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蓝耳病以及防治措施

2013-04-07 14:47贾海瑞河南省方城县畜禽疫情测报站4732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10期
关键词:耳病电场猪群

贾海瑞 (河南省方城县畜禽疫情测报站 473200)

疾病防治

浅谈猪蓝耳病以及防治措施

贾海瑞 (河南省方城县畜禽疫情测报站 473200)

1 猪蓝耳病概述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疾病,又称“猪蓝耳病”,本病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以感染率高发病率低为特点。本病于1987年在美国首先发生,随后加拿大也报道了本病,90年代初欧洲开始流行,在我国,本病首先于1995年底在华北地区规模化猪场发生,其后短短几年时问在我国大部分养猪地区流行。1991年,欧洲学者提出将本病命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1992年在美国的明尼苏达州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研讨会正式采用该命名,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正式定名。OIE将该病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是目前对我国养猪业造成损失较大的猪病之一。

2 猪蓝耳病病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呈球形,有囊膜,直径在40~60nm之间,表面有约5nm大小的突起。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25~30nm。无血凝活性,不凝集哺乳动物或禽类红细胞。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即在亚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病毒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13~1.19g/ml,在蔗糖梯度中的浮密度为1.18~1.23g/ml。病毒的稳定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比较大,在pH小于5或大于7的条件下,其感染力降低95%以上;在pH7.5的培养液中可于-20℃和-70℃长期保存,在4℃则缓慢失去感染性;干燥可很快使病毒失活;对有机溶剂十分敏感,经氯仿处理后,其感染性可下降99.99%;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组长约15kb,含有9个开放阅读框,基因之间有部分重叠。可在猪原代肺泡巨噬细胞上增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依据血清学试验及结构基因序列分析可将PRRSV分为两个血清型,即欧洲型和美洲型,二者来源于同一祖先,但二者之间存大显著的抗原差异性。欧洲型代表株为LV株,美洲型代表株为VR-2332株。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北美两地区的分离株存在广泛的基因组变异,而欧洲毒株之间则呈较为保守性。我国目前的流行毒株都是美洲株。不同毒株之间在毒力和致病力上有明显的差异。很多生物学和遗传学证据表明,PRRSV不同的毒株或分离株可通过随机突变和不同毒株间基因内重组的形式进行变异。

2006年夏秋之季,中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中国国家农业部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该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变异株引起的,称为猪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该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3 猪蓝耳病流行病学

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高感染性是PRRS的一种标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不同的传播途径所需的最小感染量差距也较大,据K.J.Yoon(未发表资料)1998年研究表明:10个或者更少的病毒粒子,通过鼻腔和肌肉途径都能使猪只感染猪蓝耳病;而Cafruny和Hovinen在1988年研究表明:随特定解剖部位不同,如眼、阴道、口腔途径感染猪蓝耳病,其最小感染量为103.3~105.3个病毒粒子。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拭子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持续性感染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可在感染猪体内存在很长时间。

4 猪蓝耳病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引入感染猪后易感猪群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的潜伏期,最短为3d,最长为37d。本病的临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毒株、猪发育的不同阶段、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床症状的流行或者地方性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床疾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床型等。

4.1 急性型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1%~3%的母猪可能发生流产,流产发生在妊娠21~109d,母猪发生早产,产死胎、胎儿木乃伊化,产弱仔。高致病性蓝耳病时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哺乳猪:出生时弱胎和正常胎儿的断奶前死亡率都高,一般症状为沉郁、消瘦、外翻腿姿势,运动失调及轻瘫,呼吸困难和3周龄以下仔猪发生PPRS时有诊断意义的球结膜水肿,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种公猪:除厌食沉郁和呼吸道的临诊症状外,公猪可能缺乏性欲和不同程度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生长猪和育肥猪仅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一过性的深紫色;高致病性蓝耳病时,上述症状加重,甚至死亡,死产率可达10%~50%;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

4.2 慢性型 这是目前在规模化猪场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表现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4.3 亚临诊型 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在10%~88%。

5 猪蓝耳病病理变化

(1)大体病变不伴发继发感染的病例除有淋巴结轻度或中度水肿外,肉眼变化不明显。呼吸道的病理变化为温和到严重的间质型肺炎,有时有卡他性肺炎等。(2)新生仔猪和哺乳仔猪的肺呈红褐花斑状、不塌陷、淋巴结褐色肿大;生长育肥猪与哺乳仔猪类似,但较轻;不伴发继发感染的种公猪和母猪的解剖症状无诊断意义。

6 猪蓝耳病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特点对本病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依赖实验室诊断技术,包括病原检测、分离与鉴定,血清学诊断等。

6.1 临诊诊断 母猪方面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早产、分娩的活产仔数减少,产弱仔、死胎、胎儿木乃伊化,出现呼吸困难;母猪受胎率降低,空怀率上升。新生仔猪出现呼吸道症状,高死亡率(80%~100%)。

6.2 实验室诊断 采用病毒的分离与鉴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等检测病毒和抗体达到诊断的目的。

6.3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其他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应与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瘟、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病、猪脑心肌炎、猪血凝性脑脊髓炎以及其他细菌性疾病进行区分。

7 猪蓝耳病防治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控制已是世界养猪业的一大难题。即使在美国这样养猪业和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目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主要以持续感染、亚临诊感染、免疫抑制和易继发感染为流行特点,给本病的防制带来困难。

7.1 加强管理 (1)坚持自养自繁的原则,建立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引种。如必须引种,首先要搞清所引猪场的疫情,此外,还应进行血清学检测,阴性猪方可引入,坚决禁止引入阳性带毒猪。引入后必须建立适当的隔离区,做好监测工作,一般需隔离检疫3~4周,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2)规模化猪场应彻底实现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3)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应做好各阶段猪群的饲养管理,用好料,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以提高猪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

7.2 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1)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一方面可防止外面疫病的传人,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把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群的继发感染机会。(2)采用空间电场自动防疫方法或建立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的方法切断空气传播渠道以及在舍内采取降低空气微生物浓度以及物理灭活空气微生物的预防措施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物理预防通常是指空间电场生物效应衍生的畜禽舍空间电场自动防疫方法,该方法是在畜禽舍动物上方的布置一组空间电场发生电极线,该电极线与地面组成一个“无形的防疫电窗”,向电极线充以直流高电压,则空间电场就在电极线与地面之间建立起来了,在这个空间电场环境中,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以及粉尘含量会降低到很低的状态,而且带有高电压的电极线会电离空气产生臭氧、硝酸气用以灭杀病毒等空气微生物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同时会分解粪便发酵产生的恶臭气体。同样,在粪道设置空间电场也具有这样的防疫和空气净化能力。空间电场对空气微生物浓度的降低以及病毒的灭杀是建立微生物气溶胶空间电场疫苗化的基础,也是防疫成功的基础。空间电场的防疫原理与建立空间电场的方法。

7.3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以增加猪群抵抗力,减少易感性。

7.4 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 控制好其他疫病,特别是猪瘟、猪伪狂犬病和猪气喘病的控制。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场,应尽最大努力把猪瘟控制好,否则会造成猪群的高死亡率;同时应竭力推行猪气喘病疫苗的免疫接种,以减轻猪肺炎支原体对肺脏的侵害,从而提高猪群肺脏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

7.5 适当使用药物控制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危害更多体现在感染猪群的继发感染。PRRSV感染猪群由于免疫功能的损害,易引起一些细菌性的继发感染,因此,在妊娠母猪产前和产后阶段、哺乳仔猪断奶前和断奶后、转群等阶段按预防量适当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菌药物(如泰妙菌素、土霉素、金霉素、阿莫西林、利高霉素等),以防制猪群的细菌性(如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附红细胞体等)继发感染。

7.6 定期监测 每季度监测1次,对各个阶段的猪群进行采样,用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监测,如果4次监测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变化,则表明该病在猪场是稳定的。相反,如果在某一季度抗体阳性率有所升高,说明猪场在管理与卫生消毒方面存在问题,应加以改善。

7.7 治疗方案 (1)中药治疗:生石膏50g,生地黄18g、牡丹皮10g、赤芍10g、玄参15g、黄芩15g、连翘10g、银花藤20g、板蓝根15g;如有高热加水牛角30g,麦冬15g,丹参10g,加水2000ml,浸泡30min,煎沸10min后,自然放凉。大猪100ml,3~6次/d。小猪每次20~50ml,3次/d,患猪可保基本存活。(2)西药治疗:猪干扰素(IFN)、猪用转移因子,用法用量按说明书要求,2次/d,连用3d,重症加量;替米考星、氟苯尼考等控制继发感染;全群强力霉素与黄芪多糖拌料,连用7d。方解:干扰素通过抑制病毒核酸的合成复制,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转移因子能增强肌体免疫机能,提高肌体抵抗力,二者协同使用效果加强。本组方具有,广谱抗病毒、广谱抗菌和解热镇痛作用。对病毒性疫病,特别对蓝耳病、圆环病毒及其他细菌性混合感染,效果明显,治愈率很高。

S858.28

B

1007-1733(2013)10-0035-03

2013–07–02)

猜你喜欢
耳病电场猪群
巧用对称法 妙解电场题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猪蓝耳病的防控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电场中六个常见物理量的大小比较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