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军峰 卞金玲 吕建明 石学敏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需针灸科病房,天津 300193)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脑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因视神经、脊髓和脑白质有散在多灶的脱髓鞘硬化斑块而得名,是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发生的自身免疫疾病。本病呈全球分布,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好发年龄20~40岁,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很大,发病率随纬度增高而增加。国内外对MS尚无特殊疗法,西医主要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但长期使用副作用大,易产生依赖性,且不能有效防止其复发,预后差,病残率高[1]。2004—2012年,我们应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外籍MS 17例,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17例均为我院特需针灸科病房外籍患者,其中德国13例,俄罗斯4例;男2例,女15例;年龄26~68岁,平均40.2岁;病程1~44年,平均10.6年;肝肾阴虚型11例,气血两虚型6例。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神经病学》[2]确诊。辨证分型参考梁健芬等[3]辨证分型标准。
1.3.1 针刺治疗 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及补益脑髓为治疗原则。①醒脑开窍法:内关(双侧),捻转提插泻法1 min;人中,雀啄泻法至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患侧),提插补法至肢体抽动3次为度;患侧极泉、尺泽、委中,提插泻法至肢体抽动3次为度;双侧风池、完骨、天柱,捻转补法1 min。均留针20 min,每日1次。②华佗夹脊穴提插补法1 min,留针20 min。下肢肌萎缩加足阳明、足少阳经排刺,平补平泻法;消化不良加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双侧)、胃俞(双侧),提插补法;排尿障碍加关元、中极、归来(双侧)、秩边(双侧)、肾俞(双侧)、关元俞
(双侧)、气海俞(双侧)、大肠俞(双侧)、次髎(双侧),提插补法;便秘加左侧水道、归来、外水道、外归来,提插泻法;视力及视野障碍加睛明(双侧)、四白(双侧)、头皮针视区,耳穴眼(双侧)、目1(双侧)、目2(双侧),捻转补法;平衡障碍加头皮针平衡区、后颅窝排刺,平补平泻法;感觉障碍加局部梅花针叩刺、刺络拔罐;睡眠障碍加百会、四神聪、三阴交(双侧)、神门(双侧)、太溪(双侧),捻转补法;疲劳乏力加百会、四神聪、风池(双侧)、外关(双侧)、合谷(双侧)、足三里(双侧)、太冲(双侧),补泻兼施;语言障碍加金津、玉液刺络放血,上廉泉、旁廉泉、舌面点刺,头皮针语言一区、语言二区;吞咽障碍加芒针深刺双侧翳风、完骨、天柱,捻转补法,咽喉壁、舌面点刺。
1.3.2 中药疗法 肝肾阴虚型予益肾养肝合剂(由本院制剂室制备,津药制字Z20070780)50 mL,每日2次口服。气血两虚型予扶正合剂(由本院制剂室制备,津药制字Z20070688)50 mL,每日2次口服。
1.3.3 疗程 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采用神经功能障碍评分(EDSS)观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4]。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拟订。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7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
2.1 临床疗效 本组17例,显效3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23%。
2.2 本组17例治疗前后EDSS评分比较 本组17例,治疗前EDSS评分为(6.12±1.78)分,治疗后为(3.57±1.52)分。EDS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经t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中医文献中尚无MS之病名,当代医家根据其临床症状大多将其归属于痿证、痹证、风痱、眩晕、骨繇、青盲、视瞻昏渺、中风、痉病、虚劳等范畴。石学敏院士认为本病应属痿证范畴,其发病与脑神、脾胃、肝肾及督脉有密切关系。脑神失司是本病的最终病机,系脾胃肝肾亏虚,气血阴阳不能上奉于脑所致,脑神失司,神不导气,发为本病。其病性为虚,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所致,病势始则气机升降不利,继则阴阳气血衰败。故以醒脑开窍针法以醒脑开窍,选多气多血之阳明经穴,补益气血;选华佗夹脊穴以补益督脉,调节脏腑功能。选择局部穴位以疏通经络。《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不足,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而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活动,故而出现头晕眼花、少气乏力、视力障碍、言语不利、吞咽困难及肢体瘫痪等症状。MS以肝肾阴虚、气血两亏较为多见。故配合益肾养肝合剂以补气健脾,益肾养肝,强筋健骨,其中方中山茱萸补益肝肾,黄芪补气升阳,淫羊藿补肾壮阳,蛇床子温肾散结;扶正合剂以扶正固本,滋阴补肾,方中黄芪补气升阳,冬虫夏草、灵芝益肾补肺,当归补血活血,从补虚角度调理机体,与针刺治疗相得益彰。
[1] 王平,樊永平,张星虎.多发性硬化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5):303-305.
[2] 王维治.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1.
[3] 梁健芬,董少龙,姚春,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5):221-222.
[4] Kurtzle JF.Rating neurologic impairment in multiple sclerosis:An expenden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J].Neurology,1983,33(11):1444-1452
[5]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