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进 刘运刚 (山东省泰安市水利和渔业局 271026)
近年来,市场对乌鳢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促使了乌鳢养殖规模扩大,但养殖效果参差不齐,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此,笔者利用东平湖区位优势,组织实施池塘标准化养殖乌鳢,大力推行无公害乌鳢养殖技术规范,指导群众实施标准化养殖,提高乌鳢养殖产量,实现渔业增产增效和渔民增收。
项目实施水域为东平湖区改造的池塘,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池塘面积从1.5~15亩不等,水深2m左右,集中连片、管理方便。但因地下水位高,水温相对较低些。
池塘要求池埂要高于水面0.5m以上,未高出水面0.5m以上的池塘,周围要设置栅栏,或防逃网,防止乌鳢跳跃而逃,进出水口处要安装好防逃网。在鱼种放养前,每亩用150~250kg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在放鱼前10天左右加注新水,做好鱼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鱼种来自东平湖自然捕捞鱼种和微山县鲁桥镇市场购进。鱼种规格一般20~350g/尾,按规格相对整齐的鱼种放入同一池内养殖,一般亩放3000~4000尾。规格较小的鱼种,一般放入网箱内暂养一段时间,当鱼体规格达到20~50g/尾以上时再放入池塘内养殖。人工繁育的鱼苗,待精心培育至20~50g/尾以上后可放入池塘中养殖。
饲料选择海淡水小杂鱼。
1.5.1 苗种培育 人工繁育孵出的鱼苗刚出膜时,体表无鳞,全身覆盖着色素细胞,漂浮于水面或侧卧于水草等悬浮物上,卵黄囊约占体长一半左右,富含油脂,头部较小,体长3~4mm,这时幼鱼以卵黄囊为营养,大约经过4d左右,幼鱼开始摄食。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幼体,要提供充足的饵料,促进幼鱼的生长,约出膜10d左右,幼鱼能够在水中自由运动,正常摄食。无论哪一种培育方式,都必须在水面设置水草,水草覆盖面积以不超过1/2为宜,水草以水葫芦为最好,以供乌鳢苗栖息遮荫。鱼苗培育可采用水泥池培育、网箱培育和土池培育,分别作一介绍:(1)水泥池培育。水泥池一般面积左右,水深0.5~1m,池底向一端倾斜,设有进排水系统,有利于管理和操作。放苗前消毒,注入新水,培肥水质,一般放400~500尾/。鱼苗下池后,投饵应以浮游动物幼体为主,做到少量多次,保证鱼苗有充足的饵料。随着鱼苗的生长,逐渐改成投喂切碎的野杂鱼,同时要加强水质调节,及时清除残饵和粪便,经常加注和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洁。当鱼苗培育至5~6cm后,要及时分筛,大小分养。(2)网箱培育。一般采用敞口式网箱,面积左右,由网目规格8~16目的聚已烯编织网片制成。设置网箱时以长方形为好,距池底30cm以上,同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箱距和行距间隔,以保证箱内外水体的交换。鱼苗放养前10d,应对培育池进行彻底清塘消毒,培肥水质。一般放养6000尾/左右,投喂饵料仍以浮游动物为主,鱼苗长到5cm左右时,可投喂鱼糜,而后随着鱼苗长大,逐渐投喂碎鱼肉,要保证鱼种有充足的饵料摄食。(3)土池培育。土池培育基本方法与家鱼培育相似,包括池塘清整、消毒、施肥、放养、投饵、分养管理等环节,池塘面积不易过大,一般0.5亩左右即可,水深1m左右,进排水方便;放养密度150尾/左右,待鱼苗生长至3~4cm后进行一次分养,也可一次性放养,每亩放5~7万尾,直接培育成10cm左右的鱼种,但要注意如果苗种个体差异大,要及时分养。
1.5.2 商品鱼养殖 乌鳢商品鱼养殖的方法很多,有混养、套养、单养和池塘集约化养殖、网箱养殖等。本单位采用的是池塘标准化养殖。池塘面积1.5~15亩,水深2m左右,在池的四周最好有水草,同时做好防逃设施。养殖前15~20d,生石灰150~250kg/亩彻底消毒,一周后灌水,进水7d后即可放养鱼种,鱼种放养前采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15min后再放入池中。放入同一池塘内的鱼种规格基本一致,放养密度3000~4000尾/亩。鱼种放养后,投饵要坚持“四定”原则,设置饵料台,在饵料台投喂,以减少饲料浪费,使鱼驯化形成条件反射。投喂的饲料种类为海淡水小杂鱼,要求保证饵料鱼新鲜,并定期对食场进行消毒。吃食旺季,鱼种投饵量为鱼体重的8%~10%,随着鱼体的生长投饵量可控制在5%~6%。投喂的小杂鱼必须清洗,然后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15min,投喂方式以逐渐投喂,随吃随喂,做到大部分鱼吃饱即可停喂。加强日常管理,坚持巡塘,注意观察鱼的吃食和活动情况,及时清洗食台,注重调节水质,特别是高温季节,要经常加注新水,具体视情况灵活掌握。
1.5.3 鱼病防治 乌鳢的疾病防治与常规鱼类疾病防治一样,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有病早治的原则。在项目实施期间发生了水霉病、腐皮病,对症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水霉病:春夏之交,在新湖乡刘楼村发生了该病,发病初期,鱼体表局部灰白色,严重时体表象被一层棉絮,病灶处充血或溃烂,鱼体离群独游,体质消瘦。采用30~50mg/kg高锰酸钾全池泼洒,收到到了较好的疗效。对于病情较重的鱼,采用了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2)腐皮病:一般发生在5~6月份,发病部位不定,病灶溃烂、红肿或浓肿,严重的出现断尾、断鳍。采用1mg/kg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010年养殖面积1866亩,10月22日随机抽测新湖乡杨楼村养鱼池一个,面积10亩,产商品乌鳢21080kg,鲢鳙2360kg,合计23440kg,平均亩产2344kg,其中乌鳢平均亩产2108kg,鲢鳙平均亩产236kg,随机测量10尾乌鳢,平均规格1.58kg/尾。10月26日抽测新湖乡渔场鱼池一个,面积7亩,产鱼18424kg,平均亩产2632kg,其中乌鳢16840kg,平均亩产2403kg,随机测量12尾,平均规格1.36kg/尾,鲢鳙1604kg,平均亩产229kg。
2011年,在认真分析总结上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重点进行了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加强了鱼种调配,确定合理密度,加大鲢鳙放养规格,加强信息沟通,尽量增加养殖效益。项目面积达到3521亩,其中新湖乡2212亩,老湖镇362亩,州城镇658亩,宿城镇289亩。10月20日,经专家随机抽测验收,乌鳢平均亩产3136kg,鲢鳙等其它鱼类315.6kg。共生产商品鱼12153083.6kg,其中乌鳢11041856kg,总产值20430.9万元,纯收入6601.8万元,平均亩产3451.6kg,亩产值5.8万元,亩纯收入1.87万元。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1)随着乌鳢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乌鳢苗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单靠天然采捕苗种已远远不能满足养殖的需求,因此,要通过人工繁育,培育一定数量的乌鳢大规格鱼种来满足养殖群众对乌鳢鱼种的需求。(2)乌鳢为凶猛性肉食鱼类,在幼鱼发育生长过程中,该鱼的食性出现几次转化,因而在苗种培育阶段,其成活率较低,乌鳢有自相残杀的习性,能吞食体长为自身2/3以下的同类个体,因此在乌鳢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分筛,做到同一池塘的鱼种规格尽量一致。(3)随着乌鳢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进一步增加,投饵数量不断增加,池中残饵污物等有害物质大增使池水水质恶化,因而要注意食场消毒,注重调节水质,改善鱼池水质环境,减少疾病发生,促进鱼类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