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发华
(民乐县海潮坝河管理处 734500)
民乐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自2002年开展以来,农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加快,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得以有效缓解,形成了以经济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科技措施为主的节水机制,通过几年的探索,较好地完成了试点建设任务,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与环境效益,为推动全县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发挥了强大的水利支撑作用。
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是一个土地广阔、地域差异明显、生物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以种植业为主的典型的灌溉农业大县,但同时也是一个缺水大县,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该县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境内气候属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昼夜气温变化大,年降水量少,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9月中旬,此时段的降水占全年降水的68%。由于受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南部高寒、中部冷凉、北部干旱的特点。年平均日照时数2794h,年均降水量323mm,年均蒸发量1975mm,年均无霜期133 天。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常见的旱象是:春旱、夏更旱,初秋涝、晚秋有旱。全年盛行西北风,东南风次之。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干旱、霜冻、冰雪、暴雨和大风。全县主要依靠洪水河、大堵麻河、童子坝河、海潮坝河、小堵麻河、玉带河、苏油口河等13 条河流进行农业灌溉,水资源径流量达4.28亿m3,地下水储存量1.88亿m3,水能资源蕴藏量6.1万kW,属内陆河流域黑河水系,全县有中小型水库7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为7032万m3。
根据民乐县各河流多年来水及目前可开采地下水的实际情况,编制《民乐县水资源配置方案》,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各业用水定额的编制及各灌区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编制,为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在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公共参与式管理方式充分显示了农民在灌溉管理中集体参与、承包管理、配水到户、收费到户、节约水量、减轻农民负担的优势,由此贯穿民主政治的思想,逐级选举产生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价、水量的管理和监督,选举成立村级农民用水户协会178个。协会管理的斗渠819 条949.96km,农渠1288 条728.63km,涉及200 多个行政村,用水户协会管理村集体水配水到户,并负责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和水费收取。
对全县农民用水者协会各用水户的水权面积进行了逐级落实核定,全县落实各用水户水权面积4万hm2,全县共登记用水户6.5万,发放水权证6.5万份。
洪水河灌区成立的益民实验站已有30 多年的实验、研究历史,它是根据本县的地理状况将实验内容以作物不同品种的需水量分为上、中、下三片进行实验,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经验,在总结多年来的实验资料和农民群众的丰富灌水经验上,对指导用水管理实行总量控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特别是近几年,重点对膜下滴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平作覆膜起垄节水技术、马铃薯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等5 项主要技术进行了实验示范。其中膜下滴灌技术可实现亩均节水200m3以上,增收150 元左右,垄膜沟灌技术实现亩均节水120m3,增收60 元左右,垄作沟灌技术实现亩均节水60m3,增收20 元左右的节水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随着洪水河、大都麻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翟寨子、双树寺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苏油口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农村安全用水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项目的启动与实施,全县骨干渠道的衬砌和水库蓄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提高,为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较好的水利工程措施保障,有利地促进了全县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
目前《民乐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民乐县农业用水定额指标》、《民乐县水价管理办法》等制度经节水型社会领导小组审查后已由县政府批复实施。全县结合“3·22”世界水日和“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采取进学校、进企业、地方电视报道等多种形式,开展大规模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民支持、参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良好氛围,开展了分层次、分阶段、执事会会员、协会会员短期培训,规范协会运行行为,逐步转变传统的“地浇了没”为现在的“作物浇了没”。
全县虽已建成7座中小型水库,但总库容仅为7032万m3,加上2座中型水库和3座小型水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隐患,常年带病运行,正常蓄水受到限制。目前全县各水库调蓄量最高达2.64亿m3,多年平均弃水量3000万m3,尤其是无水库调节的自流灌区弃水问题更加突出,致使全县水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目前仅有70%的水资源能够利用,与此同时,地下水开采利用程度低,相邻灌区之间地下水开采不平衡,目前年开采量仅为320万m3,占可利用量1.88亿m3的1.7%。
国家加大了对水利骨干工程的投入,田间工程要通过“一事一议”等其他项目投入。田间工程投入主要是群众自筹,由于民乐县农村经济不发达,农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低,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劳动工资水平持续上涨,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本越来越大,过去农田水利建设主要靠农民投工投劳,现在机械化施工和物资投入增加,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农田水利建设劳力不足的制约更加突出,加之地方资金配套压力较大,农民对水利建设意愿下降,上述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田间节水工程的实施。
目前仍有8500 多公里斗、农、毛渠没有配套,导致田间这“最后1 公里”灌溉水利用率低下,不仅输水过程中水量大量渗漏,同时由于无控制设施,增加了倒沟换坝引起的水量损失,有时还会引起水事纠纷,影响灌区用水稳定,据测算,全县每年有6000万m3的水量白白浪费在田间地头,农业成本增加,效益低下,用水矛盾日益突出。
虽然每年都在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但毕竟所占比重小,大部分农田灌溉还是用传统的灌水方法,这部分水量占用水总量的90%以上,加上部分农田地块不平整,哇田规格过大,群众狠水灌溉思想严重,习惯于少次数、高定额灌溉,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局部区域把增加收入放在扩大耕地面积上,而忽视生态农业的发展,这种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从20 世纪90年代初开始示范应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以来,累计示范面积达到5486.67hm2,取得了成功的试验,农民群众也是比较欢迎的。但是受资金投入限制,推广应用的速度缓慢,其他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只是在点上推广,还没有在面上普及。
按照中央、省、市高效节水工作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地方高效农田节水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狠抓任务落实。县上成立农田节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田节水技术的领导和组织工作,相关涉农部门共同参与协作,努力形成高效农田节水工作的有效推动运行机制。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强行业和综合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统筹谋划和衔接好上级主管部门及行业的项目,按照全县“一盘棋”的要求,分轻重缓急确定项目建设时序。积极争取已上报的各项目能够早日批准,确保立项实施,以强有力的农业整合资金,服务全县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
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智能化灌溉等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技术含量。对建立的农田节水核心示范区,要组织农民参观学习;让农民看见实实在在的效果,引导农民真抓实干,让农民受益,特别是对投资少、见效快,能够给农民带来明显效益的节水技术和模式,要加强示范带动作用,实行以点带面,大力推动推广应用步伐。
引导农民群众建设斗渠以下的田间工程,着力解决“最后1 公里”问题,以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县域农田水利建设和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作为契机,加强同涉农部门的协调与沟通,组织和引导群众投工投劳,同时,要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全面整合涉农资金。通过优惠政策激励,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节水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国家支持、地方政府引导、以农民为主题、社会广泛参与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
积极支持178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在“一事一议”的议事原则下,开展各种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发挥抗旱服务队、防汛机动抢险队、灌溉试验站等专业服务组织的技能,落实技术培训计划,强化服务水平,倡导农民科学灌水,规范种植,综合运用良种良法,使示范区农户全面掌握其主栽作物品种的高效节水要领。同时,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水务体制改革,对辖区内涉水事务实行一体化管理,有效保护和优化配置水资源,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水利工程“修”是基础,“管”是关键,“用”是目的,认真管好水利工程既是水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彻底扭转制约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现象的有力举措,为此,积极培养和引进既懂水利又懂管理,既懂经济又懂法律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加强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育一批农民技术管理队伍,通过提高管理者素质和管理水平,达到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目的。
1 陈雷.在2012年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N].中国水利报,2012-11-19.
2 杜鹰.贯彻十八大精神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N].中国水利报,2012-11-19.
3 徐鸣.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N].中国水利报,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