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3-06-05 15:24陈静华纪家玉卞红春江苏省盐城市畜牧兽医站224002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12期
关键词:粪污畜禽养殖

杨 凌 朱 明 陈静华 纪家玉 卞红春 (江苏省盐城市畜牧兽医站 224002)

盐城市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杨 凌 朱 明 陈静华 纪家玉 卞红春 (江苏省盐城市畜牧兽医站 224002)

盐城市是全省畜牧大市。随着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禽粪污对环境影响日趋严重。通过调查总结和分析本市“粪池还田处理模式、能源和肥料综合利用处理模式、微生物发酵床处理模式”三种畜禽粪污处理模式的各自特点,根据对畜禽粪污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处理利用的原则,结合本市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条件、畜禽养殖设施装备和技术水平,提出推进本市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的对策措施,以保障本市畜牧业持续、高效、健康发展。

1 全市畜牧业发展概况

盐城市地处苏北黄海之滨,“长江金三角”经济区,上海大都市2h经济辐射圈,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土地资源特别是沿海滩涂丰富,发展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由于政府重视、政策扶持,畜牧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为全省畜牧业大市。主要表现为:(1)畜禽及其产品总量稳定发展。2012年全市生猪、家禽、羊和兔饲养量分别达1249.65万头、30736.46万羽、534.67万只和659.38万只,同比分别增长8.4%、5.95%、2.3%和3.7%;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95万t、120万t和7.2万t,同比分别增长9.3%、10.1%和21%;(2)畜禽规模养殖水平快速提升。2012年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户12680户,规模养殖比例达80.3%,比去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规模比重提高12.8个百分点,达56.1%;肉禽规模养殖户2059户、规模养殖比例90%,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蛋禽规模养殖户12171户,规模养殖比例9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奶牛规模养殖户25户,规模养殖比例100%;(3)畜禽养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12年全市牧业总产值达253亿元,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29.8%,牧业人均增收达210元。畜牧业已成为我市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骨干支柱产业;(4)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近年来,随着上海光明、广东温氏、中粮集团、正大集团等全国知名农业龙头现代农牧企业先后落户盐城,由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牵头组织成立的畜禽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联合会等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本市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为主的新型“技术+生产+经营”模式发展迅速,并通过开展“三品认证”,创建知名商标和绿色无公害品牌,建立“超市连锁销售和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销售”的体制和机制,畜牧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产业化进程显著加快。

2 全市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情况与特点

2.1 全市畜禽粪、尿及污水产生系数和畜禽粪尿污染物平均含量 根据对本市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的调查测算,本市各种畜禽粪、尿及污水产生系数详见表1,畜禽粪尿污染物平均含量详见表2。

表1 畜禽污染物产生系数 (kg/年·头(只))

表2 畜禽粪尿污染物平均含量 (kg/t(鲜粪尿))

2.2 全市畜禽养殖数量和污染物产生量 2012年全市全年出栏生猪803.01万头,出栏家禽19022.57万只,其中:蛋鸡9411.41万只、肉鸡9611.15万只、鸭1654.24万只、鹅1060.13万只,存栏奶牛1.29万头。根据表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产生系数,表2畜禽粪尿污染物平均含量测算,2012年度全市共产生畜禽粪尿1907.80万t,其中COD 62.79万t、BOD 54.54万t、氨氮5.53万t、TP 6.31万t、TN 13.10万t,污水8553.22万t。

表3 2012年畜禽污染物 (万头(只)、万t/年)

2.3 畜禽养殖业污染新特点 近年来,通过大力引进推广畜禽新品种,广泛培训推广与应用畜禽规模、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新模式,本市畜禽粪污处理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大型养殖企业和相对集中的高密度畜禽专业养殖镇(村、小区)快速发展,导致“种养结合”、“林牧结合”模式严重失衡和脱节,畜禽粪污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市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和制约畜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目前,本市畜禽粪污对环境的污染呈现二个新特点:(1)规模养殖“污染源”日益增多。随着千家万户分散式畜禽家庭养殖快速下降,专业化规模养殖场(户)的迅速发展,单个畜禽养殖场(户)生产污染物大幅增加,畜禽养殖场(户)已成为严重影响广大农村生态环境主要“污染源”,且数量逐年稳步增加。据统计,2012年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达31052个,其中,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规模猪场12680个,规模蛋鸡场12171个;生猪和家禽散养户分别为24.25万户、52.75万户。(2)区域化“面源污染”日趋严重。随着畜禽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公司+基地+农户”新的生产经营模式的发展,畜禽养殖业集约化、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一方面,畜禽养殖出现局部区域养殖密度过高、粪污产出量大;另一方面,养殖业与种植业日益分离、比例失衡,导致畜禽粪便被乱堆乱排,造成局部地区出现区域化“面源污染”。2012年全市年出栏生猪2000头规模场(户)为276个,年出栏肉鸡5万只以上的规模场(户)为191个,存栏蛋鸡1万只以上规模场为980个。据对以蛋鸡养殖为主的“畜禽养殖第一镇”东台市唐洋镇调查统计,全镇共1.74万个农户,9.6万亩耕地,现有畜禽养殖户(场)12915个,其中规模养殖户(场)1223个、散养户11692个。2012年全镇蛋鸡、生猪、山羊年饲养量分别为556.39万只、6.69万头、7.68万只(详见表4)。如以生猪为计量单位测算,常年栏存为49.21万头生猪单位,平均耕地载畜量为5.13头/亩。按本市“稻麦二季”耕作模式,每亩适宜载畜量为3头生猪单位测算,实际载畜量是适宜载畜量的1.71倍。

表4 2012年东台市唐洋镇主要畜禽养殖情况 (个、万头、万只)

3 畜禽养殖污染物对环境的主要危害

3.1 造成危害的主要影响因子 畜禽养殖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畜禽粪尿排泄物,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影响因子有:(1)有机物,主要包括畜禽粪尿排泄物中的大量氮、磷水体富营养化物质和粪尿厌氧分解产生的硫化氢、氨、二氧化碳、醇类、酚类、酰胺类、胺类和吲哚等有毒有害气体;(2)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粪污中含有的大量大肠杆菌、寄生虫虫卵等;三是饲料添加剂的残留物。主要包括抗生素、抗菌素氧化剂、激素等药物残留和汞(水银)、镉、铅、铬、铁、锰、铜、锌、钴以及类金属砷等重金属元素。

3.2 对环境的主要危害 (1)对土壤的影响。农田合理适度使用畜禽粪肥,既可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又可提高土壤抗风化和水的侵蚀的能力,改变土壤的空气和耕作条件,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作物有益微生物的生长,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形成土壤生态系统自然良性循环。但如直接、连续、过量使用,对土壤生态系统有二个不利影响:一是土壤的营养富积。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为追求畜禽产量和养殖经济效益,常常会在畜禽饲料中添加较高的P、Cu、Zn、Mn等微量元素,经消化吸收后多余的微量元素随排泄物排出体外。如将此类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料在农田中长期使用,将导致P、Cu、Zn、Mn等微量元素在农田中富积,从而造成对农作物毒害作用;二是土壤盐分增高。长期持续过量的使用畜禽粪肥,也能引起土壤中溶解盐的积累,使土壤盐分增高,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2)对水体的影响。用作畜禽饲料的谷物及其副产品、饼粕中约有60%~75%的磷以植酸磷形式存在,由于畜禽体内缺乏有效利用磷的植酸酶以及对蛋白质的利用率有限,导致饲料中大部分的氮和磷由粪尿排出体外。未经处理的粪尿一部分氮挥发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中的氮含量,严重时构成酸雨,危害农作物;其余的大部分则被氧化成硝酸盐,其中一些滞留于土壤表层造成土壤污染,更多的是渗入地下水或随地表水流入江河、湖泊,使水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造成水体污染。另外,畜禽粪便还可通过渗透或直接排放废水进入水体,并逐渐渗入地下造成水体污染。一是对地表水的影响。当排入水体中的粪污总量超过水体自然净化能力时,会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群落组成,如使水中固体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含量升高等。粪污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将通过水体或通过水生动植物进行扩散传播,危害人畜健康;二是对地下水的影响。畜禽粪便污染物中有毒、有害成分进入地下水中,会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使水体发黑、变臭。(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畜禽养殖场产生的恶臭、粉尘和微生物排入大气后,可通过大气的气流扩散、稀释、氧化和光化学分解、沉降、降水溶解、地面植物和土壤吸附等作用而得到净化(自净),但污染物排放量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时,将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一是有害气体。畜禽粪便厌氧发酵产生大量氨气和硫化氢等臭味气体,若未能及时清除或清除后不能及时处理,将产生甲基硫醇、二甲基硫醚、甲硫醚、二甲胺及多种低级脂肪酸等有恶臭的气体,造成空气中含氧量相对下降,污浊度升高,轻者降低空气质量、影响人畜健康生存,重则引起呼吸道系统的疾病,造成人畜死亡。畜禽特别是牛羊等反刍动物产生的甲烷、二氧化碳会造成大气“温室效应”;二是粉尘和微生物。由畜禽养殖场排出的粉尘可携带数量和种类众多的微生物,并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和庇护,从而增强微生物活力、延长其生存时间。这些尘埃和微生物可随风传播,使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增加,污染大气、危害环境,使人和动物眼和呼吸道发病率提高,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4)对人畜的影响。畜禽粪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及滋生的蚊蝇,会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病菌增大,出现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甚至引发公共健康问题。据报道,全世界约有人畜共患疾病250多种,中国有120种,其中由猪传染的25种,由禽类传染的24种,由牛传染的26种,这些人畜共患疾病的载体主要是家畜废弃物。据分析,畜禽养殖场所在地排放的每毫升污水中平均含有33万个大肠杆菌和69万个肠球菌,在这样的环境中仔猪(鸡)成活率低、育肥猪增重慢、蛋鸡产蛋少、料肉(蛋)比增高,严重影响和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据对局部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规模化养猪场调查,其仔猪传染性肠炎、支原体病及猪蛔虫病等疾病的发病率50%以上。

4 本市畜禽粪污处理利用主要模式和相关技术与特点

4.1 粪池还田处理模式 畜禽粪便直接还田作肥料即将干粪清扫出猪舍,清扫出的干粪可直接外销或堆沤后生产有机肥还田,也可与猪尿和少量冲洗污水一起排入粪池进行贮存,于施肥季节向农田中施用(工艺流程见图1)。是一种典型传统、经济有效的“农牧结合”粪污处置模式。(1)技术要点:农田粪肥用量要适度,载畜量一般以3头/亩生猪为宜;根据农田耕作制度和作物生长期科学施肥。主要农作物如水稻每个生长期以施肥3~4次为宜,麦子每个生长期以施肥1~2次为宜。(2)模式特点:优点是投资少、不耗能,无需专人管理,并通过充分循环利用粪污中有用的营养物质,改善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实现零排放。其缺点是:存在着传播畜禽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危险;在施用量过大、频率过高的情况下会导致硝酸盐、磷及重金属的沉积,从而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恶臭以及降解过程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释放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本市24.25万户生猪散养户和大多较小规模养殖户饲养方式为“封闭式猪舍、地面圈养”,猪的粪尿处理采用“粪池还田”处理模式。

图1 粪池还田处理模式工艺流程

4.2 能源和肥料综合利用处理模式 对畜禽粪污采用人工清除干粪进贮粪场,尿液和冲洗粪水入厌氧处理系统,实行“固液分离、固体制肥 、液体发酵”的“能源和肥料利用”综合处理模式(工艺流程见图2)。(1)能源利用。畜禽粪污能源利用主要有两种,一是将粪便直接干燥后燃烧;二是对于规模养殖场中粪污经固液分离后液体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作燃料。我市能源化利用模式主要是采用沼气工程。沼气工程即将污水排入防渗密闭的发酵池(沼气池)中,通过厌氧菌的发酵作用可以降解畜禽粪污其中颗粒状的无机、有机物,杀死或抑制其中寄生虫卵和病原菌,所产生的沼气可作为能源用于发电、照明和燃料。沼渣和干粪可直接出售或用于生产有机复合肥;厌氧出水既可进入自然处理系统 (氧化塘或土地处理系统等)使处理出水实行达标排放,也可直接作肥料用于农田施肥。技术要点:发酵池(罐)要密封完好,以保持无氧环境;投料中有机物充足,碳氮比(C/N)适中。一般以25∶1产气系数较高;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沼气菌生存温度为8~70℃,以35℃时产气量最大;控制发酵物的酸碱度,一般pH值控制在6.7~7.2为宜。厌氧发酵处理模式的优点是投资少,运行管理费用低,不耗能并可以回收能源(甲烷);污泥量少,不需要复杂的污泥处理系统;不需复杂的设备、管理方便、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无噪音。缺点是后处理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同时有污染地下水的可能。目前全市建有6~10m3的“户用沼气”10.2万户,沼气主要用作生产生活的燃料;300m3以上“大中型沼气”430座,其中东台中粮集团达2万m3,沼气主要用作发电及生产生活的燃料。(2)好氧堆肥技术:好氧堆肥即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进行堆肥。由于其含水率太高等原因,前处理的主要任务是调整水分和碳氮比,有时需添加菌种和酶制剂,以促进发酵过程正常进行。好氧堆肥又可分为好氧静态堆肥(包括自然堆肥、静态供氧堆肥、机械翻堆堆肥和容器堆肥)和动态堆肥发酵(包括转筒式堆肥和生物发酵塔)。技术要点:碳氮比和碳磷比要平衡,一般C/N以20~35∶1为宜,C/P以75~150为宜;含水率要适中,以控制在50%~60%为宜,其中55%最理想;堆体内温度以保持在50~60℃为宜;发酵时间20~30d。

图2 厌氧发酵处理模式工艺流程

4.3 微生物发酵床处理模式 微生物发酵床处理模式是利用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环保、安全、高效的畜禽生态养殖方式。该模式将微生物菌种、锯末、稻壳、秸秆、水等按一定比例混合,作为畜禽有机垫料,发酵后制成微生物发酵床。畜禽排泄的粪尿通过畜禽自然拱翻或人工耕翻,使畜禽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发酵床的发酵分解,使畜禽粪尿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降解和转化,微生物以尚未完全消化的畜禽粪为食饵,繁殖滋生,生长的大量微生物又为畜禽提供了无机物营养和菌体蛋白质被畜禽食用,水分被蒸发,不再需要对畜禽粪尿进行清扫、实现“零排放”(工艺流程见图4)。(1)发酵床养猪技术要点:猪舍。猪舍有大棚式和猪圈式,因大棚式造价低、通风好,在实际生产中推广比例较高;床体。因我市地处沿海、地下水位较高,床体应为“地上式”,深度为80cm±;垫料。垫料应选择通透性和吸水性较好的原料,如农作物秸秆(稻草、麦秸)、锯木屑、稻壳等。微生物菌种。土著菌或商品菌种;垫料温度。一般保持在40~50℃;日常管理。发酵床面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以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如果过于干燥易致猪发生呼吸系统疾病,一般床面湿度以控制在60%左右为宜,水分过高应打开通风口调节,并及时清除过湿部分;垫料使用。垫料可多次反复利用,时间3~5年。饲养方式。可单列式或双列式;饲养密度。饲养密度应根据猪个体大小、环境温度高低进行确定,如育肥猪一般2~4头/m2为宜。(2)微生物发酵床处理模式的优点是无污染、零排放、耗料少、操作简、效益高;缺点是垫料资源少、成本高。目前这种模式我市主要用于发酵床养猪,全市共建有生猪养殖发酵床48万m2。

5 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畜禽粪污处理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产生量大,污染面广,结构与成分复杂多样,处理技术难度较大。目前,本市畜禽粪污处理主要模式有“粪池还田处理模式、能源和肥料综合利用处理模式、微生物发酵床处理模式”三种,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畜禽粪污治理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因人们环境意识不强,粪污处理设施不够健全、能力与养殖规模不配匹,处理技术和设备相对滞后,畜禽粪污仍是严重影响和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为此,以畜禽粪污“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处理利用为原则,以“农牧结合、林牧结合、循环利用、生态养殖”为发展方向,结合本市实际,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规范畜禽养殖场建设与监管,大力推广畜禽新品种、养殖新技术和新模式,以保障本市畜牧生产持续、高效、健康发展。

图3 微生物发酵床处理模式工艺流程

5.1 加强宣传引导与政策扶持,着力增强环境与生态意识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十八大”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要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广泛宣传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巨大意义,切实增强全民环境意识、生态意识,确立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理念;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确立畜禽粪污“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处理利用的原则,坚持“农牧结合、林牧结合、循环利用、生态养殖”的发展理念和方向,从政策上进行引导和鼓励、项目上进行扶持和奖励、法律法规上进行规范和监督,切实加强畜禽养殖全过程的管理与粪污治理,努力实现畜牧业和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5.2 科学制定规划与场区布局,着力规范畜禽养殖场建设 本市地处苏北沿海,全市土地面积16972km2,其中耕地面积1253万亩、沿海滩涂面积680多万亩,是全省农业大市。传统畜禽养殖是以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饲养和“养猪为田”为主的农区畜牧业。随着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的快速发展,畜禽粪污总量增大、区域集中。为实现“种养结合”,从源头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管理,切实减少畜禽养殖及排泄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要根据各地土地资源、经济环境条件、养殖技术水平,科学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确定科学合理的畜禽养殖数量、规模;另一方面。要根据部省“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要求,对畜禽养殖场进行科学选址、合理规划、规范建设。对现有畜禽养殖场的规划布局和养殖设施要重新评估、规划、改造,做到排水沟(管道)与排污沟(管道)分开,沼气工程、贮粪场、三级污水处理沉淀池等粪污处理设施要齐全和有效运行,并与畜禽养殖规模匹配;对新建畜禽养殖场要实行申报审批制度。场址既要交通便利,又要远离城镇、村庄和水源保护区。在农区应以中小畜禽规模养殖场为宜,超大型和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应选择于人口少、土地广阔的沿海垦区和滩涂。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有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和消纳粪污所需的农田或林地。

5.3 大力推广畜禽养殖新技术,着力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 大力研发集成与推广应用减少和控制畜禽粪污畜禽养殖新技术,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实现畜禽粪污减量化。(1)“三改两分”技术。即养殖过程中,“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固液分离、雨污分离”。(2)生态饲料配制技术。通过选择消化代谢率高的饲料原料,根据不同的动物种类、不同性别、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以可消化氨基酸含量为基础的蛋白质模式进行饲料日粮配方设计,可明显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减少氨氮的排泄量;通过使用微生态制剂(如益生素)、酶制剂(如蛋白酶、纤维素酶)、寡聚糖(如低聚木糖)、生物活性肽等,限制无机微量元素超大剂量使用(如不使用高铜、高锌日粮),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粪便中氮磷和重金属的含量;通过添加吸附剂(如活性炭、沸石)、酸化剂(甲酸、丙酸)、生物除臭剂(EM制剂),有效控制臭味和降低有害气体的污染。

5.4 积极推广畜禽新品种新模式,着力推广畜禽高效生态养殖 (1)积极引进推广高效节粮型和食草节粮型畜禽新品种,进一步优化畜禽品种结构,提高畜禽养殖经济生态效益。在畜禽品种上,主要是引进推广生长速度快、耗料少、饲料报酬高的优质三元杂交商品猪、快大型AA肉鸡、高产海兰蛋鸡等优质高产新品种;在畜禽品种结构比例上,主要是提升以农作物秸秆和饲草为主的羊、奶牛、鹅等草食畜禽。这样既可减少畜禽养殖对饲粮的需求和能源消耗,又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降低农作物秸秆因焚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2)积极推广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全市现有成片林地274.75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760万t,林地资源和农作物秸秆丰富。可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着力推广“林牧结合”养殖新模式,发展林下养鸡、羊、鹅;可利用农作物秸秆(稻草、麦秸)、锯木屑、稻壳等制作生物发酵床,着力推广畜禽养殖粪污“零排放”的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发展发酵床养猪、羊、鸡、鸭、鹅。

山东畜牧兽医学会简介

山东畜牧兽医学会成立于1952年12月,是一个学术性社会群众组织,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法人团体,接受山东省科协业务主管领导和山东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监督和管理,挂靠在山东农业大学,办公室设在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学会建立了以“学会章程”为基础的各种规章管理制度,现已换届七次,具有完整的组织机构,下属16个专业委员会,有个人会员3150人,单位团体会员14个,个人会员中有高级会员98人,女性会员267人。学会自成立以来进行了大量的学术活动和科普工作,为山东乃至全国的畜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连续 15年被山东省科协评为“先进省级学会”,并获得“学会之星”荣誉称号。本会2011年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等十三届代表大会上被评为“先进集体”。

山东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的《山东畜牧兽医》是畜牧兽医类综合性科技期刊。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7-1733,国内统一刊号 CN 37-1267/S。本刊被评为全国畜牧兽医类核心期刊,被《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入库。严格执行出版发行标准化、规范化。其印刷质量、稿件数量和论文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08年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期刊编辑学分会四届四次理事会议上被评为“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一等”奖。本刊已从2008年1月改为月刊,全国各地邮政局(所)订阅(邮发代号24-231)。

学会利用自己的“人才知识库”优势,大力开展学术活动和科普活动,受到社会的好评。

山东畜牧兽医学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学会改革,开拓创新,不断增强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山东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S851.2+4

C

1007-1733(2013)12-0037-05

2013–09–20)

猜你喜欢
粪污畜禽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猪市虐我千百遍 我视养殖如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