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CT导引立体定向治疗脑干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2013-04-08 10:52石素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脑干病情手术

石素真 赵 燕 王 昀

石素真: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脑干出血占原发性出血的10%[1],可造成中脑、脑桥、延髓的损伤,是神经系统急危重症,其预后差,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尤其是重症脑干出血病死率高达50%以上[2]。一般认为,脑干出血<5 ml 有生存的可能,>5 ml 死亡率在50%以上,>10 ml 死亡率几乎100%[3]。常规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预后较差。立体定向术治疗是利用立体定向仪在64 排CT 定位后治疗脑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手术创伤小、定位准确、效果好等优点。积极探讨立体定向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我科2008年11月~2011年10月对45 例重症脑干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术,通过细致、全面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重症脑干出血行立体定向术患者45例,男21 例,女24 例。年龄43~70 岁,平均60.45 岁。入院时GCS 评分:7~8 分10 例,5~6 分20 例,3~4 分15 例。临床表现:昏迷(浅昏迷4 例,中昏迷19 例,深昏迷22 例) ,头痛,呕吐,瞳孔多变,体温升高,心率增快,呼吸节律、幅度不规则,鼾声呼吸,出现不同程度呼吸困难,血压160~220/95~140 mmHg,均存在不同程度双上肢肌张力增高及大小便失禁。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确诊后均采取在局麻下行立体定向颅脑血肿排空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安装ASA-620 S 型脑立体定向仪,给予平卧位,在镇静、局麻下,安装头架,64 排CT 多平面重建扫描定位,选择血肿最大横截面的中心为靶点,通过三维重建选择最佳穿刺点及路径。根据脑干血肿位置选择路径,血肿位于脑桥、第四脑室者,给予侧俯卧位;血肿位于中脑及脑桥上端者,给予平卧位;切开穿刺点部位头皮,压迫止血。取颅骨钻沿穿刺方向钻透颅骨,切开硬脑膜,通过小脑幕时应用定向穿刺针刺破小脑幕,在金属导芯引导下,将3 mm 硅胶引流管向仪适配器标定方向,缓慢旋转送至靶心。拔出金属导芯应用5 ml 注射器缓慢抽吸血肿。一般抽出血肿量的2/3,接无菌引流袋,缝合头皮包扎。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入院评估 入院后全面整体评估患者,对患者健康状况全面了解,以初步判断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并且能及早发现术后可能发生护理问题的潜在危险,制定入院护理计划,可有的放矢,做到术前、术后有效预防,避免、降低不良影响。本组45 例患者,其中对头孢类抗生素过敏者1 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8 例,糖尿病史者23 例,脑出血史者5 例,胃溃疡史者1 例,皮肤破溃者1 例。入院方式均为急诊,意识昏迷,评估出血部位及辅助检查,经对症护理及向医师及时反馈有价值的信息后,未出现影响手术治疗的问题发生,均采取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2.1.2 急诊患者处置 脑干出血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多危及生命,入院后均按急诊患者、急诊手术处理。将患者安排在抢救室,抢救设备、物品、药品齐全;配合医师的工作,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交流,告知术前需配合医护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等;给予特级护理,测量生命体征,每15~30 min 观察意识、瞳孔变化1 次,如有病情加重要随时观察,并做好记录;抬高床头15°~30°,取平卧位,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开放2 条静脉通道;做好患者基础护理,预防口腔、角膜溃疡的发生;严格无菌操作下置尿管并保留; 术前禁食、水,完善各项常规检查,给予抗生素皮试,常规使用0.5%碘伏头部备皮,起到清洁杀菌的作用,备皮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皮肤破损,可降低感染率。更换备皮部位时,颈部制动,呈轴线翻身,避免再次加重脑干损伤。备皮操作时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呼吸,血压尤为重要,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医护配合要默契,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为手术时机、患者生命争分夺秒。

2.1.3 病情观察

2.1.3.1 意识 原发性脑干损伤的典型表现为伤后立即持续昏迷状态,脑干受损后意识、生命体征变化直接反应病情危急程度,意识反映大脑皮层功能,意识改变先于生命体征的变化。本组45 例患者均为昏迷,通过针刺皮肤、视角膜反射、压眶反射、瞳孔光照反射,使用GCS 计分,每15~30 min 观察1次患者的瞳孔及对光反射,来判断昏迷程度,以观察病情变化。

2.1.3.2 体温 体温升高提示下丘脑功能损伤,由于脑干出血下丘脑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导致中枢性高热,皮肤干燥、少汗,用解热剂无效,多给予物理降温,电冰毯、冰帽,酒精擦浴,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处冰袋冷敷,每30 min 观察1 次皮肤,防止冻伤,预留一侧腋窝每30~60 min 测量1 次体温,观察降温速度及效果,将体温控制在37~38 ℃,必要时使用冬眠合剂并做好记录。

2.1.3.3 脉搏 脉搏减慢则有脑干损伤加重的可能,也反应心功能情况。密切观察心电监测的节律、频率,脉搏控制在60~100 次/min,发现异常积极采取抢救措施,及时通知医师。本组病例早期发现室颤1 例,立即通知医师,给予心脏胸外按压,阿托品注射液1 mg 分两次静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00 mg 静脉注射,3 min 后患者自主心律恢复。

2.1.3.4 呼吸 注意观察呼吸节律、形态,观察呼吸变化能评估出血的部位,呼吸控制在16~24 次/min,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2.1.3.5 血压 血压下降提示有延髓功能衰竭,血压控制在130~140/80~90 mmHg,血压过高或过低,都要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1.3.6 准确掌握生命体征的变化规律 测定顺序:先从呼吸计数开始,然后测量脉搏,最后测量血压,避免因刺激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4]。

2.1.3.7 颅内压的监测与护理 脑出血后颅内容量迅速增多,导致颅内压增高危象—脑疝。头痛、恶心、喷射状呕吐症状也是颅内压升高的表现,应立即通知医师处理,做到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应给予患者侧卧位,头、颈、肩部铺一次性垫单,患者呕吐物接在垫单内。一次性垫单便于更换,可有效预防因搬动患者加重病情及误吸,也可避免污染床单位,同时避免了因更换床单增加护士工作量。密切观察病情,可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病情加重发生脑疝。我们临床发现,一般患者意识加重,一侧瞳孔先缩小继而增大,对光反应差,而对侧瞳孔早期正常,晚期也随之散大,早期临床观察也可发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心率减慢,呼吸减慢,血压升高。在本组病例中,有3 例患者在最早时间发现脑疝的危险,及时给予甘露醇250 ml,17~20 min 静脉滴注完毕,呋塞米注射液20 mg 静脉注射等治疗,此3 例中其中1 例合并呼吸减慢为8 次/min,医师急给予气管插管术,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床旁局麻下行锥颅脑室置管引流术,紧急进行颅内减压后,有效控制脑疝发生,成功接受立体定向手术。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后将患者置于专科ICU,室内保持舒适、安静、整洁,调节病室温度及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床单位保持干净、整洁、干燥、无皱褶。室内仪器、设备定期清洁、擦拭。备齐急救物品和药品及抢救设备。术后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手术后采用局麻,可给予患者左、右侧卧位或平卧位交替,如果患者舌后坠导致呼吸困难明显,监测血氧饱和度低于95%,给予置合适型号口咽通气道,改善气体交换; 脑干出血患者往往吞咽功能障碍,加之口腔分泌物增多,此时要给予侧俯卧位,有利于体位引流,有效防止反流及误吸,也可降低肺部感染发生。改变体位要注意呈轴线翻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 引流管护理 本组45 例患者术后均留置血肿腔引流管,27 例留置侧脑室引流管。引流管处铺无菌治疗巾; 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滑脱,2 h 挤压引流管1 次,防止管内血液凝固造成堵塞;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一般将血肿腔引流袋平放在床上,侧脑室引流管挂在床头高于身体10~15 cm 的位置,不可随意调整引流袋的高度,防止出现因引流袋过低,造成脑脊液引流过多,出现低颅压性脑疝。如2 h 内引流量大于100 ml,要立即通知医师,抬高引流袋高度,减慢引流速度,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协助患者翻身或外出检查时,先将引流管夹闭,以防反流,切记返回病房后及时打开引流管。血肿腔引流管3 d 内拔除,侧脑室引流管5~7 d 拔除,拔管前夹闭24 h 至拔管后6 h 密切观察有无颅内高压症状、意识、瞳孔,病情变化。

2.2.3 营养支持护理 人体主要从食物中获得维持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其中对手术患者尤为重要的是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患者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脑卒中的结局。营养不良是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卒中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影响患者卒中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5]。做好营养评估,观察患者的皮肤弹性和光泽度,记录大便颜色、性质和量,一旦出现腹泻,准确记录出入量,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术后常规置胃管,24 h 内禁食水,防止呕吐引起食物误吸导致窒息,也可早期观察胃液颜色、性质,及早发现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并发症,早发现早处理。术后当天遵医嘱经静脉补充液体、热量、维生素、电解质、抗生素等治疗,定期监测电解质检验结果。一般术后第1 d 开始给予流质饮食,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易消化为宜,如牛奶、米汤加蔬菜汤、蛋白粉、五谷蔬菜匀浆膳、鲜果汁等,100~200 ml/次,6 次/d,能全力500~1000 ml,8~12 h 内持续胃管滴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鼻饲后将患者床头抬高30°~45°或半卧位2 h,防止营养液、鼻饲液反流误吸。采用温度箱温热鼻饲液保持温度在39~41 ℃,鼻饲量及频次视病情及定期检测的蛋白浓度做好饮食计划。

2.2.4 肢体功能锻炼 脑卒中后遗症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早期功能锻炼和护理对提高偏瘫患者的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恢复速度在病后3 个月特别是最初4 周内最快[6]。患者卧位护理中,要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预防关节畸形。生命体征平稳、病情允许情况下,主张早期进行患肢功能康复护理,按摩肢体由远心端至近心端,力量由轻到重,循序渐进,2 次/d,20~30 min/次,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时间安排要与翻身叩背交替开。低电频治疗仪电刺激疗法,可促进神经恢复。为预防足下垂,仰卧位时给予足下垫质地较硬海绵垫,使足背与下肢呈90°角。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随意运动、分离运动、下肢训练请专业康复师给予康复训练。心理护理贯穿在整个早期康复训练全过程,增强患者康复锻炼毅力,树立康复信心。本组患者住院期间无关节挛缩、僵硬,肌肉萎缩发生。

2.2.5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2.5.1 肺部感染 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有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神经反应迟钝,易造成咽部肌群完全或不完全麻痹,口腔气管分泌物滞留,易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7]。及时评估血常规、X 线胸片检查及肺部听诊等情况。常规给予持续吸氧3~5 L/min,按照协助患者有效咳嗽操作标准进行翻身、叩背体疗,一般1~2 h 给予患者翻身、叩背1 次,震动排痰仪辅助治疗,3 次/d,叩击时长视病情而定。本组病例有38 例患者早期给予气管切开术,术后常规使用一次性湿热交换器(人工鼻) ,可调节患者吸入空气的温度、湿度,并有效过滤空气,提高空气质量。视患者痰液的量、性质给予必要时吸痰,我科主张吸痰方法:评估肺部呼吸音确定痰量及痰的部位,选择合适型号吸痰管,严格无菌操作,经气管套管吸痰,零负压将吸痰管送至评估痰液所在位置,给予负压10.64~15.96 kPa,向上边旋转提拉边吸痰,时间小于15 s。操作要轻柔,负压控制在标准范围,必要时吸痰,选择质软、头圆、侧孔、外径不超过气管内套管直径1/2 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并做静电硅化处理的管子,可有效预防气管损伤及不必要的刺激而增加分泌物,也可降低逆行感染的几率。使用一次性简易喷雾器湿化气道,频次以痰液易吸出为宜。痰液黏稠度和吸引是否通畅是衡量湿化的可靠指标[8]。加强基础护理,口腔护理,2 次/d,气管切开护理,2 次/d,合理使用抗生素。本组2 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通过给予高敏抗生素、祛痰、行雾化吸入、拍背等措施,5~8 d 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2.2.5.2 应激性溃疡 研究表明,发病3 d 内急性脑卒中患者约有50%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可能导致严重的内科并发症,包括脱水、营养不良、皮肤压疮、误吸性肺炎和意识障碍[9]。常规术后置入胃管,可给予肠道内营养支持,也能早期观察胃液。成人选择14~16 号一次性硅胶胃管,术后第1 d 开始鼻饲米汤加蔬菜汤、混和奶等,3 d 后逐渐增加鼻饲量及种类,既可稀释胃液,避免刺激胃黏膜,也可促进胃肠蠕动,预防腹胀及便秘。鼻饲前评估: 鼻饲液温度38~40 ℃、回抽可见正常胃液或胃潴留量小于100 ml。患者床头抬高30°~45°并保持该体位1 h,以减少反流和误吸,严密观察胃液的颜色、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抽吸、鼻饲操作要轻柔,定期监测胃内容物、胃液pH 值、大便潜血试验,遵照医嘱给予胃黏膜保护剂静脉滴注,严密监测血糖,避免血糖升高诱发应急性溃疡的发生。本组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1 例,自胃管内抽出咖啡色胃液130 ml,给予禁食水,期间及时补充液体,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500 ml 0 ℃冰盐水洗胃,3 次/d,胃肠减压,减压前及减压过程中要加强观察,保持有效负压吸引,准确记录引流液量、色、性质的改变。凝血酶冻干粉1000 U 每日3 次入胃,奥美拉唑注射液入液静脉滴注,控制血糖等治疗,3 d 后咖啡色胃液消失。

2.2.5.3 泌尿系统感染 术后留置尿管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每周更换1 次抗反流尿袋,会阴冲洗,1 次/d,会阴护理,2 次/d,并给予患者多鼻饲水。我科提倡在病情允许、无拔除尿管禁忌证的情况下尽早拔除尿管,尿管留置约5~7 d 后。本组病例中,1 例患者术后第7 d 拔除尿管后出现尿潴留,不能自行排尿,给予重新置管,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方法是夹闭尿管每3~4 h 放尿1 次,训练膀胱憋尿功能,术后第14 d 拔除尿管,患者能自行排尿。本组无泌尿系感染病例。

2.2.5.4 下肢深静脉血栓 常规使用抗血栓压力带,可改善下肢静脉血流回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避免下肢做有创性操作,减少静脉血管内膜破坏,降低静脉血栓发生。加强基础护理,协助患者温水泡脚,1 次/d。对肢体功能障碍达4 级以上的患者,术后早期给予四肢循环泵行肢体气压治疗,每天3 次,每次20 min;被动按摩,从肢体远端向近端进行,每天2~4 次,每次10~20 min,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定期观察双下肢肤色、温度、皮肤张力,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本组患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3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脑卒中患者住院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10]。脑干出血后遗症较多,康复需要一个长时间过程,不仅仅需要患者的努力,更需要家属的支持,因此,教会家属做好出院后日常护理相关知识尤为重要。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按时服药,监测血压,坚持肢体功能锻炼;有意识障碍及偏瘫患者应注意安全,防压疮、冻伤、烫伤、坠床等;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翻身、扣背的方法,讲解语言及肢体功能锻炼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持之以恒,鼓励患者以最大限度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合理安排饮食,防止便秘;定期门诊复查,患者如有意识加重应及时就诊。

3 结 果

本组患者均手术成功。引流管于术后18~72 h 拔出,血肿清除率60%~80%,经过术前、术后精心护理,所有患者随访3~36 个月,生活能够完全自理5 例,生活能够部分自理8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20 例,植物生存9 例,死亡3 例(出院后7~18 个月死亡) 。本组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护理不当所致的并发症发生。

4 小 结

脑干出血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之一,患者发病突然,病情危急,病程长,应早诊断早治疗,控制急性期病情,预防并发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采取规范护理措施,不断完善整体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切实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低患者院内感染几率,降低住院费用,降低患者因并发症带来危害,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1] 吴 江主编.神经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0-174.

[2] 王忠诚主编.脑血管病及其外科治疗[M]. 北京: 北京出版社,1994:51-70.

[3] 崔艳波,冀秀英.33 例脑干出血患者整体优质护理的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10) :2065-2066.

[4] 王兆娥.脑干出血患者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2(22) :223-224.

[5] 曾小红,钟 静.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 :34-35.

[6] 章贤明.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对肢体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9(8) :1256.

[7] 方伟敏,陈晓平.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5) :336-337.

[8] 沈立华,赵 诚,张钰民.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管理[J].中华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4) :95-96.

[9] 王拥军主编.脑卒中吞咽障碍临床手册[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0-118.

[10] 饶明俐主编.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21.

猜你喜欢
脑干病情手术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手术之后
115例急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分析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颅内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中西医干预治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围手术期106例
原发性脑干出血8例临床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