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导管未闭飞行员介入封堵后飞行合格1例

2013-04-07 15:22廉武星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胸廓复查先天性

廉武星,黄 敏

患者,男,27岁,歼-7飞行员,总飞行时间450 h。于2009 ̄12在笔者所在医院年度大体检,无不适。查体:胸廓扁平,心前区无隆起,无异常搏动,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 cm处,搏动直径约1.5 cm,未触及震颤,心界无扩大,心率53次/min,律齐,心音正常,未闻及额外心音,A2>P2,平卧位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前倾位活动后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连续杂音,且与心音无关。胸部X线片见:心影形态、大小属正常范围;胸廓横径约为280 mm,胸廓前后径约为105 mm,小于正常值142 mm,胸廓前后径/胸廓横径约为37.5%,小于正常值47%;提示:直背综合征。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心率53次/min),左心室高电位(Ⅱ,Ⅲ,aVf,V1,V5,V6)。 心脏超声所见:左房增大,左室饱满,余腔室大小正常;房、室间隔连续,室壁厚度正常,室壁运动分析:室间隔搏幅约7 mm,左室后下壁搏幅约13 mm,各瓣膜不增厚,开放正常,收缩期左、右房内均可见少许蓝色返流束,余瓣膜关闭正常;大动脉关系正常,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根部之间可见一导管图像,导管长约1.2 cm,彩宽约0.3 cm,局部可见少量细条状红色束由降主动脉经此导管进入肺动脉内,局部多普勒探及双期湍流频谱;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A>1;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结论:暂时飞行不合格,转送上级医院诊治并结论。患者于2010 ̄01 ̄28在空军总医院行动脉导管封堵器介入治疗,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复查心脏超声:各房室大小及心功能正常。结论:暂时飞行不合格,地观6个月返院复查。2010 ̄07返空军总医院复查,一切生理指标及体征均正常,结论:飞行合格(限双座带飞3个月)。双座飞行20 h,于2010 ̄11返空军总医院复查,一切指标正常,结论:飞行合格。术后1年心脏CT检查提示动脉导管完全封闭。现已飞行200 h。

动脉导管未闭(PDA)占出生婴儿的1/5000~1/500,其发病率占先心病的9%~12%。PDA出生后主动脉压升高,肺动脉压降低,主动脉压始终高于肺动脉压,主动脉血液持续流向肺动脉,形成左向右分流。分流量的大小与导管粗细及主、肺动脉之间的压力阶差有关。左向右分流增加肺循环血量,左心容量负荷增加,导致左心室肥大,甚至左心衰竭。由于PDA为先天性疾病,在导管口径较细、分流量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心电图可以正常,X线片无明显异常改变,但超声可见左房和左室内径增大,二维切面可显示未闭动脉导管,多普勒超声可见异常血流信号而得以诊断。飞行中,特别是+Gz作用时,惯性力方向与主要大血管平行,血液重量增加、心脏发生变形移位,可导致循环系统发生一系列改变,许多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涉及心脏结构异常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使飞行员突然失能,导致严重的飞行事故。目前我军的招飞体检鉴定标准中规定的循环系统体检,主要靠病史的询问和心脏听诊、心电图、X线检查,而这些检查并不能排除沉默型PDA的可能。沉默型PDA不仅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且有发生感染心内膜炎的可能。鉴于飞行工作的特殊性和培养飞行员的巨大投入,如在招飞体检过程中对可疑该病入选人员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加以筛查,可避免漏诊而造成的损失。同时该病例也提示体检医师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查体,尽可能早期的发现隐患,及时矫治。

近年来,导管封堵介入治疗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已得到很大的进展,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不断提高,以及操作的技术水平不断成熟,使相当的患者取得了满意地近中期疗效。PDA介入封堵术治疗技术操作简单,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本文飞行员经导管封堵器介入治疗后康复,又谨慎地进行了双座机带飞观察后放飞,这是我军历史上首次对于动脉导管未闭飞行员术后实施放飞,在我国航空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人员检查标准”:先天性心脏病不合格,但随着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出现,对于现役飞行员中动脉导管未闭治愈后能否继续能参加飞行,尤其是歼击机飞行将成为关注的一个新课题。

猜你喜欢
胸廓复查先天性
胸廓成形术在重度脊柱侧弯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呼吸肌的运动和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模型制作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双侧胸廓内动脉起点异位一例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勘 误
强化复查机制 提高抄表质量
腹腔镜在儿童胸廓出口处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