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体会

2013-04-08 21:11邵彩芬
河北中医 2013年2期
关键词:阴虚情志糖尿病足

邵彩芬

(浙江省磐安县中医院内科,浙江 磐安 322300)

糖尿病是一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由于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导致糖代谢紊乱,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等代谢障碍,可并发眼、肾、神经及心血管等多脏器的慢性损害[1]。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消瘅范畴,历代医家对此病的病因、病机、治则及方药均有多种见解。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剧增加,其并发症发生率高,造成组织器官毁损,具有致残致死性,危害严重,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同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2]。现将笔者运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体会介绍如下。

1 病机强调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早在《内经》中就对糖尿病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如《灵枢·五变》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脏腑功能减退,津液无所化生,津枯液燥,引起消渴;《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可致脾胃积热内蕴,脾胃运化功能失职,伤津耗液,引起消渴。《灵枢·五变》中记载“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指出情志失调,气机不畅,气血运行受阻,日久郁而化热,消灼肌肤,伤津耗液,引起消渴。而《外台秘要·消渴消中》则云“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耗故也,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指出劳欲过度也可致消渴。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肥胖、情绪失调应激事件及不良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血糖升高只是一个临床表象。综上所述,糖尿病的病因一般多为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及劳欲过度,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肾,主要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2 治疗重视益气养阴,并贯穿始终

历代医家在辨证时多以“三消”辨证,认为口渴引饮为上消,易饥多食为中消,小便频数尿如脂膏为下消。但因气候地理的变化,人类的进步,笔者认为三消辨证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患者病程长短,可分为3型,即肺热津伤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糖尿病初期大多为肺热津伤证,此证以阴虚为主,气虚少见,治以滋阴为主,佐以补气之品,治疗中可加熟地黄、玄参、麦门冬、玉竹、黄芪之品;糖尿病中期以气阴两虚证为主,此时阴液耗损更甚,热象不盛,日久耗气,而致气阴两虚并重,治疗应益气养阴同施,兼以清热,常用生黄芪、知母、麦门冬、葛根、黄连等;糖尿病晚期以阴阳两虚证为主,阴损及阳,阳气渐衰,治疗应顾及阳虚,药用肉桂、仙茅等。

3 内外治疗糖尿病足,配合足浴

糖尿病足发生大多因糖尿病日久,伤阴耗气,气阴两虚,甚至阴阳俱虚,气虚血瘀,脉络痹阻,气血不能濡养四肢,阳气不能布达四末,以及久病损伤肝肾,肝肾亏虚,筋骨失养。瘀血阻滞、络脉痹阻是糖尿病足的重要病理基础。故中药浴足大多采用活血化瘀之品,如五加皮、花椒、红花、鸡血藤等。每次煎熬后,于临睡前泡足30 min左右,可有效地延缓足溃疡和足坏疽的发生。

4 控制饮食,结合运动,调节情志

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中重要一环。中医学的饮食治疗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唐代的《食疗本草》记载有“冬瓜,寒,主治小腹水膨胀,又疗小便,止消渴”。《诸病源候论》中明确讲到,消渴患者宜用麦麸、梨、荸荠、山药及螺类食物等[3]。运动亦是必不可少的。《诸病源候论》主张糖尿病患者宜“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食已,亦勿眠”。强调糖尿病的防护也应注意多运动,以使谷消血活,促进病愈。调节情绪,避免忧思恼怒,保持乐观情绪等精神疗法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亦不可忽视。如《叶氏医案存真疏注》曰:“渴饮不解,经所谓‘膈消’,即上消症也,言心移热于肺,火刑金象,致病之由,操心太过,刻无宁静,当却尽思虑,遗怀与栽花种竹之间,庶几用药有效。”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病机强调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重视益气养阴,贯穿始终,内外治疗,中药浴足,同时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调畅情志。

(指导老师:李唯佳)

[1] 潘长玉.Joslin糖尿病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8.

[2] 李学军,杨叔禹.预防糖尿病的问题与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8):981-984.

[3] 刁建华.糖尿病的非药物疗法[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7:49.

猜你喜欢
阴虚情志糖尿病足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