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新,刘 日,董江涛*,高石军,王 欣,陈百成
(1.河北省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北廊坊065000;2.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关节科,河北石家庄050051)
·论 著·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马建新1,刘 日2,董江涛2*,高石军2,王 欣2,陈百成2
(1.河北省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北廊坊065000;2.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关节科,河北石家庄050051)
目的前瞻性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作用。方法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各29例。预防组患者于术后12h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 100U,持续1周,1次/d。对照组采取皮下注射安慰剂。以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为诊断依据,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进行超声检查,统计2组术后DVT的发生率,并通过观察术后关节引流量、皮下出血等对低分子肝素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预防组发生DVT 1例(3.4%),而对照组发生DVT 7例(24.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P<0.05)。预防组术后引流量为(174.6±67.6)mL,对照组为(188.0±52.7)mL,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P>0.05)。2组均未出现脏器出血。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DVT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前交叉韧带;肝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DVT发病隐匿,临床诊断困难,约占栓塞患者发病率的50%以上,当其一旦形成,轻者影响患者肢体康复进程,严重者因栓子脱落并发肺栓塞而危及患者生命[1-3]。本研究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2年4—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58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龄19~44岁,平均32.6岁。入院时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排除合并活动性出血、颅脑损伤、血小板计数过低等抗凝禁忌患者,近3个月内无血栓栓塞性病史,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29例。2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预防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腹部平皮下注射预防DVT,于术后12h进行第1次注射,剂量为4 100U,以后于每晚睡前进行腹部皮下注射。对照组采取皮下注射安慰剂。2组均不使用其他抗凝剂和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2组术后均常规应用物理预防及基础补液预防DVT。
1.3 静脉血栓的诊断:每天对患者双下肢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有肿胀、凹陷性水肿及腓肠肌压痛。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则立刻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无症状的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行彩色多普勒检查以明确血栓情况。
1.4 关节引流量及皮下瘀血的评估:术后常规放置一次性负压吸引装置,以吸引器刻度为准计算术后48h内引流量。每天检查记录患者有无切口出血、腹部注射部位血肿及患肢皮下瘀血情况。
1.5 术后康复:术后常规冰袋外敷膝关节以促进消肿。用支具外固定膝关节伸直位4周,第1天开始指导股四头肌及足踝活动锻炼,500次/d,被动直腿抬高训练150次/d。1周内能独立完成直腿抬高练习。2周后开始在活动支具保护下扶拐行走及膝关节屈伸锻炼。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术后DVT的发生率:术后预防组发生DVT 1例(3.4%),对照组发生DVT 7例(24.1%),预防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P<0.05)。
预防组术肢皮下出血6例,对照组术肢皮下出血8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P>0.05)。2组均无肺栓塞及脏器出血的临床症状。
2.2 出血情况评估:预防组术后48h内引流量为(174.6±67.6)mL,对照组为(188.0±52.7)mL,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P>0.05)。2组均无腹部注射部位血肿。
术后DVT的主要形成原因是由于手术本身造成组织破坏,组织因子释放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或者手术或外伤后人体的造血机制异常,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增多,血液易于凝结;或者肢体制动、卧床导致血液流动缓慢,为血栓的发生创造了条件[4]。在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时,由于手术器械的刺激,可造成血管壁受损、血管受到挤压、血液流动缓慢,同时手术过程中存在一定量的失血,可造成血液黏稠。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多,下肢活动有一定程度的受限,可造成静脉扩张及血流缓慢,这是引起术后DVT的一个重要因素[5-6]。DVT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术后康复,可导致急性肺栓塞,还可引发深静脉功能不全。
DVT发生后,需根据不同程度对患肢进行制动,这不仅增加了术后的康复难度,而且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了经济负担和痛苦。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围手术期DVT的发生具有不易察觉性,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DVT的认识和治疗水平,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随着生活水平及运动量的提高,年轻人也来越成为交叉韧带损伤的主体。伴随关节镜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关节镜术后DVT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关节镜术后是否需要采取抗凝措施国内外观点也不一致,一些学者[7]认为年轻患者术后无需抗凝。但事实上,作者观察到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DVT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这就要求医生提高警惕,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及时发现并处理。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查DVT的一种无创技术,其对DVT诊断的准确性已得到公认,据文献报道其敏感度为97.0%~98.7%,特异度为94%~100%[8-9]。D-二聚体亦是监测DVT的重要指标。如有血栓发生,需及时治疗,以防止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
低分子肝素钙是目前最常用的预防DVT的药物之一,安全性高,可以明显降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DVT的发生。有报道经预防性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交叉韧带重建术后DVT发生率由26%~35%降低至13%~24%[10]。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时有一定刺激性,注射时捏起腹部皮肤,从皮皱最高处垂直皮下注射,这样可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害。注射时应注意进针方向,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11]。一旦血肿形成,应更换注射部位并加强相关护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预防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能够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1] 齐艳.骨科大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120-122.
[2] 吴小丰,薛金汉.低分子肝素联合系统机械性疗法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10):872-873.
[3] 楼小侃,严美娟,过湘钗.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对骨科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3):211-214.
[4] LEE CH,HANKEY GJ,HO WK,et al.Venousth romboembolism: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J].Med JAust,2005,182(9):476-481.
[5] 卢伟杰,余楠生,林志雄,等.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14(3):129-131.
[6] 高灿.中西医结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0):1187-1188.
[7] GEERTSWH,PINEO GF,HEIT JA,et al.Prevention venous thromboembolism: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J].Chest,2004,119(5/6):258-262.
[8] ZIERLER BK.Ultrasonography and diagnosi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J].Circulation,2004,109(12 Suppl1):9-14.
[9] 秦琍.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治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05,31(11):867.
[10] GEERTSWH,PINEO GF,HEIR JA,et al.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therapy[J].Chest,2004,126(Suppl):3385-4005.
[11] 刘焱,刘静波.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观察及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24):2423-2424.
R364.15
B
1007-3205(2013)08-0938-02
2013-03-22;
2013-04-23
马建新(1974-),男,河北廊坊人,河北省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理学学士,从事药理学研究。
*通讯作者。E-mail:dongjiangtao521@sina.com
(本文编辑:刘斯静)
10.3969/j.issn.1007-3205.2013.08.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