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红,左 华,2
(1.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 300071;2.河北大学 马列主义教学研究部,河北 保定 071002)
改善民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解决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
民生在勤,勤则不匱。我国素有民本传统,明人王廷相在《慎言·御民》中总结历代兴亡更替的规律时,就曾指出:“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国泰民安、美满幸福已深深内置于中华民族的梦想之中。
近代中国,在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统治下,逐渐陷入外受列强欺凌,内受混乱困扰的局面,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数仁人志士探求救民于倒悬之计。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试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坐拥盛世天朝威严。然由于其制度落后难使先进技术造福大众。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人士以中国传统士的担当“公车上书”,扬起一波维新变法的浪潮,希冀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走上“至平,至公,至仁”的大同之道。然维新者的软弱和妥协,难以撼动统治者的顽固根基。戊戌变法、昙花一现。
社会的危机在加深和蔓延,治理者的贪腐使困苦的民众难以忍受,揭竿而起这一民众维权的传统也难以托起民众生存与发展的梦想与追求。人们继续寻求摆脱兴亡治乱循环怪圈的现代治理之道。孙中山上书李鸿章,遭到冷遇他从传统的仕途迷梦中清醒过来,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加入“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事业当中。他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为“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这是他有感于西方的贫富不均提出来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以实行考察其政治风俗,并结交朝野贤豪。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但由于他没有自己的武装和唤醒民众,使革命胜利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状态,广大民众复又流离颠沛,饥寒交迫,遭受了世所罕见的困苦。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
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循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中国梦的心迹,勇敢地承担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事业。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它为广大受压迫民众的翻身解放提供了依据和方法。中国共产党拿起这一武器,“唤起民众千百万”。中国革命是为着亿万人民的解放的,其成功离不开广大民众的参与,革命必须有助于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安康。“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2]。毛泽东指出:“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3]《中共中央为纪念抗日战争五周年宣言》也宣布:战后的中国应该是独立的、统一的、和平的、民主的、民生幸福的、繁荣的民主共和国。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民众的利益,获得了民心,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成功,推动社会进步的秘诀。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幸福获得了制度保障,党带领人民群众在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道路上进行艰苦卓绝的探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邓小平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改革开放的根本标准,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民生改善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江泽民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胡锦涛进一步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明确要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胡锦涛说:“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4]民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遵循,以民生大发展促进社会大发展逐渐成为国人共识,民生建设不断推进。
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会议召开期间,习近平总结道:“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5]并指出“美好生活要靠劳动取得”“走共同富裕道路”,等等,开启了民生改善的新征程。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在领导民生改善的事业中同样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邓小平提到“邪路”时曾说:“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6]110-111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改善民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为新时期民生改善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如何尽快使生产发展起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念兹在兹的事情。建国之初,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方针;采取民主化的政治发展方针,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动全社会力量,开展“三反”“五反”,大力发展教育和解决失业等,进行全面的社会建设,使经济很快得到恢复,社会趋于稳定,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有利的经济社会条件。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为民生改善提供了新的前景。毛泽东鉴于苏联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及时提出,像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革命实际结合一样,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我国自己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来。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未能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这种模式的特点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集中体现出来。它强调政治挂帅,把经济和政治混同起来,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采取“一大二公”的所有制形式,形成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并试图采用群众运动的方式,实现民生“大跃进”;之后又不断强化阶级斗争,通过搞继续革命防止官僚主义和资本主义复辟。实践中逐渐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使民生陷入困顿。邓小平对这段历史曾经总结道:“一九五七年开始,我们犯了‘左’的错误,政治上的‘左’导致一九五八年经济上搞‘大跃进’,使生产遭到很大破坏,人民生活很困难。一九五九、一九六○、一九六一年三年非常困难,人民饭都吃不饱,更不要说别的了。一九六二年开始好起来,逐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但思想上没有解决问题,结果一九六六年开始搞‘文化大革命’,搞了十年,这是一场大灾难。”[6]227正是鉴于历史的经验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果断地终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三步走”实现小康的发展战略与目标,将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改善紧密地联系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前景,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一些人打着拥护改革开放的旗号,想把中国引到资本主义的路上,搞全盘西化。邓小平认为,中国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6]229。他说:“如果改革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6]123在邓小平看来,由于我国人多,走资本主义道路,只会使少数人富,多数人穷,就会产生资产阶级,导致两极分化,国家就会乱。毛泽东早在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就总结了自由资本主义在我国破产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相信西方资产阶级那一套能够救中国。然而,“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7]1470。中国人民遂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唤起民众,联合世界平等待我之民族,打败了帝国主义和它支持下的官僚资本主义。就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心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7]1471。“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7]1471。
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一个派别。它从“经济人”的假设出发,一直以维护自由为圭臬,主张私有化、市场化,反对政府的干预。新自由主义在全球大肆推行“自由”“人权”等价值理念,形成所谓的“华盛顿模式”,不断渗透到我国。有西方学者指出,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实际上“代表了极端富裕的投资者和不到1000家庞大公司的直接利益”。在国际上,新自由主义提倡的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但这种全球化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体现发达国家和垄断资本的利益。因此自由主义并没有使贫穷国家脱离不平等的地位,它只不过更有利于强势国家的剥夺。拉美“新自由主义神话”的破灭和全球金融危机就是明证。
在当今中国,切实改善民生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路是我们党90多年来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从而开创和发展的。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这是一条人民之路,确立人民是改善民生的主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人翁,其主人翁地位受到法律的切实保障。它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这是一条圆梦之路,奏响改善民生的浪漫旋律。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讲: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它把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连接起来,集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成就伟大的梦想。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这是一条发展之路,为改善民生提供持续动力。美好生活要靠劳动取得,发展才是硬道理。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创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它发扬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群众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这是一条中国道路,迈出改善民生的自信脚步。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条路适合中国实际,符合中国人民的意愿,凝聚华夏民族的力量,弘扬中国精神。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之路,使改善民生具有理性之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不能丢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不能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割裂甚至对立起来。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而应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此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这是一条社会和谐之路,构建改善民生的美美与共。人民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良好的人际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致力建立保障社会公正公平的制度,努力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公平保障体系。营造公平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营造安居乐业、活泼有序的环境。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美丽的自然环境。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探索改善民生的长期实践中走出来的。它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能够使中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中国之所以稳定与发展、人民之所以安居乐业,归根到底,是因为找到并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路承载着国强民富的中国梦,尽管前进的道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干扰和障碍,但都难挡梦想者的追寻。这条路将越走越宽广,人民的生活也将越来越幸福。
[1]孙中山全集:第5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477.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6-137.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北京:人民日报,2012-11-16(04).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
[7]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