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景,黄启海,于 艳
(冠县水务局,山东 冠县 252500)
冠县水质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于海景,黄启海,于 艳
(冠县水务局,山东 冠县 252500)
冠县水资源严重匮乏,随着工农业迅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规模的扩大,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水质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冠县目前存在的水质污染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提出了几点防治措施和建议。
冠县;水质污染;成因分析;防治措施
冠县位于聊城市西部,西临漳卫河,东靠马颊河,北和临清相邻,南和莘县接壤,京杭运河从县境东北穿过。全县总面积1152km2,人口80.06万,其中农业人口69.65万。冠县地势高亢,土壤多为沙质,水资源严重匮乏。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工农业用水及生活用水量的80%以上取自地下水。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传统生产方式对水资源的粗放使用,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对地下水水质构成严重威胁。这不仅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已引起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因此,全面分析冠县水质污染的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水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1.1 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目前,冠县有219家企业,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大量污废水大多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地下沟渠,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垃圾和城区居民日常生活垃圾未经处理就露天堆放,这些都造成了污染物的入渗,进而污染了地下水。
据统计,2012年冠县废水排放总量为1484万t,其中工业废水1238万t,COD排放量4200t,氨氮310t。主要污染企业有劳武造纸厂、冠县酒厂、冠州集团、奈伦果汁等。主要污染物有COD、BOD、悬浮物、氨氮、总磷等有机耗氧、富营养型污染。
1.2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群众大量地使用化肥、农药,致使部分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
据统计,2012年全县耕地和果园的农药使用强度为16.5kg/hm2,化肥使用强度1050kg/hm2,但这些农药、化肥被农作物的吸收率分别是10%和40%,还有一部分汽化进入大气层,其余部分进入土壤及地表附属物。这些未利用的化肥、农药不仅使土壤板结、土质肥力恶化,致使农作物产量下降,甚至导致了农田污染,大多数是难降解的有机磷农药和剧毒农药,通过农田灌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引起地表水体的污染,同时渗入到浅层地下水,严重影响了地下水的水质。
1.3 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带来的水环境污染
近年来,随着农村禽畜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畜禽养殖逐渐从农户的分散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大小型养猪场数量逐年增多。
据调查,全县约有大小养殖场312户,全年牲畜存栏量达58.57万头,每年废水产生量约65.40万t。大多数养殖场直接将废水、牲畜粪便等任意堆放或只经过简单处理就排入附近的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因此,禽畜粪便排放量的急剧增加,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1.4 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人们还是按照传统的生活方式,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随处泼洒,生活垃圾随意乱扔乱
弃,以及建筑垃圾、电子元件等废弃物的露天堆放,虽然排放量不大,但都未经处理,有害成分浓度较高,造成了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全县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农村自来水工程和污水集中治理项目,但由于农村水源的单一性等原因,农村生活用水的污染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2.1 加大宣传力度,依法治理污染源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的国策观念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2)建立健全地方管理条例,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强化执法力度,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应限期整改治理,科学节约用水,提高水重复利用率,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入良性循环,达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优化产业结构,确保水质达标
1)对水污染企业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采取节水减污措施,减少污废水的排放量,改善水环境,降低污水处理运行成本,达到节水、节能、减污效果。
2)推行水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要执行排放标准。同时,必须考虑水环境功能要求,实行总量控制。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限制水污染物入河总量的意见,县环保部门根据入河污染物总控制方案,提出水功能区对应陆域范围内各污染源的分配方案,落实到各工业企业,确保功能区水质达标。
2.3 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水源保护机制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冠县水资源保护区管理办法》要求,通过划定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新建项目,加强保护区内污染控制,以达到保护目的。并针对不同保护区制定相关的水源保护管理规定,成立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区域水源保护机制,制定污染防治措施,建立水质预测预报系统,定期监测检查,使企业污水排放达标。
2.4 合理规划布局,加快治污项目建设
1)对区内一干、二干、三干、长顺等8条主要干渠统一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统一疏浚治理。
2)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建设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工程。
3)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引水西调,尽快建设冠县当铺水库(库容1000万m3),实施调水补源。
同时,结合农村实际,积极探索投资少、效益好的污水处理方式,如针对农村居民分散、管网铺设困难问题,可以考虑建设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的水处理设施,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
2.5 因地制宜,科学使用化肥农药
根据不同农作物生长情况,通过政府引导,积极推广有机肥。倡导农民群众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养殖废水、粪便,制作成有机肥料,并科学施肥施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努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使农业生产体现出经济和环保双重效益,以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2.6 加强畜禽养殖管理,减少养殖污染
为合理规划,减少畜禽养殖废水对地表水的影响,出台《畜禽养殖业污染管理办法》,建立农村水污染治理新机制,针对不同的区域,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各级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应加强监督监管力度,强化奖惩机制,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增强农民对水污染防治的责任感,使农村的水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
水质污染已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必须提高认识和正确对待。各级各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好水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真正提升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赵其芬)
X52
B
1009-6159(2013)-07-0052-02
2013-05-17
于海景(1978—),女,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