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金融发展

2013-04-07 22:57:29彭路
关键词:金融绿色发展

彭路

引 言

“绿色金融”是现代金融发展的新领域,其内涵既包括金融对绿色经济的支持,也包括金融对生态环境所施加的影响。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到了新的转折点,迫切需要从资源消耗型经济过渡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从制造型大国向创造型大国转变,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十一五”期间,随着中国绿色经济的兴起,绿色金融体系得到确立并进入探索阶段[1]。“十二五”时期,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进入到攻坚期。当前,中央政府正在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其中,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又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部门应对这一发展趋势做出积极响应。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新时期金融发展的全过程,一是支持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和绿色产业发展,二是推动碳金融的发展。通过大力开展绿色金融创新,大力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金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进入21世纪,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欧美国家纷纷将绿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加以培育,抢占发展制高点[2]。奥巴马政府在金融危机后,制定了“绿色经济新政”(Green Economy Act);提出2020年减排14%,降至1990年的水平;到2050年,实现减排83%。在这一个规划中,包含了四个方面的计划:引入一种市场为基础的、可以限制碳排放量的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体系;鼓励可再生和可替代能源的利用以及实现能源独立;强调自然资源的保护,并增进能源的有效利用;树立美国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的领军地位。为此,美国已有多家金融机构着手研究该项计划的配套金融服务营销方案,并加强这些领域的金融创新。

欧盟是低碳研究和新能源产业发达的地区。欧盟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出2020年比1990年减少温室气体20%,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20%、能源利用率提高20%、生物能源占运输能源的20%的整体目标。2009年欧盟出台《欧盟能源与气候变化一揽子方案》,鼓励更好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效,避免污染,控制与减少化石燃料排放,推行碳捕捉技术,开发新的低碳能源,积极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

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将绿色产业作为支持重点。例如巴西积极支持低碳产业,推动生物燃料业的发展。巴西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跨部门的委员会,由总统府牵头,14个政府部门参加,负责研究和制定有关生物柴油生产与推广的政策与措施。为此,巴西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比如,巴西的国家经济社会开发银行推出了各种信贷优惠政策,为生物柴油企业提供融资。

从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后,碳市场发展迅猛。2008年,全球碳交易量增长至48.1亿吨,是2005年的近7倍。2009年虽然遭遇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碳市场仍然达到1440亿美元的交易金额。近年来,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每年以超过100%的速度递增。2011年碳交易的规模已达到1760亿美元,较2005年碳排放交易额108亿美元增长了15倍以上。在未来,围绕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将变得更加活跃,并成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金融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从国际范围来看,制造业继续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梯度转移,新一轮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为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升级产业结构提供了机遇。国内一直存在的产业结构失衡也迫使我们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产业的换代升级成为必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防治污染,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国际上,金融助推产业调整升级的成功例子有许多,韩国在这方面有好的经验。20世纪70年代,韩国确立了钢铁、汽车等十大战略产业,政府通过直接控制金融业进行筹资。80年代以后,韩国确立了“科技立国”的战略,重点发展电子和电器工业,政府通过利率和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银行和民间资本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进入21世纪,卢武铉总统提出“第二次科技立国”,包括利用银行业在内的多渠道资金,组织成立了科技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为实现自主创新构建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平台。纵观韩国产业升级换代的整个历程,在这么短的时间能成功实现三次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由高能耗高污染到高科技低排放,金融服务和创新的及时跟进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传统产业是相对于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新兴工业而言的,主要包括钢铁、煤炭、电力、建筑、汽车、纺织、轻工、造船等工业。“十二五”时期,中国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还非常艰巨,其关键是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指导下,依靠技术进步,在提高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同时,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产业的升级换代主要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传统流程工业中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链接技术;机械制造、装备制造、交通工具制造、电子产品制造中的产品生态设计、节约制造以及废旧机电产品的再制造。还包括建筑的节能改造、新型建筑的生态设计和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等等。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金融业需要顺应传统产业换代升级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的层次和功能,实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良性互动,从以下几个方面起到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

一是对传统产业中的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供资金支持。使信贷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领域倾斜。同时对“两高一剩”产业建立行业准入门槛,设立环保评判标准和细则,以便提高绿色信贷的操作性。对不符合绿色贷款标准的企业予以“一票否决”。针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过程中对技术依赖较高、资金需求大、可用抵押物少的特点,金融机构应积极创新贷款抵押方式,以技术专利、升级设备、存货、应收账款等作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贷款抵押物,开拓试行多家企业联保贷款模式。

二是针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过程中需要采购大量设备的特点提供金融租赁服务。金融租赁是国外节能服务公司经常采用的融资模式和商务模式,既能有效地降低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负债率,又利于界定项目资产的归属。“十一五”期间一批金融租赁公司积极探索和尝试与节能服务公司合作节能项目的租赁业务,在建筑和工业领域都形成了成功案例,初步显现了金融租赁对节能服务市场的特殊功能。金融租赁在“十二五”期间有望成为节能服务行业的主要融资方法之一。

三是针对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初期风险大、不确定性强的特点拓宽企业股权融资渠道。随着节能服务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核心竞争能力日益展现,获得风险投资和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将成为新的热点。因此,资本市场需要建立和完善制止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的体制与机制。通过立法明确证券发行和上市保荐机构的相关责任,并设立问责机制。

四是针对农业产业化加大三农的融资规模。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中国农村经济经历了否定之否定和螺旋式上升的多个发展阶段。为了尽快改变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并向两型社会过渡,农业生产走集约式、产业化和园区化的道路势在必行。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条件下,农业生产将逐步改变分散的、个体的生产方式,在更高的层次上向集体生产方式复归。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私人农场和“公司+农户”等农业产业化模式,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创业增收;其中的关键要义是节能环保、生产高效和产品符合健康的要求。为此,金融机构应当想方设法,借助土地流转等制度平台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将信贷、保险、信托、担保、租赁和新型中间业务等金融工具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服务于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安全、绿色和低碳的农产品生产及其深度开发提供再融资倾斜。

三、绿色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除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绿色产业的发展也是关系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核心内容。“十二五”时期,中国政府已经将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以及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六个方面谋划“十二五”时期中国的绿色发展。“十一五”期间,中国绿色产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在针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有2100亿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带动全社会2万亿的投资。据预测,到2015年,绿色产业增加值将达5万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0%左右[3]。因此,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市场层面,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都孕育着巨大的潜力。

中国绿色产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4年,中国环境保护工业协会成立,当时全国有近1000家生产环保设备的工厂。1988年,国务委员宋健提出了发展环保产业的问题,环保产业替代了环保工业,也成为了绿色产业的前身。90年代以来,环保产业的发展重点从以环保机械装备为核心向环境产品、环境服务和环境建设多领域、全方位方向发展。2009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4525亿元,比2005年增长89.5%;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1.30%提高到2009年的1.33%。“十二五”期间,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污水处理领域、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固体废物处理领域以及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等其他相关产业。

绿色产业的发展,包含大量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比如,环保节能产业投入大,投资回收期较长,传统的信贷审核方式难以满足环保节能产业的信贷需求。因此,金融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必须以金融创新作为驱动力。

首先,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投资力度。发展绿色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鼓励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快绿色产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引导风险投资与发展绿色产业所需要的科技资源相对接,将是否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纳入国有风险投资基金的考核,出台政策鼓励社保、保险等长期资金利用风险投资渠道进入绿色产业。

其次,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支持绿色产业。根据绿色产业的特点不断修订创业板的新股发行条件,推动绿色资源类企业和项目发行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产品。银行可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吸收大量中长期稳定资金,再以贷款或其他金融工具投资于一些周期长、规模大的以循环经济模式运营的环保型产业或生态工程项目;既可以解决环保型企业资金的不足,也可以优化其资产结构。

再次,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市政公用绿色产业市场化改革。积极为BOT、BT、TOT等多种建设经营模式的绿色公用项目提供融资。该类建设经营模式大多牵涉到企业与政府间对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移交等方面,具有政府补贴或政府担保等特点,能够将企业的经营实力与政府的社会管理经验、政府的声誉有机地结合起来。金融机构对该类绿色项目发放贷款风险低,收益稳定。

最后,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服务功能。鼓励大型商业银行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服务力度,建立能专门为绿色产业服务的专业性中小金融服务机构,激励担保机构为绿色产业的信贷进行担保,加快保险创新力度,推出针对绿色产业的专项保险产品等。

我们应该看到,绿色产业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以各种方式与传统产业伴生成长。有可能是传统行业作为新兴产业供应链的一部分,嵌入新兴产业内部,如传统的玻璃制造业为光伏行业提供太阳能电池的玻璃基板。也有可能是传统产业为新兴产业提供依托,如传统的物流业对电子商务的支持。还有可能是传统产业凭借资金、销售网络的优势,搭建运营平台,使新兴产业与消费者实现对接,主导新兴产业的发展,如国家电网筹建的全国汽车充电站网络,就是对电动汽车行业的极大支撑。因此,走“新旧结合”的发展路径,也需要金融创新的支持。可以尝试研发嵌入期权等资本市场工具的信贷产品;可以与风险投资等直接投资机构合作开展业务;还可以与保险业合作,通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专项保险,创新风险分担和损失赔偿机制。可以说,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是支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两个轮子,两者缺一不可。

四、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碳金融交易市场

作为金融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平台,建立碳金融交易市场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紧迫任务。碳排放不断增加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根据计算,人类每年只能向大气中排放不超过361亿吨当量的二氧化碳,目前全球排放量已接近这个数值。中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资源和环境代价。据统计,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国的5.5倍、日本的11倍、韩国的4.3倍。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消耗量却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在“十一五”期间没有能完成碳排放目标。可以说,我们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负担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活动。降低能耗、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

2009年底,中国政府宣布了碳减排的目标:在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到45%[4]。“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单位GDP碳排放降低目标定为17%[5],这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约束性指标。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减排潜力巨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能源需求和工业化发展可能导致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中国具有大量可再生能源,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

应当从平台搭建、定价权掌握和碳金融服务供应链的建立三个方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碳金融交易市场。

第一,碳金融平台的统一搭建。碳金融交易平台是发展碳金融的基础。目前碳金融交易平台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建立。例如欧洲气候交易所、芝加哥气候交易所、芝加哥气候期货交易所等。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商业组织在欧洲气候交易所注册成为会员,进行碳金融工具合约的交易。其中包括瑞银集团、摩根士丹利等国际著名投资银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拥有比较完备的碳金融产品,既可以进行碳信用现货交易,也可以进行碳期货交易。中国已经有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在地方各省市也都有区域性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项目)交易中心。中国应在该类交易所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碳金融交易体系,打造有规模、有品牌并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标准化碳交易平台。

第二,碳金融国际定价权的掌握。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清洁发展机制市场的主要供应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的成交量已占世界总成交量的80%左右。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国目前尚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没有定价权,不得不接受国外碳交易机构设定的较低的碳价格。宝钢股份与瑞士信贷国际集团和英国瑞碳有限公司签署的“高炉煤气发电碳减排购买协议”,出售二氧化碳减排量的价格不及国际市场交易价格的一半。“十二五”期间,中国要尽快建立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以及套期保值功能来控制碳交易价格的定价权以及帮助中国企业规避碳金融交易价格市场波动风险。

第三,碳金融服务供应链的建立。中国应建立起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保险公司等低碳金融创新主体为基础,评级公司、咨询公司、法律机构、担保公司、碳经纪商、碳资产管理公司为重要参与者的碳金融服务供应链。碳金融是适应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机制创新,而碳金融及碳交易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为主。目前,欧洲的中间商大多是基金公司或银行,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3/4的会员是金融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服务低碳经济可谓商机无限。今后几年内,中国可结合中国到2020年的总体碳减排目标,从信贷和中间业务等方面,进行积极的金融创新探索。在信贷方面,可以优先对承诺减排达标的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进行融资,允许用排放权减排额作为抵押进行融资;在中间业务方面,鼓励金融机构推出融资租赁、保理、信用证、信托类碳金融产品,推行碳资产证券化,活跃碳交易市场。另外,还可以提供基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融资配套掉期服务,用未来碳交易现金流进行贴现,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

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金融业应该以服务绿色经济发展为契机,积极转变自身发展方式,将绿色金融服务培育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因此,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绿色服务意识,积极投入到中国的绿色开发战略中来,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也为自身的发展赢得更多的机会。

[1]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等.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魏革军.将可持续理念融入金融发展历程——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机构秘书长保罗克莱门茨[J].中国金融,2011,(9):34 -36.

[3]国家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就4万亿元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的介绍[J].中国经贸导刊,2009,(2):23 -24.

[4]周生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J].求是,2011,(7):45 -47.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金融绿色发展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P2P金融解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