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绍凯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检修厂,湖北 宜昌 443002)
在一些大山中修建的巨型或大型水电站,远离城市和设备完善的机械加工厂,一旦这些水电站的水轮机、发电机、起重机、水工金属结构件以及其他的一些辅助设备,如:水泵、油泵、空压机、滤水器、大型风机与空调设备等出现故障,其维修、处理相当困难。
根据在水电站检修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及积累的经验,对大型水电站流域机加工管理体系的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1)机加工体系中涉及的工艺与设备。机械加工涉及的加工工艺有车、铣、刨、磨、钳、焊、锻、铸、电火花、等离子切削、火焰切削、表面处理、热处理;剪板、折弯、拉伸、锯、水切削等冷加工处理。这些工艺过程都需要对应的加工设备。在水电站的零配件检修加工中,有些工艺是必须的,如车、铣、钳、焊、剪板、折弯、锯、火焰切割;而有些工艺应用的少,如表面处理、铸、锻和水切割;还有些必须依靠外协,如重要电机或结构件的转轴与心轴的热处理及模具加工。
(2)水电站的机床设备运行率与机加工任务的特点。在水电站,加工任务主要集中在冬季与次年春季,在汛期也会有些零星的加工任务(来水大而设备损坏)。这些加工任务对应的加工时间不是很长,因而与专业性加工单位相比,机床的年运行率确实很低。加工任务主要来自主设备检修中工装夹具与配件,因而,机加工的批次多,每批次的加工件数都比较少,这就是水电站机加工任务的特点。最重要的加工任务主要来自机组检修的现场,如现场深孔加工、螺纹加工、表面处理、断丝处理、接头与密封处理、管路泄漏处理等。
在水电站的机加工建设中,必须慎重对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机加工管理人员、工艺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技能;
(2)一线加工人员技能掌握的广度与深度;
(3)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培养与设备维护;
(4)机床设备的配备与附件的良好维护及应用;
(5)主要辅助设备如起重机、作业叉车的配置与维护;
(6)加工中涉及到的材料储备与消耗;
(7)刀具的年购买量与消耗量,刀具型号与种类选择及确定;
(8)测量与检验工具配置量、型号及种类;
(9)工装与夹具的配置量、型号及种类;
(10)辅助性的消耗材料管理,如皂化液、液压油、清洗剂、氧气、乙炔、氩气、焊条等。
对于上述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在成本控制与管理时,加工中出现的材料消耗、刀具、量具、检具的储备,工装与夹具的准备等辅助性方面的问题,有时比机床设备还复杂。
同时还要考虑到机加工过程中的工艺管理与控制方法,机加工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等。
没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机加工就没法正常开展。在水电站建立机加工,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
(1)机加工主厂房与辅助性库房的配置与布置设计;
(2)机加工区域内的通讯;
(3)机加工区域内设备与设施的供配电与照明;
(4)机加工区域内的供排水、通风、消防;
(5)机加工作业人员的办公与休息室;
(6)机加工任务量统计、工艺过程的文件管理等。
建立一个完善的机加工服务体系,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1)厂房建设规划按照一大(大件修复间)、三辅(切削辅助加工间,钳焊辅助作业间、材料存放与下料作业间)、多库房来规划。
(2)机加工体系以保障核心部件修复为主,辅件修复为辅。
(3)机加工体系建立应以依赖社会加工为主,本厂应急加工为辅;一线加工作业人员以本地熟练工为主。
(4)机加工任务、工艺管理、工装设计等以内部管控为主,加工为辅。
(5)机加工体系以服务现场应急加工为主,结构部件制作与零部件尺寸及质量检验为辅。
(6)加工设备配备以满足应急加工为主,适当配置便携加工设备为辅。
为使机加工管理体系能高效运行,对设备维护至关重要。
(1)将设备检修所需的工装标准化,提高工装设计的质量和外协加工质量,尽可能杜绝急件加工;提前做好绝大部分工装与专用工器具的制作。
(2)严肃外协加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模式,对加工材料与加工工艺实施分开管理。这样,可以杜绝加工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随意性和浪费性。
(3)对内外部加工需求,实现信息过程管理与控制;不断提高加工图纸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4)不断完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措施。
伴随着机械加工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加工服务的质量及满意度也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通过对建立大型水电站机加工管理体系展开研讨,表明在开发、设计一座新的大型水电站时,应认识到一个完整的机加工管理体系在水电站安全运行中的重要性,并应将其作为工程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纳入规划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