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海 闫迎霞
(河北省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机关卫生所内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卒中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卒中后的生存率不断提高,但高致残率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约75%的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障碍瘫痪等严重后遗症[2-3]。在我国,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卒中偏瘫患者在经历急性期医院住院治疗平稳后,返回社区及家庭进行康复治疗。2010-08—2012-08,我们运用Orem自理理论[4]进行社区康复护理指导卒中后偏瘫患者30例,并与常规护理指导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张家口市桥东区五一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2~75岁,平均(63.16±1.5)岁;左侧偏瘫16例,右侧偏瘫14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2~75岁,平均(62.05±1.41)岁;左侧偏瘫13例,右侧偏瘫1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诊断标准[5]。选择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且为单侧病灶,神志清楚,无失语与或严重智力障碍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康复护理指导。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正确认识和面对疾病,避免出现消极情绪;指导家属多注意给患者翻身拍背,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卧床,以防并发压疮;积极开展肢体功能恢复康复训练及语言障碍康复训练等。
1.3.2 治疗组 运用Orem自理理论制订个体化康复护理方案,并指导实施康复护理,主要提供部分补偿系统及支持教育系统。首先由康复治疗师3人、社区护士4人及医院护士3人组成康复护理指导小组,负责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如患者的意识状态、言语功能、排便功能、肢体功能、心理状态及家属的自理能力等,根据情况制定出详细系统的康复指导计划,然后印成宣传册,分发给患者,并定期随访,上门提供康复护理指导,每周2次,每次时间不少于30 min。
1.3.2.1 部分补偿系统支持 根据康复护理小组收集到的资料,评估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及需求,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锻炼,预防关节挛缩及肌肉萎缩,具体措施如下:①活动四肢关节每日3~4次,每次15~30 min,并为患者进行肌肉的被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②采取捏皮球的方法训练手指的灵活性,每日3次,每次10 min;③用垫软枕的方法将膝关节置于功能位,足底放拖足板以防足下垂;④指导并协助家属做好患者体位摆放和翻身训练,如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向患侧翻身及向健侧翻身等;⑤鼓励患者独立完成如握笔、穿脱衣服、洗脸、刷牙、梳头、洗澡、进食及步行等活动;⑥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辅助用具,如借助平衡木进行站立练习,借助拐杖或助步器慢行等。指导家属多对患者给予安慰和鼓励,循序渐进,克服急躁思想,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并确保患者安全。
1.3.2.2 支持教育系统 给予患者的情感与信息的支持教育。①情感支持:卒中后抑郁(PSD)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发现,PSD的发生率约为59.42%[6],尤其在卒中患者返回社区后更为常见,PSD不仅使患者的康复时间延长,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患者心理情感的支持教育尤为重要。首先要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需要;加强家庭支持系统的教育,指导患者及家属以平和心态积极面对疾病,消除焦虑情绪,为患者提供一个提供明亮、舒适、安全的康复环境,因为家庭的支持更易于患者坚持康复训练,更利于言语、情感及心理功能的恢复[7]。②信息支持:主要是进行健康教育,随着患者自理能力及肢体功能的逐渐恢复,患者渴望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此时要深入浅出地向患者提供疾病及治疗的相关知识,鼓励患者继续进行逐渐加强的康复训练,生活要规律,合理安排饮食结构,戒烟禁酒,使其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模式,逐渐完成自我照顾活动,尤其告知家属一定不能对患者过度保护,鼓励其自主完成训练。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3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变化,并对治疗后的满意度进行比较。ADL采用Barthel指数[8]评定,包括进食、洗澡、修饰(洗脸梳头、刷牙、刮脸)、系带、控制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平地45 m),总分为100分。患者的满意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9]评定,用0~10的数字分别代表不同的满意度,0分为十分满意,1~3为满意,4~6为一般,7~10为不满意。患者根据自己的满意度,选择一个最能代表康复指导效果程度的数字。
2.1 2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ADL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后满意度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满意度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Orem自理理论又称自我照顾模式,是由美国护理学家Orem提出,Orem认为自我护理是人类的个体为保证生存、维护及增进健康与安宁而创造和采取的行为,其本质是自理,护理的介入是一种帮助性的服务,是为了预防和克服自理缺陷或为不能自理的人提供的治疗性帮助,护理的目标是帮助个体提高其自我照顾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恢复独立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Orem依据个体自理缺陷的程度设计了3种护理补偿系统,即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及支持教育系统,要求康复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的自理缺陷程度及患者进行自理的能力提供不同的护理补偿,并引导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参与,成为康复治疗的主体,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卒中患者需回到社区及家庭中康复治疗,而医院的整体康复护理指导就会中断,Orem自理理论在社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使“支持教育系统”在社区得以延续,更加完善了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丰富了康复护理人员的职业内涵,扩大了其在治疗、预防和保健的作用。在本研究中,通过运用Orem自理理论对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指导发现患者的自护意识明显提高,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康复护理过程中,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增加,表明整个康复护理干预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卒中偏瘫患者社区康复护理中应用Orem自理理论可以明显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并能充分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康复治疗中。突出了在康复护理活动中患者的地位及作用,将医疗活动中患者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自护意识及康复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且有效地指导和规范了社区护士、患者家属及其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康复治疗水平,值得在社区广泛开展。
[1] 韦明兰.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J].内科,2009,4(5):833-834.
[2] 付凤芹.脑卒中98例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85-87.
[3] 胡善联,龚向光.中国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经济负担[J].中国卫生经济,2003,22(12):18-20.
[4] 姜安丽,范秀珍.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14-l19.
[5]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6] 梁翠萍,王欣淼,徐金秀,等.脑卒中后抑郁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470-471.
[7] 凌峰.脑血管病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94-397.
[8]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44.
[9] Van Roo JD,Lazio MP,Pesce C,et al.Visual Analog Scale(VAS) for Assessment of 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on Aconcagua[J].Wilderness Environ Med,2011,22(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