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友国 (山东省东营市畜牧局 257091)
东营市土地资源和草场资源丰富,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畜牧业已成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笔者通过对全市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就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做了浅析。
1.1 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全市牧业总产值由22.24亿元增加到46.8亿元,增长90.6%;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4.1%提高到27.6%,仅次于种植业所占比重;肉类、禽蛋、奶产品产量分别比“十五”末增长34.1%、14.1%和99.5%,人均肉类、蛋类、奶类占有量居全省前三位。2011年,全市肉蛋奶总产达到72.93万t,实现畜牧业产值58.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8%、24.63%。
1.2 大项目建设实现突破 围绕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布局,扎实推进“一区双带六大产业带”建设,全市在建重点项目43个,项目总投资40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12个,澳亚现代牧场、大地乳业万头奶牛场等一批过亿元的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全市万头奶牛场发展到3家,随着大基地的稳步扎实推进,一批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全市畜产品生产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畜牧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1.3 畜牧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全市建成高标准化畜禽养殖园区854处,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93%以上,胜大奶牛场等20家养殖企业被确定为省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培育起了50家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和254个畜牧专业合作社,形成每个产业都有骨干企业带动的产业化经营体系,63.3%的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带动75%的农民进入产业化链条经营。品牌创建工作扎实推进,112个畜产品通过“三品”认证,培育起了“华誉肉鸡”、“胜大维可得”等一批知名品牌。
1.4 畜牧相关产业支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全市畜禽良种种源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市畜禽良种场达到24家,肉牛、肉羊、奶牛和生猪良种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渤海黑牛、胜利白猪等品种保护和开发逐步深入,全市形成了布局合理、监管有效、运转灵活的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优质饲草饲料生产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全市饲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59万亩,优质苜蓿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饲料、兽药等相关产业规模快速膨胀,全市饲料生产企业发展到29家,饲料总产量达到47.1万t,实现产值13.1亿元。8家兽药生产企业,年实现产值2.3亿元,全部通过GMP管理认证,128家兽药经营企业通过GSP认证。
1.5 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扎实有效 坚持惩防并举,推行投入品登记备案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加大畜牧投入品监管力度,构筑畜牧投入品监管防线。扎实组织开展“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畜牧投入品市场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扩大监测频率和范围,检测结果全部公开。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监管措施,全市规模饲养场全部实现了驻场兽医监管,构筑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1.6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到位 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免疫、检疫、监测、消毒、封闭式饲养等防控措施,构筑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防线,全市应免畜禽免疫率常年保持在100%,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85%以上。在全省率先实施基层动物防疫机构体制改革,设立40个乡镇级动物疫病防治监控所,县区畜牧局垂直管理,招聘1850名村级防疫员,市县乡村四级防控体系健全完善,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了14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2.1 畜牧业发展总量不大 虽然本市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居全省前列,但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相比,比例不高,全市的规模总量在全省仍处于下游水平,养殖结构存在调整余地。
2.2 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产业链条个体间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不够灵活,合作方式路子不宽,方法不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化经营模式、利益联结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2.3 资金缺乏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多年来,本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手段和融资渠道,养殖场户抵押物不足,“贷款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本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2.4 畜产品加工层次低 本市畜牧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拉动力不足,缺少拳头产品,市场开拓能力有限,畜产品产业链延伸较短,高品质精深加工所占比重较小。尤其是,我市生鲜乳加工能力和肉类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程度不高,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高。
2.5 用地难以满足发展需要 土地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产业发展的前提。当前,在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下,产业发展用地形势异常严峻。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很高,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苦于没有土地而不得放弃。
2.6 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 目前,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面广、量大,检测手段单一、人力和检测资金投入不足,加之违禁投入品种类繁多,使用手段不断翻新,部分养殖场户在利益驱使下铤而走险,给畜产品质量安全留下了很大隐患。
3.1 建立健全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体制机制 从组织保障、政策扶持、监督落实等层面入手,建立健全一系列促进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工作体制机制,实现由侧重管理向监管服务并重的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形成“政府引导、部门服务、农户发展”的畜牧产业发展新机制。
3.2 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建设新型畜牧产业体系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积极探索以产业化经营为核心,以畜牧业上下游产业及其关联产业链的紧密结合为基础,以主体合作为主要特征,构建畜牧产业组织、畜产品生产、饲料兽药配送服务、畜牧业科技装备、生态循环和动物卫生监管等“六个体系”,建设新型畜牧产业体系,适应现代畜牧业的新发展。
3.3 积极推动生产方式转变,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生产养殖 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场的建设,从源头上实现畜养水平的提高,使产品更具有竞争力,是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本市畜禽标准化养殖比重已达92%以上,应继续推进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场的建设,支持规模和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实现禽畜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的合理利用。把畜牧业发展与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畜禽粪便的集中堆积发酵处理技术以及循环利用技术,深入推进农牧结合生态养殖,实现种养业循环共生共赢,使畜牧业实现生态化生产。
3.4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的畜牧业投融资机制 加大中央、省级扶持资金的争取力度,加大市级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畜牧业发展,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农民和企业投资、引进外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3.5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良种产业化为突破口,搞好畜牧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加强畜牧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畜牧高科技产业。以生物制药、疫病防治等为重点,科研攻关、生产中试和企业开发相结合,形成畜牧高科技产业体系。加强畜牧科研培训以及技术装备,不断提高科技人员水平和检验检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