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鸿仲
(内蒙古包头市土右旗镇兽医局,内蒙古包头 014100)
动物免疫学是近代生物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代人与动物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牛痘疫苗的开始普及应用,到现在实现了人类痘病的绝迹。这是应用疫苗免疫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一个成功典范。1950年开始消灭牛瘟的战役中,疫苗免疫有效地切短了传染病传播中三个环节中的一环,把易感动物牛变成了对牛瘟病毒无敏感性的动物,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牛瘟病。
由于病毒在活细胞内繁殖的特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防治病毒的有效药物。但病毒的免疫原性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预防病毒病的有效措施。诸如,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猪瘟、猪蓝耳病、牛羊口蹄疫,狂犬病等病毒病都有免疫效果良好的疫苗在实践中推广与应用。这些疫苗免疫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而造成免疫效果不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997年笔者在三间房乡庙营村做了一个实验,因为1996年该村50户养猪户死亡46头猪,初步诊断死于急慢性猪瘟病。据当地防疫人员讲春防和秋防都做了含有猪瘟的三联苗。于是我们把1997年春防提早到三月份,由旗兽医站派人员配合当地防疫人员进村做猪瘟接种,对全村的猪一个不漏地进行接种。以后又结合瘦肉型猪基地建设项目,对全村猪定期补针3次,查漏补缺。结果当年全村因病死亡2头猪。这个实验充分说明,防疫密度达到100%,防疫效果就能达到98%以上。特别是我国的猪瘟弱毒Ⅱ号苗,其免疫原性非常好。
另外防疫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对免疫效果也有影响。如注射羊痘苗要求准确注射在羊尾内侧皮内,而有些防疫人员对这一技术掌握不准确,不能准确注射到位,造成免疫效果低下或无效。
禽流感病毒属于黏病毒科,根据病原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A、B、C三型。A型流感病毒常引起人畜流感病的流行。A型流感病毒根据表面抗原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不同分为多种亚型。目前已发现16种HA和10种NA,HA和NA可任意组合成一种新的亚型,因此A型流感病毒亚型多,而各亚型之间诱导的抗体不能相互交叉保护(免疫),这样给人为免疫带来一定难度,例如现在的禽流感疫苗为H5N1(RE-5,RE-4)。如果出现新的亚型感染由于它们不能交叉保护就是免疫失败。这些都进一步说明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亚型多,而且无共同的免疫原性,会造成免疫效果不佳或免疫无效。如目前已发现H7N9病毒等亚型就不能用H5N1的疫苗来防控。而口蹄疫病毒( FMDV)属于小DNA病毒科,由VP1,VP2,VP3和VP4四种衣壳蛋白包裹,单正股正链RNA组成无囊膜的正20面体结构。其中VP1蛋白包含有主要的免疫原性位点,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因此VP1基因在口蹄疫疫苗研制中倍受关注。在被感染动物体内还可以发现一种非结构性的病毒特异蛋白质称为病毒感染相关抗原。病毒RNA聚合酶蛋白3D抗原实际上是在病毒复制过程中的RNA聚合酶,但在注射灭活疫苗的动物体内不能检出病毒感染相关抗原及其抗体。动物感染了口蹄疫病毒,根据动物交叉保护和血清学实验分为A、O、 C、SAT1、SAT2、SAT3和SAISL等7个血清型。各型间无交叉反应,不同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性,同型内的亚型间有部分交叉免疫性。有些毒株对猪致病,而对牛羊不致病。这些都说明口蹄疫病毒Ⅰ型的免疫原性,或者说它导致产生的抗体免疫能力大不相同,不能产生共同的抗病能力。这就是疫苗免疫效果不确定的原因之一。
近几年土右旗重视防疫体系建设,建立18个乡级站,220个村级防疫室。配备了摩托车,冰箱等设备。给乡级站和村级站每人每月都发放工作津贴,逐步提高防疫员待遇。但是工作中也会出现许多具体问题。
1.防疫员要免费入户为养殖户进行防疫注射。现在一年做两次集中防疫,每次十种疫苗。据统计土右旗有肉羊120万只,奶牛8万多头,猪30多万口,鸡的数量更大。这时防疫员工作量大,收入少,不能专心、专业的搞防疫工作,对防疫工作积极性不高。
2.在防疫工作中难免出现一些动物副反应。有的动物出现过敏性或其他原因的死亡,找防疫员要求赔偿。这应该有一个制度明确责任,什么性质的责任由哪一级负责,到目前还缺乏一个相关的制度,明确赔偿资金的来源和赔偿单位。
3.对防疫人员专业培训力度不大。一方面培训次数少,时间短;另一方面,培训对象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参加,怕影响种地、打工等工作。因为防疫工作不是他们的重要收入来源。因而专业知识不足会导致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技术事故。
首先疫苗本身的效价是否准确。例如羊布氏杆菌苗,一个羊单位应含100亿个活菌,出厂时是否达到这个标准。其次通过长途运输和较长期储藏其效价是否仍能达到设计有效性。疫苗的安全性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实践中常发生不明原因的疫苗致病、致死现象。近年使用活毒活菌疫苗基本安全,但也有可能造成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