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锋,于 颖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河北 唐山 063000)
近年来,我们采用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3月在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唐山市协和医院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龄1~6个月41例、6个月~1岁20例、1~2岁9例,病程3~10 d;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气促、喘憋、两肺闻及哮鸣音与细小的湿罗音。患儿均无嗜睡、心力衰竭等重症肺炎表现,且无肺气肿等并发症。根据患儿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氧疗、镇静、糖皮质激素等一般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服氨溴特罗口服液,用量为<8个月者2.5 mL/次、8个月~1 岁者5 mL/次、1 ~3 岁者7.5 mL/次,均为2次/d,连服5~7 d。治疗期间,观察患儿咳嗽、气促、喘息、肺部哮鸣音、肺部湿罗音等临床表现的变化。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治疗5~7 d咳嗽、喘息、气促消失,肺部哮鸣音、湿罗音消失;有效:治疗5~7 d咳嗽减轻,气促、喘息缓解,肺部哮鸣音、湿罗音减少;无效:治疗5~7 d咳嗽、气促、肺部体征无变化或加重。以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分别为15、9、11例,总有效率为6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咳嗽、喘憋、哮鸣音及湿罗音消失时间分别为(6.5 ±2.0)、(1.8 ±0.9)、(3.3 ±0.9)、(5.3 ±1.9)d,对照组分别为(8.3 ±2.5)、(2.5 ±1.1)、(4.3 ±1.2)、(7.0 ±2.1)d,两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P均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9 ±2.1)d,对照组为(8.8 ±2.5)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P <0.05。
讨论:毛细支气管炎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点为急性发作性喘憋、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双肺可闻及哮鸣音、中细湿罗音。其病理变化主要是毛细支气管受损,纤毛柱状细胞和上皮细胞坏死,气道管壁水肿、增厚,管腔狭窄,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加之婴幼儿呼吸道管腔狭小,纤毛运动差,分泌物排出困难,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毛细支气管堵塞,故易致呼吸困难[2]。本病主要见于1岁以下婴幼儿,常在冬季流行,病程一般1~2周,通常采用抗感染、氧疗、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氨溴特罗口服液是盐酸氨溴索和盐酸克仑特罗的复方制剂,前者可调节浆液与黏液的分泌,降低痰液黏度及黏液的附着力,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多用于呼吸道炎性病变的辅助治疗;后者是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能松弛平滑肌,缓解支气管痉挛,增强纤毛运动,溶解黏液,利于痰液排出,改善通气[3]。在药效动力学上,盐酸氨溴索和盐酸克仑特罗有相互协同作用。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每日口服氨溴特罗口服液2次,既可保证药物的有效浓度,又有利于痰液排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住院时间缩短。因此认为,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值得临床应用。
[1]胡亚美,江载芳,诸褔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0.
[2]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5.
[3]洪建国.小儿喘息性疾病支气管扩张药物的应用和选择[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