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最潇洒的转身

2013-04-09 00:15Article王存华
河南电力 2013年9期
关键词:范县潍县县衙

文 Article _王存华

提起郑燮,人们会愣一下才想起此人是谁,但若说起郑板桥,人们则会颔首而笑,眼前蓦然出现一个削瘦、矍铄的儒士,微风吹起他的长衫,唇边一抹微笑翩若惊鸿,手持饱蘸墨香的毛笔,在雪白的宣纸上轻写慢皴,转瞬间一幅风骨俨然的墨竹图便展现在人们面前。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以画竹闻名于世。他赋予那青青的翠竹以精神力量,竹不再只是一丛赏心悦目的植物和一个具体实在的生命,而是充满了人格特征的精神投影。他借竹缘情,托物言志,抒发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表现出“立根原在乱岩中,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表达出“写取一枝清瘦竹,乌纱掷去不为官”的气节。竹子的高风亮节,坚贞正直,高雅豪迈等气韵,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郑板桥还有很多以兰花为主题的画,借兰花特征,透溢出做人胜不骄、败不馁,持平常心态的胸臆,题画诗云:“兰花与竹本相关,总在青山绿水间。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咫尺画幅,拓展无限之大,意境深邃。

这是艺术世界的郑板桥,那么作为父母官的郑板桥又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郑板桥年仅19岁就成为康熙年间的秀才,却直到40岁的时候才考取了雍正时期的举人,更是在4年之后考上乾隆王朝的进士,此后,郑板桥又苦等到49岁才结束候补官缺的艰难岁月,出任当时属于山东的范县县令。范县是鲁西的一个小县,地处黄河北岸。板桥骑了毛驴,带了书童,一捆行李,几包书,一张琴,来到范县县衙。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叫人把县府衙门的墙壁打了百来个洞,大家莫名其妙,他解释说是“出前官恶习俗气耳”。因为在他看来,县衙与外面隔着厚厚的墙,新鲜空气进不来,衙里龌龊空气出不去。前任县官们偏爱空气污浊,房间发霉,他却需要自由自在与人交往,打破县令与百姓间的隔膜。可能正是缘于这种真性情,郑板桥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范县风俗醇厚,四民各安其业,不喜干涉闲事,因此论案稀少。”乾隆十一年(1746),郑板桥依依惜别范县转任潍县县令,仍在数年后魂牵梦绕般地在《赠范县旧胥》中写道:“范县民情有古风,一团和蔼又包容。老夫去后相思切,但望人安与岁丰。”范县人民也对他念念不忘,随便走进一户人家,问起郑板桥,人们都会给你讲述一两个他的段子,其中最经典的是郑板桥写诗退贼,颇能反映郑板桥幽默风趣和悲天悯人的性格。郑板桥为官清廉,所以家里很穷。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着追住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送了两句诗:“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

类似的段子还有很多,这些轶事无不折射出郑板桥的率真与热诚,但官场自有官场的规则,他和苏东坡一样,都对中国的官场水土不服。

郑板桥任范县县令期间曾写道:“县门一尺情犹隔,况是君门隔紫宸。”意思是以小小县衙的一道浅浅的门墙,对民情尚有隔膜,那皇帝老倌高坐在重门深禁的金銮殿上,还能知道些什么?在君权至上的时代,这种感慨很容易受到曲解,甚至惹出祸端。范县郑板桥纪念馆里展有郑板桥生平事迹,和那句著名的“难得糊涂”,虽然心中明明知道有些事情可以糊涂,但至情至性的郑板桥终不能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4年后郑板桥从范县调任潍县当知县时遇到饥荒,他修筑城池,迫富豪平价售粮,却被污陷假借赈灾来贪污舞弊,一怒之下,郑板桥辞官归去。他辞官之日,潍县百姓痛哭挽留,万人空巷。

一代怪才郑板桥转身而去的背影,孤独而潇洒,虽然与之相隔两个多世纪,其人品风骨仍让人心生敬仰。

猜你喜欢
范县潍县县衙
俗手、本手与妙手
———含参导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分
潍县萝卜及其栽培技术
奇怪森林
潍县乐道院集中营被关押西方侨民信息再考证
内乡县衙话石材——中国古代河南内乡县衙石材应用一瞥
范县
英国发现清代嘉庆朝南海县衙告示考释
郑板桥智断案
范县科协参加2017年“三下乡”活动
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