子成果,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以提高工作效率。
水力侵蚀普查开始之初,正值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水土保持系教授和研究生来该县进行同类课题研究,并提供了全县21个调查单元的遥感影像,县普查办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将水力侵蚀普查与其研究课题调查结合,由专业人员进行全程示范指导,大大提高了调查工作质量,加快了工作进度。调查期间,市普查办领导、专家也亲临现场给予指导,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促进了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了调查质量。
野外调查完成后,各调查组在完成自审的基础上,进行了交互复核。之后,为保证质量,县普查办还组成数据质量控制工作组,抽查了10个调查单元,按标准进行了审查,不合格的及时进行了修改。
由于准备充分,措施得当,莒县水力侵蚀普查工作顺利通过了省、市普查办组织的专项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