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治疗妇科病验案3则

2013-04-09 01:43:10高春梅李彦竹
河北中医 2013年6期
关键词:太子参益母草小柴胡

赵 红 高春梅 李彦竹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甘草组方而成,专为少阳经证而设,被誉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清·柯韵伯)。我们临床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妇科疾病,疗效满意,现列举3则验案如下。

1 漏 证

肖某,女,13岁。2011-10-15初诊。患者因月经淋沥不断40余日就诊。患者于1年前初潮后,月经一直欠规律,有时淋沥不断10余日,此次经血淋沥不净达40余日,量不多,咽干唇红,烦躁易怒,手心热,大便干结,舌尖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滑。诊断:漏证。证属肝郁肾虚,血热妄行。治宜和解枢机,滋肾凉血止血。方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9 g,黄芩10 g,太子参10 g,茜草10 g,海螵蛸10 g,山茱萸10 g,生地黄10 g,牡丹皮10 g,益母草15 g,小蓟15 g,仙鹤草15 g,三七粉(冲服)3 g,炙甘草3 g,大枣9枚,生姜2 g。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7剂后二诊,经血已净,余症大减。守上方继服50余剂,月经正常规律,随访1年未复发。

按:《诸病源候论》云“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多由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本案乃年幼肾气未充,肾阴不足,肝经郁热,热伤冲任,迫血妄行而成。肝郁化火,则烦躁易怒;血热内炽,灼伤阴液则唇红口干,手心热;舌脉均为内热炽盛之象。方中以柴胡、黄芩清解气郁所化之热;太子参、大枣补脾益气,养阴养血;生地黄、牡丹皮、小蓟清热凉血;山茱萸滋肾养阴;茜草、三七、益母草化瘀止血;海螵蛸、仙鹤草收敛止血;甘草益气扶正,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调肝滋肾、凉血止血之功,药证相合,疗效显著。

2 产后发热

郭某,女,29岁。2010-01-04初诊。患者15 d前足月妊娠于当地医院行剖宫产生双胎,手术1 d后因并发大出血经治疗无明显好转,于8 d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近5 d每于下午至夜间发热,体温最高达39.2 ℃,均需对症给予退热治疗后方可降至正常。诊见发热,体温39 ℃,伴恶寒,头痛,汗出,口干苦,舌淡红,体胖大,苔白,脉滑数。中医诊断:产后发热。证属产后血虚,邪热内炽。治宜和解少阳,清透里热。方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24 g,黄芩10 g,连翘10 g,党参10 g,清半夏12 g,生姜3 g,甘草3 g,青蒿30 g,生石膏(先煎)30 g,白茅根15 g,益母草15 g,大枣12枚。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3剂后二诊,诉服药1剂后体温即降至正常,未见发热。继之以当归补血汤加减调理善后。

按:《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产后发热之故,非止一端”。可由外感、瘀血、血虚、伤食、蒸乳等所致。本案因产后气血骤虚,瘀血未尽,胞宫空虚,邪气侵犯机体,入里化热,与瘀血相搏,正邪相争,故发热恶寒,以午后为甚;血瘀胞宫,肝之经脉不利,少阳胆火上冲则口干苦;舌脉亦为血虚夹瘀、邪热内留之象。治疗既不宜纯用攻邪,也不宜纯用补虚,以和解为上策,小柴胡汤擅治伤寒热入血室证,故用小柴胡汤和解退热。方中柴胡轻清升散,疏表达邪;黄芩苦寒,清热;清半夏和胃降逆;党参、甘草健脾益气,扶助正气;益母草活血祛瘀生新;连翘、青蒿透热,不伤阴血;白茅根清热凉血利尿;姜、大枣和胃生津;生石膏凉而疏散,透表解肌,“《神农本经》谓其微寒,则性非大寒可知,且谓其宜于产乳,其性尤纯良可知。”切中病机,故收效甚佳。

3 绝经前后诸证

杨某,女,50岁。2009-12-25初诊。绝经6个月,潮热,心烦失眠,头晕耳鸣,咽干,乏力心悸,舌红,苔白腻微黄,脉弦细滑。诊断:绝经前后诸证。证属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治宜疏肝益肾,养心安神。方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0 g,黄芩10 g,清半夏10 g,太子参10 g,麦门冬10 g,山茱萸10 g,灵芝10 g,五味子6 g,龙骨(先煎)30 g,牡蛎(先煎)30 g,炙甘草3 g,生姜3 g,大枣6枚。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7剂后二诊,诸症明显减轻,睡眠转佳。继以上方减龙骨、牡蛎,加当归10 g、熟地黄10 g、白芍药10 g、川芎6 g,以增强养血补肝滋肾之力,又服14剂,诸症消失。

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妇女七七肾气衰,天癸竭,冲任脉亏虚,精血不足,生殖功能逐渐减退消失,脏腑功能衰退,机体阴阳失调,而女子以肝为先天,故调肝对于治疗绝经前后诸证尤为重要。本案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少阳三焦气机逆乱,邪正相争而发潮热;肝气郁结,心肝火旺,故心烦失眠;肾精不足,清窍失养,则头晕耳鸣;阴伤气耗,则乏力心悸;舌脉均为肝气郁结兼气阴两伤之象。治疗当以调肝益肾为主。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黄芩清肝火;半夏、生姜燥湿化痰和胃;太子参、麦门冬、五味子、炙甘草、大枣益气养心;山茱萸滋肾益精;龙骨、牡蛎重镇安神;灵芝安神补虚。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益肾,养心安神之功。

小结女子以血为本,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若素多抑郁,暴怒伤肝,肝火亢盛,或肝血不足,阴虚阳亢可致妇科诸疾。小柴胡汤和解表里,平调寒热,调和肝脾,平泻肝火,随症加减不失为治疗妇科病的一剂良方。

猜你喜欢
太子参益母草小柴胡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柴胡汤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机制
基层中医药(2022年8期)2022-11-17 08:43:14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花卉(2021年14期)2021-07-26 02:22:38
妇科良药益母草
基层中医药(2021年9期)2021-06-05 07:14:16
HPLC法同时测定益母草中4种成分
中成药(2018年11期)2018-11-24 02:57:06
5种干燥方法对益母草质量的影响
中成药(2017年5期)2017-06-13 13:01:12
正交设计优化太子参ISSR—PCR反应体系
米非司酮联合加味八珍益母草膏治疗宫内妊娠物残留24例
中国药业(2014年24期)2014-05-26 09:00:29
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
ERK2和PI-3K在小柴胡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
中成药(2014年11期)2014-02-28 22:29:44
太子参危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