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亮 (山东省诸城市皇华畜牧兽医管理站 262200)
雏禽肾型传支及其防制
徐惠亮 (山东省诸城市皇华畜牧兽医管理站 262200)
雏鸡发生肾型传支的日龄多为30~40日龄,但也有10日龄左右发生。发病率高达50%~60%,死亡率30%~40%左右。发病时,在短暂的几天有不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以后症状逐渐加剧,病鸡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翅下垂,腹泻物含大量尿酸盐。此时病鸡面部及全身皮肤发绀,特别是胸肌、鸡冠和肉髯变紫色。病鸡背拱起,肛门周围严重污染。一般从发病到第7天死亡增加;第10~12天后死亡又逐渐减少。病程大约20d左右。部分10日龄以内的发病鸡群,到产蛋期时产蛋高峰达不到。产的蛋有软皮、畸形或粗皮。蛋白稀薄如水。这些鸡在精神状态、营养状况等方面难以和正常的鸡区别,但不产蛋。
剖检病鸡,其呼吸道变化不明显,主要表现肾脏苍白肿大,这些鸡呈“花斑肾”,输尿管集有大量尿酸盐。部分病鸡的心、肝、脾和肠管表面散步许多石灰样的白色的絮状物,呈痛风病变。剖检可见鸡的内脏器官基本正常,只有输卵管发育不全,并且大部分鸡的输卵管纤细菲薄,有的有少量白色透明的液体,混有白色絮状物。输卵管内面形成盲端,与腹腔不通。有的输卵管成为只有2~8cm的纤细柱状物,大部分病鸡的卵巢正常,个别病鸡的卵巢萎缩或变性。这种病变被认为是雏鸡早期阶段感染了传支病毒造成的。
主要是进雏前鸡舍消毒不彻底,又没有足够的空舍时间以及种鸡产蛋前没有接种传支的灭活苗,雏鸡缺乏母源抗体的保护因素造成。
首先,加强鸡舍进雏前的消毒工作,做到反复多次消毒;其次,减少进鸡的批次,做到进鸡前鸡舍彻底消毒并至少空舍2周以上;第三,要做好对鸡群传支疫苗的免疫,传支的免疫可参考以下程序:1日龄Ma5+克隆-30滴鼻或点眼,10日龄传支灭活苗颈部皮下注射,25~28日龄Ma5+H120+克隆-30滴鼻或点眼,80日龄H52饮水,120日龄传支(肾型+呼吸型)灭活苗肌肉注射(种鸡做)。鉴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的特殊性,在防制该病时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4.1 提前免疫 将传支的首免日期提前到1日龄,目的是使雏鸡尽早接触疫苗毒,提前产生抗体,增加传支的免疫次数,使鸡群得到更多的保护。在疫苗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到肾传支的防御,又要考虑到呼吸型传支的预防。在纵向防疫上,既考虑到雏鸡、育成鸡以及成年产蛋鸡的保护,也考虑到为自带雏鸡提供足够的母源抗体防止雏鸡的早期感染。
4.2 选对血清型 由于传支病毒的抗原性的多样性和可变异味,使对传支的防疫变得非常复杂和困难。必须不断从病鸡中分离病毒,确定本场或本地区病原的血清型,选择相应血清型的疫苗用于防疫。
4.3 加强雏鸡管理 雏鸡的早期感染传支病毒是引起输卵管发育抑制,而造成所谓“假母鸡”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雏鸡的保护,特别是进雏前鸡舍的彻底消毒,做到鸡舍消毒后至少空舍2周以上再进鸡。同时,雏鸡做到严格隔离饲养、防止野毒的侵袭,是造成早期感染传支危害的重要措施。
4.4 实行“全进全出” 在一个鸡场里同时饲养着不同日龄的鸡,做不到全场的全进全出,这样的饲养方式很难控制传支的发生,减少由于传支所造成的危害。传统“小而全”的饲养方式必须改变,彻底实施鸡场的“合理布局,全进全出”或小区域实行“全进全出”的工作程序。
4.5 对发病集群的处理 病情较轻的鸡群首先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舍温;饲料中减少蛋白质的含量(1%~2%)、增加多种维生素的含量(5g/50kg);注意环境消毒;禁用磺胺类药物。病情较重的淘汰。
S858.30
B
1007-1733(2013)12-0032-01
201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