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英 (云南省泸西县中枢镇畜牧兽医站 652499)
浅议猪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办法
王新英 (云南省泸西县中枢镇畜牧兽医站 652499)
我国是世界养猪大国,猪肉产销总量占所有畜禽肉品产销总量的80%以上。动物疫病是养殖业发展的天敌,随着养猪业持续发展,猪病对我国养猪生产造成日益严重的危害,其中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病毒性传染病是主要原因。有效控制疫病,保障养猪业的顺利发展,成为当前畜牧业面临的当务之急。
1.1 病原的多重感染与诱发或继发感染较为普遍 现行猪病大多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疫病混合感染所造成的,其中80%是以病毒性传染病为主,病毒性传染病又以猪瘟、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流感为主;细菌性传染病以猪链球菌病、巴氏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副嗜血杆菌病为主。多重感染常常导致猪群出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由于混合感染和滥用抗生素,导致一病多型、一病多症、一症多病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猪病日趋复杂,诊断难度越来越大,漏诊和误诊时有发生,防治难度也进一步加大。
1.2 猪瘟发病率高、不易控制 近年来,猪瘟发病率普遍有所升高,其原因主要有:(1)猪群本身患有某些疾病引起免疫抑制,导致猪群在注射猪瘟疫苗后不能产生预期的免疫效果;(2)由于长期的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不高使猪瘟病毒的毒株发生变异,使注射的疫苗无法预防由变异毒株引发的疾病;(3)圈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保温等设施不健全,圈舍湿度过大或饲养密度大,使猪体产生强有力的免疫力,使免疫效果差;(4)免疫程序不合理,很多地方不给母猪接种猪瘟疫苗,只给仔猪接种,也会造成猪瘟的发生与流行。
1.3 高致病性蓝耳病仍是防控重点 近几年流行的高致病性蓝耳病,使我国养猪业遭受了沉重打击,虽然国家将其列为防控重点进行普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该传染病具有死亡率高、传染速度快、治愈率低,母猪怀孕后期流产、死胎和产弱子,出生后仔猪死淘率增加等特征,再加上很多地区对该病的加强免疫力度不够,所以高致病性蓝耳病仍严重地制约着养猪业发展,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防控重点。
1.4 必须重视猪圆环病毒病的预防 猪圆环病毒病是引起猪多系统功能障碍的病症,临诊上表现为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及繁殖障碍、呼吸道疾病、增生性坏死性肺炎等一系列症状,在养猪生产中发病率较高,须搞好饲养管理,加强保健及定期驱虫等方面的工作,以有效降低猪圆环病毒ⅠⅠ型对猪群的感染率。
2.1 实施规模化、集约化饲养 深入发展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是防控生猪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基础性措施。目前我国的小规模饲养户中,存在设施不规范、消毒不严格(甚至不消毒)、饲养密集等很多问题,造成疾病的传播和蔓延。而规范的规模饲养场,从选址、布局、设施设备配备、防疫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等方面严格按照国家的动物防疫条件要求来执行,将极大地降低动物疫病的发生率,且利于控制。
2.2 进行科学化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防止动物疫病发生,促进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实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减少和杜绝应激因素。做好保温与通风等日常工作,增强生猪的自身抵抗力。严格把好饲料关,防止饲料携带病原。认真对待消毒工作等。
2.3 建立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要始终坚持国家“预防为主”的动物防疫工作方针。免疫程序的制定和实施要根据本地区目前流行病、易发生病、难治的病等进行综合考虑,科学制定,严格实施。既要重视病毒性传染病,又要重视细菌性疾病。
2.4 努力探索用中草药替代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已是社会上普遍认可的事实,不但给临床治疗猪病带来困难,同时药物残留也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中草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具有效果好、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残留少、无抗药性等优点。中医学是我国的医学魁宝,因而积极探索用中草药替代抗生素对防治动物疾病、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S858.28
B
1007-1733(2013)10-0061-01
2013–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