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武政,张 婷,王 娟,杨 旭
(1.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29;3.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29)
高血压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治疗体会
罗武政1,张 婷2,王 娟3,杨 旭1
(1.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29;3.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29)
尹某,女,51岁,2012年1月16日初诊。3年前因头晕沉查出患有高血压,血压最高时达到170/110mmHg,没进行药物治疗。1年前因劳累过度,昏倒在地,到某医院做头颅CT检查提示为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经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出院后服用伊苏、硝苯地平、阿司匹林,但血压控制仍然不理想(高压150~160mmHg、低压100~110mmHg),并且感觉头晕沉重,身体时时欲坠。诊见面色略黑,面部皮肤粗超,舌质淡紫、舌下脉络曲张色紫黑、苔薄白、脉弦涩。证属血瘀阻络,脑失所养。治以行气活血,养血通脑。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10g,白芍30g,枳壳10g,当归20g,川芎15g,熟地20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怀牛膝30g,酸枣仁30g,山楂15g,甘草5g。日服1剂。期间仍服用西药伊苏20mg/d,硝苯地平30mg/d,阿司匹林75mg/d。服1剂后头脑感觉轻快许多,头晕沉的症状大减,口渴急欲饮水,嘱低盐饮食、多饮水。服3剂后头脑轻快,口渴情况好转,仍欲饮水。服7剂后头晕沉的症状消失,且不再口渴,血压110/70mmHg,遂嘱减阿司匹林、硝苯地平,只服用伊苏20mg/d,继续服中药。服15剂后伊苏减为10mg/d,服30剂后伊苏减为5mg/d,服45剂后西药全停,只服用中药,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头无晕沉感。服60剂后面部皮肤红润,舌淡红苔薄白,舌下脉络正常,头晕消失,遂停药。随访至今,血压正常,头无晕沉。
头为清阳之府,血瘀阻络,清阳不升,致气血不能上荣于头目,故头晕沉。血府逐瘀汤方中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四逆散中柴胡升发阳气、疏肝解郁,白芍敛阴养血柔肝、平抑肝阳,枳壳理气行气,怀牛膝补肝肾、通利血脉、引败血下行,酸枣仁养心益肝,山楂活血行气,甘草合芍药和中又调和诸药。全方攻补兼施,行气活血,养血通脑。药理研究证实[1],活血化瘀药川芎、红花、当归有扩血管,抗脑缺血,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的作用。当归、桃仁、红花、川芎、山楂、赤芍、白芍、牛膝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当归、山楂、红花、柴胡、川芎、酸枣仁、牛膝还可降血脂,改善血浆黏度。熟地、当归、川芎、酸枣仁、山楂具有降血压的作用。活血化瘀药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血液流变学、调节微循环,故治疗高血压、脑血管病可获得满意疗效。
[1]侯家玉,黄国钧,方泰惠,等.中药药理学[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R249.7
B
1004-2814(2013)07-586-01
201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