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的文献述评

2013-04-07 22:43李佳孝
关键词:寄宿制社会化研究

辛 明,李佳孝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9)

关于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的文献述评

辛 明,李佳孝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9)

学生社会化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学者们对学生社会化问题的研究也颇多,并积极提出了探索解决学生社会化问题的路径。而事实上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度的关注,对如何实现学生社会化的教育颇少,学者们提出了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实行寄宿制,开设影视教育课程,加强学生的体育活动等有效策略。

学生社会化;学校教育;文献述评

学生社会化问题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上对2000-2013年的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期刊论文进行查询,结果显示如下:(1)检索项(主题),检索词(学生社会化),精确查找,全部期刊共有323篇,核心期刊共有76篇;(2)检索项(篇名),检索词(学生社会化),精确查找,全部期刊共有57篇,核心期刊共有14篇。对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强化合作学习意识,实行寄宿制,开设影视教育课程,加强学生的体育活动的探讨上;分析实现学生社会化的阻碍因素,怎么样培养学生社会化的能力。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学校如何实现学生社会化过程的作用日益突出。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社会化能力的具备尤为重要。

一、关于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的成果

教育社会学的创始人涂尔干认为,教育的功能就是促进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就是培养个体健全的人格,促进个体个性化;形成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生活所需的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在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初步确立为完成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共同观念;培养社会角色是社会化过程的落脚点和最终结果,就是通过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角色个体。”[1]奚从清、沈赓方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一书中对社会化问题有比较系统的论述,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等社会文化,并使之内化成为经验,通过再现经验而形成智力和体力行为,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2]也就是说个体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之实现社会化,成为社会所要求的尽可能适应社会的人。

(一)培养学生社会化的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社会化能力,实现从“生物人”走向“社会人”的转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概念,培养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念,培养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意识,使学生在不断丰富的情感经验和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实现他们社会化能力。

1.培养学生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或自我观念)是指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3]张耀庭在《寄宿制对中小学生社会化的影响探析》中提出,“寄宿生与走读生相比,在生活方面参加的实践活动要多,比如寄宿生要学习如何蒸饭、洗衣、刷牙、洗浴、管理财物、与人交往等一些常识,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运用这些常识,集体生活要求寄宿生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4]王志刚在《开设影视教育课程,促进中小学生社会化的研究》中说到,“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中小学生可以观照影片,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延伸自我,创造自我,在充分获得美感的享受之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培养完美的自我观念。”[1]通过对社会实践和榜样的学习,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更加全面,从而使他们的自我概念进一步得到发展。

2.培养学生的个人观念

个人观念是指个体对社会事物和生活的思维想法与思想认识。个体观念社会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接受文化知识,是社会客观文化转化为个体内在主观思想的过程。陈靖、赵斌等在《论青年学生社会化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指出,“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坚持实践教育,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社会实践活动有青年学生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利于学生感受到社会,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感受到社会的竞争,同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5]王志刚则认为:传递学生的社会规范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念,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把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内化为个体的信念、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1]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中,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3.培养学生作为社会成员角色意识

张耀庭认为,“寄宿生远离父母,失去了与父母亲密的家庭氛围,导致他们缺乏成年后如何承担父亲或母亲角色、丈夫或妻子角色的模仿榜样,会直接影响他们社会化的程度。”所以,要增加寄宿生与父母的亲子联系,弥补寄宿生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如:“亲情日”活动、“亲情电话”等。[4]王志刚认为,影视教育能够使学生感悟社会生活、培养他们的社会成员意识,学生可以通过影视课程接触各种类型、各行各业的成功典范,培养他们的社会化成员角色。还具体讲到了,通过影视课程学生对社会角色的学习有三个阶段:对角色的期望、对角色的领悟、对角色的实践。[1]郑姚庆在《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论体育教学与学生社会化》中讲到,“在丰富的社会互动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学生要演好”角色“,就必须通过对环境、体育教师、同学们的认识,来认识自己,确定自己的位置,加强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责任、权力、义务和规范的认识,体验担任某个角色所需的态度以及情绪反应,即加强角色意识及角色行为的训练。”[6]

(二)培养学生社会化的具体措施 青年学生的社会化能力培养是为扮演未来角色做准备的社会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育非常重要,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5]学校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实行寄宿制,开设影视教育课程,加强学生的体育活动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社会化能力,使个体逐渐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

1.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条件,合作学习的形式包括小组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是学生在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的,所以说合作学习的同伴交往负担着学生社会化的重要使命。蒋兰在《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认为,“合作学习中的同伴交往不仅具有一般同伴交往中年龄相仿、互动平等的特点,还因为同伴成员带有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共同完成学习活动,因而更具有相互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凝聚力。”[7]朱水萍在《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社会化与人格培育的过程》指出,“同伴之间在身心发展方面基本处于相同的阶段,且处于同等问题解决情境(主要是小组有共同任务),心理氛围比较自由,因而更容易相互模仿、认同或讨论、争议,继而促进相互交流、沟通、互动,共同解决问题。”[8]所以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应该在课堂的基础上创立合作学习情景,以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促进学生社会化能力的发展。

2.实行寄宿制

寄宿制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逐渐引起了社会、学校的注意。寄宿制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办学形式,它对小学生社会化有着积极的影响,如寄宿制有利于形成自觉运用道德规范的能力、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发展、有利于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自尊、有利于提高同伴接纳性、有利于增强同伴间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等。[4]但是寄宿制也有不利的影响,“如缩小了小学生的生活圈子、不利于小学生对社会角色的理解、不利于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张耀庭认为,寄宿制从整体上说有利于学生社会化,要采取措施避免对学生的不利影响,发挥寄宿制的特殊优势促进寄宿生的社会化。寄宿生活使得同伴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他们年龄相仿,智力水平、兴趣爱好、语言沟通和生活方式都相同,在这样的小社会中交流,对社会化最大的作用就是提供了角色定位,是他们看到多重角色的机会,随时调整自己的参考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3.开设影视教育课程

开设影视教育课程,特别是经典的影视作品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角色定位都有巨大的作用。影视内容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他们的行为具有暗示作用,电影和电视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及生活历程经常被年轻人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直接模仿的对象。[1]所以学生利用优秀的影视作品,通过个性鲜明的影视艺术形象,促进学生不断观察、认知、强化,形成学生内心的强大人格力量,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单美蓉在《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中指出,“大众传媒使学生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广泛渠道获得学校里得不到的知识和体验,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结构的调整产生很大的影响。”[9]在有关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一到两个小时,也就是说中小学生每天从电视上学到一定的知识和间接经验,每天都潜移默化的受电视的影响。

4.加强学生的体育活动

体育教育过程,既是学生身体活动的过程,也是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过程,本身包含着“德”、“智”、“体”、“美”、“劳”多种教育内容,并与生活、实用和娱乐紧密联系在一起。[10]王红在《体育运动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中谈到:“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影响除了生理机能起着促进作用,体育运动为学生的性格特征提供舞台,有助于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11]马京红在《试论体育活动在促进学生社会化的作用》一文中说,“大多数体育项目只能在‘社会’环境即与他人发生联系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在体育活动环境中,学生可以以更直接、生动和集中的方式接触、体验近似于社会上所能遭遇到的各种情景。”[10]学生在参加这种带有情景特征的体育活动中,必须承担一定的“角色”,而且随着体育活动的变化而产生“角色”变化,[6]从而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情景角色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更好的促进学生社会化意识的形成。

二、关于学生社会化问题的评价

学者们对学生社会化问题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一)对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方法比较单一 在知网上查到的针对学生社会化问题的文献,研究的内容都是从理论视角进行研究的,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社会化能力,以及学校采取什么策略培养学生社会化能力,许多论文都从某个角度阐述培养学生社会化策略,如:合作学习、寄宿制、参加社会实践、开展体育活动,影视教学等等。但是没有研究者进行实证研究,降低了对问题的研究价值。

(二)对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的深度不够 大多数学者都集中在对促进学生化的培养问题的研究上,从知网上查2000到2013年对学生社会化问题的研究颇多,对学校教育促进学生社会化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但是在实际中针对学校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度的关注。对如何实现学生社会化的教育,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哪些等研究颇少,如果不能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那么学者们再多的表面策略也是无济于事。

(三)对学生社会化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 学生社会化问题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在学者们的研究中,主要是针对学校的教学提出的一些应对措施,而国家、社会、家庭的研究很少。已有的研究有的是从宏观研究,提出一些研究措施,有的是从学校教学观点提出的解决措施,都缺乏系统性。

三、关于学生社会化问题的展望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更多的学生进入社会后能适应社会,这势必吸引更多的学者和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关注学生社会化问题的研究。首先,应该对学生社会化研究更加重视。现在我国普遍面临着学生走向社会后,社会角色定位不清,自我概念模糊,在毕业很长时间都找不到工作,据有关调查研究,学生毕业后找到稳定工作的平均时间在1-2年左右,造成我国社会资源的浪费,甚至有些学生在迷茫中走向犯罪。所以,学者们都开始了加强学生社会化问题的研究,教学管理者也应对学校的课程、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其次,应该加深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的理论高度。学者们对学生社会化问题的理论研究很多,但是学生社会化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者们对学生社会化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对表面现象的研究,很少有人研究阻碍他们社会化的根本原因,如应试教育的弊端、学生家庭背景的影响等等,这是未来研究的焦点。最后,应该扩宽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的的视野范围。针对学生社会化的研究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都是影响学生社会化的因素。因此,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将会从校园转向校外,加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人在学生社会化问题方面的系统研究。

[1]王志刚.开设影视教育课程,促进中小学生社会化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6(18):47-49.

[2]奚从清,沈赓方.教育学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

[3]沈德立.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耀庭.寄宿制对小学生社会化的影响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3(01):13-15.

[5]陈 靖,赵 斌等.论青年学生社会化能力的培养[J]. 成人教育,2011(02):106-107.

[6]郑姚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论体育教学与学生社会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04):111-113.

[7]蒋 兰.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过程[J].文教资料,2007(04):156-157.

[8]朱水萍.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社会化与人格培育的过程[J].教育探索,2004(12):15-17.

[9]单美蓉.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169-170.

[10]马京红.试论体育活动在促进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74-75.

[11]王 红.体育运动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12(12):118-119.

The Research Review of the Study of Student Socialization

XIN Ming,LI Jia-xiao
(Sichuan Center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Sichuan,637009)

Student socialization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ubject to the concern of the community,scholars also did a lot of research on student social problems,and actively explored the path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tudents'socialization.And in fact in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school,as for excessive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knowledge and skills,and quite a few research on how to realize the students'socialization of education,scholars have put forward the opinion that the 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consciousness of students,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oarding,the creation of film and television education curriculum,effective strategies to enhance students'sports activities.By sorting out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scholars'the student social problems,it provides vast reference value and reference space for subsequent scholars and school's teaching management.

student socialization;school education;the research review

642.44

A

1674-0882(2013)03-0090-04

2013-04-03

辛 明(1986-),女,河南焦作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

李佳孝(1949-),男,四川宣汉人,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与教育管理。

book=93,ebook=18

〔责任编辑 冯喜梅〕

猜你喜欢
寄宿制社会化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