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中的阿兰与《母亲》中“母亲”形象之比较

2013-04-08 08:54智建颖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王龙赛珍珠阿兰

智建颖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一 思想性格的同与异

(一)同

作为在男权社会压制下的中国农村妇女,阿兰和“母亲”都具有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特征。虽然她们的面孔并不十分好看,但她们的心地非常善良,对长辈尤为孝顺。阿兰对公公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她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是给多病的公公端茶倒水,在干完农活前会先回家给公公做好饭。“母亲”与阿兰一样,“母亲”虽然每日都很辛苦,但对年迈几乎瞎眼的婆婆从来都没有表现出厌烦,“母亲总是把老太婆当作她的另一个孩子看待”②赛珍珠著,万绮年原译,夏尚澄编译:《母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第17页。。

阿兰和“母亲”共同具备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吃苦耐劳,聪明勇敢,有进取精神,会持家。她们都是高大结实的女人,每天都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休息。在田间要和丈夫一起种地,回到家里又要干家务,同时还担负起生儿育女的责任。阿兰刚嫁到王龙家时,不仅利用家里仅有的食料为邻里们做了一桌好菜,而且把贫穷的家收拾的“干干净净,平添了几分生气”①赛珍珠著,王逢振等译:《大地三部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页。;同时不花钱就把家里破旧的坏的东西修好了;她还自己接生,甚至在临产前还不忘为全家人做好饭。在大旱之年,更能体现出她的聪明勇敢,她杀了家里唯一的牛解决了全家人的饥饿;逃荒时,是她教会家人如何在困境中吃掉偷来的肉以便活命;王龙也是凭借她以前在黄家当丫鬟的经历,从被抢的大户人家隐蔽的夹墙里发现了珠宝,过上后来地主的生活。阿兰虽然“除了生活中非说不可的话,她从不开口”②同上,第18页。,但在重大的事情面前,她表现得机智果断,她的话语是有力量的,连王龙都得征求她的意见。她支持王龙买下衰败的黄家最肥沃的土地,并凭借这块地慢慢富裕起来。在荒年里,她也坚决不卖地,而是卖掉家具作为去南方的路费,“她的声音里有某种镇静,听起来比王龙的愤怒更有力量”③赛珍珠著,王逢振等译:《大地三部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2页。。

“母亲”作为家里的主管事,她的善于料理家事是出了名的,村里人都夸奖她是个能干又伶俐的女人。“母亲”是全家人的母亲,她不仅要照顾全家人的衣食起居,同时还要照顾家里的牲口,甚至夜晚也不能睡个安稳觉,还要注意屋内外的动静。然而这样的生活对于她来说是有滋有味的,她从来都不会觉得乏味,“她享受这样日子的乐趣”④赛珍珠著,万绮年原译,夏尚澄编译:《母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第16页。,就是同男人争吵也是有滋味的,“其实,在母亲心里还是暗暗地深爱着他呢”⑤同上,第26页。。丈夫离家出走后,母亲虽然非常悲伤,但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害怕与惊慌,而是巧妙地掩饰并安慰家人,并且在邻里面前机智地保留着自己的尊严。没有人知道“母亲”是怎样度过这段艰难时期,也没有人知道“母亲”是怎样独自承担起家里的重任并养活三个孩子和一个老人。“母亲”正是以她的勤劳、聪明和勇敢支撑起这个家,这对于一个在旧社会农村生存的女人来说是多么的不易。

(二)异

在这两部作品中,阿兰和“母亲”都是伟大的母亲,都是女强人,但是她们在思想性格方面还有很大的不同。同样作为中国传统封建文化中男尊女卑思想熏陶下的农村妇女,阿兰更为传统,她有着“一幅惯于沉默的面容”,⑥赛珍珠著,王逢振等译:《大地三部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页。她默默忍受和消极反抗,向命运屈服,可谓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幼年因灾荒被父母卖到黄家后,就因相貌丑陋被所有人欺负,甚至那些和她一样身份的丫鬟们也嘲笑她,在地主家她所能做的就是听话干活,不需要表达言论。当被王龙用很低的价钱买回家时,她仍然是像做丫鬟时任劳任怨,像男人一样辛苦劳动,并对丈夫百依百顺。即便后来家境已经非常富裕,并且拥有了以前黄家的大宅时,她经常呆的地方仍然是厨房,她不像家里的女主人,而是像一个只有女仆身份的女人。这些足以看出她受中国封建礼教影响之深,并且深深的自卑。当然,她也有反抗意识,不过这是一种沉默的反抗,她默默承受着王龙给她带来的巨大的精神上的摧残。当王龙为了讨妓女荷花欢心而夺走她一生中唯一寄托着美好愿望的两颗珍珠时,她只能逆来顺受、退缩逃避,“大颗的泪珠从她的眼里沉重地慢慢滴下,但她又不把眼泪擦掉”⑦赛珍珠著,王逢振等译:《大地三部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页,第111页。。当王龙将荷花娶进家时,她用劳作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在整个这段时间里,阿兰没有进过家门。她一大早从墙上取了锄头,带着孩子,用白菜叶包了点干粮走了”⑧同上,第118页。,直到夜幕降临时,她才进了家门,对谁也没有说话。在对待王龙的小妾荷花上,她依然默默地反抗,她没有和荷花说过话,更躲着荷花不见。她也没有和荷花的丫鬟杜鹃正面争吵过,当杜鹃需要用水而厨房没有时,她一点儿都不理会杜鹃的质问和大喊大叫,而是不快不慢地做饭。沉默不语的阿兰,正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她的不满。或许她对于王龙只能委屈地以“我给你生了儿子”⑨同上,第116页。这么一句卑微的话,以及病危时的呓语“哼,说我丑,我还生了个儿子。”⑩这样以“儿子”作为话语权来为自己争取自尊,这是多么的可悲。可见阿兰受封建思想毒害之深,可见她在男性威权意识压迫

⑩同上,第158页。下的悲惨命运。她的结局也是悲惨的,她忍受着王龙给她带来的痛苦,不做反抗的凄惨的死去。

与阿兰相比,“母亲”拥有比阿兰更丰富的性格特征,并具备阿兰没有的性格特点,在她的身上体现了西方觉醒独立意识的反叛精神。虽然“母亲”同阿兰一样被置于生存困境,但她精力旺盛,对家人充满关爱,对生活充满热情。她不像阿兰那样逆来顺受,默默忍受丈夫的为所欲为。“母亲”虽然非常爱她的丈夫,总是把最好的饭留给他,但是她敢于为了自己的尊严和丈夫争吵。每当孩子一哭,“母亲”丢开一切工作去给孩子喂奶,受到丈夫埋怨时,她会很凶狠地向她的男人叫着:“难道我不该稍微补偿一点我的痛苦吗?你在干活的时候,难道有像我一样挺着几个月的大肚子?你有尝过生孩子的痛苦吗?你当然没有啰,你只有一回到家,就可以安心休息。但是我行吗?我一回到家,就要煮饭,照顾孩子们,伺候老太婆,还要张罗这样,摆布那样……”①赛珍珠著,万绮年原译,夏尚澄编译:《母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第5页。我们可以看出“母亲”的不甘忍受和积极抗争,她知道自己的辛劳,并敢于为自己争取话语权。“母亲”对待她这位经常偷懒、不安分做工、爱泡茶馆、爱赌钱的丈夫,经常用争吵、讥讽和责骂来制止他的行为。当丈夫从城里用卖粮食的钱为自己买回一个金戒指时,“母亲向他冲过去,凶巴巴地把他那手都抓伤了”②同上,第27页。,丈夫从来没有给她买过任何首饰,这又激起了她的恨。乃至丈夫用她陪嫁的钱给自己买了一块蓝布要做长衫,她为此跟丈夫凶吵起来,而且不得不为他缝制长衫,“虽然她自己心里悲伤,但也只好竭力勉强自己,忍耐着,绝不肯低头”③同上,第39页。。直到男人穿着长衫出门,“她还是生着闷气和他作对,硬是不再看他一眼。”④同上,第40页。丈夫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和虚荣心,卷走了家里所有的钱财离家而去,甚至连自己瞎眼的妈妈也撇下不管时,“母亲”虽然感到十分痛苦,但她仍然坚持活下去,她不仅要养活婆婆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还要堵住邻里乡亲们的嘴。为了安慰家里人,也为了自己的尊严,她编织了一系列的谎言隐瞒被遗弃的现实。后来“母亲”由于自己的私欲和地主的收租人苟同并有了身孕,甚至编造了丈夫的死讯想让收租人接受她。在得知上当受骗后,她想过上吊自尽,但是为了孩子们能体面地活下去,她私下打了胎,她宁愿自己痛苦地活着,她与厄运进行了大胆的抗争。在这些挫折面前,“母亲”敢于向命运挑战,并表现出极强的承受力。

“母亲”与阿兰最大的不同是“母亲”非常享受作为母亲的快乐和满足,她把家里所有的人,甚至牲畜都当成她的孩子,并且不厌其烦地细心照顾,“她的面孔并不好看,但是充满着热情和慈爱”⑤同上,第2-3页。,她怀孕的时候总是很快乐,并且很满足,她“骄傲地意识到,在这村落里的六七户人家当中,没有一家的母亲能够比她照顾孩子更周到的了”⑥同上,第7页。,她太爱她的孩子们了,“有时候男人打孩子,或是对好哭的孩子使性子,这就会惹起母亲恼怒来了”⑦同上,第25页。。而从阿兰身上几乎看不到做母亲的快感,她只知道埋头苦干,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并以给王龙生了儿子作为一生的筹码。当她第一次怀孕快分娩,王龙想给她找个老妈子时,她硬要自己接生,并计划:“我要上那家的门,就要抱着儿子去。”并且想好了自己和儿子要穿的新衣服,以及如何抱着自己的儿子风风光光地回到黄家,“我要让他们看看我,看看我的儿子。”⑧赛珍珠著,王逢振等译:《大地三部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页。当她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她一脸满意的神色”,“她的脸上慢慢泛起了笑容”。⑨同上,第30页。即便后来王龙纳妾引起她的不悦,她临死前还念念不忘她给王龙生了儿子,她把这个作为她一生最大的荣耀和地位象征,“虽然我不过是个丫头,但我家里有儿子”“那个人怎么能像我这样,给他做饭,伺候他?光是漂亮也不会给男人生儿子。”⑩可是对于女儿,她的表现完全相反,在饥荒时她亲手掐死了刚刚出生的女婴,试想如果是儿子的

⑩同上,第158页。话她还会这么残忍吗?甚至在逃荒到南方时,她想把自己唯一的小女儿卖给大户人家,就像当年她的父母把她卖掉一样,而不是其中的一个儿子。“母亲”却与阿兰不同,她对子女一视同仁,即便她非常疼爱长得像丈夫的小儿子。她对有眼疾的女儿表现出无尽的爱怜,当女孩因眼睛疼在厨房外边哭边揉眼睛时,“母亲”“替她擦擦眼睛,显着很和蔼的样子”,女孩到饭桌旁刚摸到碗边时,“母亲又喊道:‘小心点儿,很烫呢’。”①赛珍珠著,万绮年原译,夏尚澄编译:《母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第6页。同时还因丈夫不给女儿买眼药水和丈夫吵了一架。这些足以看出母亲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并没有嫌弃害眼病的女儿,而是处处为女儿着想。后来,心如刀绞的“母亲”为了保护女儿,不让她在家里受哥嫂的气而将女儿远嫁到一个偏远的山村。在唯一的一次探望中,发现女婿竟然是个痴呆,女儿已被夫家的人折磨至死的真相后,她大哭着呼叫,“把她的头伏在女儿的尸体上,尽情地哭个不停……当她痛哭不停的时候,看见四围毫无感情围着她的人们,令她更加生气”②同上,第177页。。她心爱的女儿就这样死了,她也因此生了病。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阿兰虽然做出许多重大决策,但封建传统意识很深,她可谓是身体上的强者,精神上的弱者,而“母亲”则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强者,她是一位有勇气的女人,诺贝尔授奖词也称“母亲这个人物是赛珍珠描写的最成功的中国女性之一”③建刚,宋喜,金一伟编译:《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获奖演说全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第307页。。

二 悲剧的同与异

(一)结局的同与异

这两部作品都是描写最底层农民的苦难生活,虽然作者并未交代作品的具体年代,但从中可以看出描述的基本都是中国历史上最曲折、最动荡的时期,包括最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军阀混战时代和中国革命的早期时代。因此,最底层农民的生活状态是贫穷落后的,妇女的生活更是不幸的。在这两部作品中,主要人物安排类似。《母亲》中有婆婆、母亲、丈夫、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地》中有公公、阿兰、王龙、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两位母亲都是独自撑起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贫苦家庭,同时还要照顾好自己的丈夫。她们虽然操劳一生,最终还是逃不了被丈夫遗弃的命运。在女性依附于男性生存的封建社会,失去男性的关爱便意味着人生的悲剧。即便她们具备忠厚朴实、善良孝顺、聪明勇敢、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却始终是以丈夫为代表的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和牺牲品。同时,我们还看出,无论是阿兰的沉默,还是“母亲”的抗争,最后都是悲剧,沉默只能纵容为所欲为的丈夫,甚至被人忽略;而一味的抗争只能伤害丈夫的面子和虚荣心,导致丈夫离家出走。

当然,阿兰和“母亲”悲剧的结局又有所不同。正如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里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阿兰的结局完全是悲剧,从王龙抢走她寄托美好愿望的两颗珍珠开始,就是注定的。在作品的最后,我们看到阿兰将自己封闭,默默忍受王龙对她精神上的折磨,她几乎得不到丈夫、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的温暖。荷花的进门引起了阿兰的愤怒和委屈,她无处诉苦,任凭她“两只眼睛呆呆的,就像一头不会讲话的牲口”④赛珍珠著,王逢振等译:《大地三部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1页。乞求地望着王龙,任凭她用痛苦的泪水表达自己的悲哀,王龙依然没有放弃自私的举动。阿兰唯一能做的便是通过加倍劳动,通过自虐方式来克制和容忍,直到病入膏肓。在临死前,阿兰通过呓语吐露了心声:“虽然我不过是个丫头,但我家里有儿子”⑤同上,第158页。。这样以“生了儿子”作为自己地位象征更增强了她的悲剧色彩。生前她没有用语言为自己辩护,临死时却躺在床上自言自语,这不仅表达了她对王龙的愤恨,同时可以看出她的自卑和抑郁,她没有话语权,更没有听众。

同阿兰一样,“母亲”也承受了巨大痛苦。一次婚外性行为造成了她很大的不幸:婆婆因她的疏忽而去世;她草率地将瞎女儿嫁到偏僻遥远的山里,造成了女儿的死亡;又亲眼目睹了最爱的小儿子因参加共产党被押送刑场枪杀。这些对于“母亲”来说无疑都是巨大打击,她一个人辛辛苦苦养大的两个最疼爱的孩子都离她而去了。作品写到这里应该是一出悲剧,但是作者却在“母亲”悲痛欲绝的时候上演了一出喜剧。当“母亲”“把头脸紧贴着坟地,埋在野草里,就这样一直痛哭”了一个早晨后,大儿子跑来告诉她一直不孕的大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这为“母亲”带来了新的希望,她把孩子抱在怀里,“就连她自己也像又充满了新生命一样”①赛珍珠著,万绮年原译,夏尚澄编译:《母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第219页。。“母亲”虽然有过错,犯了不可饶恕的罪,但她毕竟辛苦操劳了一辈子,也深深地忏悔过,这表达了赛珍珠对中国妇女的敬重和同情。

(二)原因的同与异

造成阿兰和“母亲”悲剧的原因其实来自男权社会,即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环境造就了她们的悲惨境遇。她们都是按传统文化模式调教出来的家庭女仆,并没有一些妇女,如《大地》中王龙的婶婶、荷花、杜鹃和《母亲》中的长舌寡妇那样放纵、狡猾、仗势欺人,而是一生如牛一样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和辛勤劳作。可是这些传统美德并没有带给她们幸福,反而造成了她们的悲剧。

在中国封建社会,女子要遵循“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她们永远没有独立地位,阿兰就是这种思想影响下男性的附属品,她默默忍受自己悲惨的命运,从来不反抗,其性格中带有很强的奴性,她是被她所生存的地主家的环境所驯服的。对于她这么一个卑贱的丫头来说,她根本没有说话的权利,由此便渐渐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她所能做的只是遵守妇道,多干事少说话,并把自己深深地隐藏起来。从见到王龙第一眼起,她便开始察言观色,努力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一切事情,要讨自己的丈夫欢喜,要讨公公欢喜。当她做得一手好菜,并把家里收拾的干净舒适,而且还生了儿子后,王龙是满意并欢喜的。但当王龙富裕后,开始嫌弃她,并将荷花娶进家门,她感到委屈,但是难以为自己辩护,她通过自虐方式纵容了这件事的发生。正是阿兰的这种沉默、忍让和屈服纵容了王龙的私欲。

与阿兰不同,造成“母亲”悲剧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丈夫的出走,母性的失去,从而纵容了自己的私欲;另一方面是受到收租人的诱骗后被遗弃。林语堂在讨论中国农村妇女生活时曾说过:“在中国,被遗弃的妻子总是处在一种无限悲惨的境地。”②林语堂著,郝志东等译:《中国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39页。丈夫的离家出走对于“母亲”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虽然她经常和丈夫吵嘴,但她深爱着她的丈夫,丈夫出走那天她不仅专门做好泡菜等丈夫回来,而且一整天地等候着,每见到一个穿蓝布衫的人都要看上好几眼。丈夫的出走让她感到做母亲和妻子的权利的丧失,她不再对家里其他成员充满热情,相反她对自己的丈夫充满了热切思念,“在黑漆漆的夜里,母亲静悄悄地在房里……因为她开始害怕起来了……一个孤零零的女人,还这么年轻……她一个人睡在那儿,思念着他,所有的怒气,一齐又消散无影了,只留下热情的想念。”她明明知道,“离开了她男人的日子,活着会毫无生趣。”③赛珍珠著,万绮年原译,夏尚澄编译:《母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第48页。而恰在这时,收租人的到来点燃了她心中的欲火,在收租人的诱骗下,她大胆地投入了收租人的怀抱。当她后来有了身孕,又无缘无故遭收租人抛弃后,她的悲剧也随之而来,即便此后她一辈子都在忏悔,也没能阻止家里不幸的发生。

三 塑造的原因

(一)中国的生活经历

赛珍珠曾说过她只能写她所知道的东西。作为一名美国作家,她在三个月大的时候就随父母远渡重洋来到了中国,并在中国生活了将近四十年,可以说她一生大约有一半时间在中国度过。她曾经说过:“我一生到老,从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属于中国。”④赛珍珠:《中国的今昔》,美国约翰· 戴公司1972年版,第105页。在她的少年时代,她跟随父母同中国人生活在一起,不仅和中国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上学堂,而且还经常到中国人家里去,学习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她学会的第一语言便是中文。她的父母对她小时候的教育也功不可没。赛珍珠的父母从小就教育她要尊敬中国人,这大大加深了她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感情。而她小时候的保姆王妈更在她幼小心灵上留下了美好印象,尤其是王妈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国妇女的善良、勤劳、聪明和勇敢等品质加深了她对中国妇女的敬爱之情。王妈虽然不识字,但是经常给她讲述各种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民间风俗等。后来赛珍珠回忆道:“乳母所讲的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使我爱中国,理解中国,并且使我相信中国民众和我们的血族相同。”①赛珍珠著,尚营林等译:《我的中国世界》,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56页。此外,家庭教师孔秀才也是赛珍珠了解中国文化的导师。这位家庭教师为她讲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儒家孔子理论和文学经典等等,这些都使她获益匪浅。可见,童年的生活经历给赛珍珠留下了历久弥新的印象,她不仅一次提到中国是她的第二故乡,她完全把自己当成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当然,她也和所有中国人一样,经历了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北伐战争等重大社会变动,也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这次运动影响下,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她亲眼目睹了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这激起了她心中为中国妇女写作的欲望,她要为中国妇女们呐喊。就这样,阿兰和“母亲”等一批中国妇女典型形象便应运而生了。

另外,赛珍珠的婚姻对于其写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她的第一任丈夫布克是一位农业专家,工作地点在中国农村,这就使赛珍珠有更多机会接触中国贫苦农民。她热爱中国,同情中国人民,更偏爱穷苦的农民,她认为在农民中找到了人类最纯真的感情。她经常会找一些农村妇女和孩子们聊天,同时观察他们的生活,可以说她对中国女性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非常熟悉。在与她们的接触中,她亲眼目睹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深刻了解到中国男权制度下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价值观。她深深为她们的纯朴、善良和坚强所打动,她决定要替这些不善言辞被男权压制的农村妇女们说话,或许这就是赛珍珠创作阿兰和“母亲”这两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农村妇女的初衷。

(二)女性主义观

赛珍珠父母之间的婚姻对她影响很大。赛珍珠的父亲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有很强的性别歧视。他认为女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男人,也曾嫌弃赛珍珠是个女孩,这给幼年时期赛珍珠的心灵造成了巨大伤害。同时,父亲的经常外出传教使得母亲只能在异国他乡忍受孤独之苦和丧子之痛。作为传教士父亲的性别歧视和母亲不幸的婚姻使她长期以来对妇女命运与地位进行思考,在《论男人女人》一书中她论述了自己的现代妇女观,她认为:“男女之间没有大的差别,即便有也绝不比一个女人与其他女人之间或一个男人与其他男人之间的差别大。”②赛珍珠:《论男人与女人》,美国约翰· 戴公司1941年版,第61页。赛珍珠作为女性的一生也是坎坷的,她只有一个痴呆的女儿,并且不能再孕,这对任何女性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打击,也使她一生非常关注女性的生活和命运。同时她追求男女平等,自己也参与到美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她认为“美国的妇女只有走出家门,参与公共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

当然,赛珍珠也非常关心中国妇女的遭遇。她曾多次批评中国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在《大地》中,她就借小女儿被阿兰强迫裹脚之痛从侧面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妇女的命运。在《我的几个世界》中她批评了中国人逼迫妇女缠足的陋习,并把缠足视为残忍的象征,她希望看到中国女性敢于为自己争取权利和地位。正是如此,她才创作出“母亲”这一敢于同男权社会抗争,为自己争取话语权的农村妇女;才让被在威权意识迫害下总是沉默不语的阿兰具备一些消极的反抗。可以说她把自己切身感受都投入到中国农村妇女身上,描写她们忍辱负重的生活,描写她们如何独自肩负家庭重担,描写她们对自己残疾孩子的担心忧虑。

结 语

作为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将近四十年的美国人,作为一位密切关注中国妇女的女性,作为一位以中国题材为创作背景的女作家,赛珍珠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然而她塑造的阿兰和“母亲”这两个中国典型农村妇女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妇女的勤劳、善良、坚忍和顽强;看到了她们默默地为自己争取权利的反抗精神;看到了她们在艰苦环境下的生存哲学。虽然她们的命运都是悲惨的,但是她们的精神和魅力无疑激励了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村妇女,推动了后来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

[1](美)赛珍珠著,王逢振等译.大地三部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2](美)赛珍珠著,万绮年原译,夏尚澄编译.母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

[3]陈敬.赛珍珠与中国——中西文化冲突与共融[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美]赛珍珠著,尚营林等译.我的中国世界[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

[5][美]赛珍珠著,论男人与女人[M].纽约:美国约翰· 戴伊出版社,1941.

[6][美]赛珍珠著,中国的今昔[M].纽约:美国约翰· 戴伊出版社,1972.

[7]宋伟杰.中国·文学·美国:美国小说戏剧中的中国形象[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

[8]虞建华.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三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9]林语堂著,郝志东等译.中国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10]建刚,宋喜,金一伟编译.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获奖演说全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王龙赛珍珠阿兰
基于育人目标的本土音乐教学实践与思考
原始的塑造——多米尼克·阿兰作品欣赏
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赛珍珠研究所简介
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1世纪中国赛珍珠研究述评
Sixteen Years’Promise
西夏文《十轮经》考论
水井里打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