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的民间信仰研究

2013-04-07 13:37郑炜明
关键词:饶宗道教老子

郑炜明,龚 敏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香港)

·文学与文化研究·

饶宗颐的民间信仰研究

郑炜明,龚 敏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香港)

近年来,学术界关注到饶宗颐先生及其学术著作的重要,并从不同的学术领域从事专门性的研究,如词学、敦煌学、古文字学、藏学、琴学等,为饶学的发展和研究开启了新的门径。涉及饶宗颐先生宗教学的民间信仰之评述,则仍未见。饶宗颐先生在中国古代神明和原始道教的探索研究方面,是具有突出贡献的一位学者。其研究古代神明、信仰、思想等论述文字,越发体现出饶宗颐先生学识之渊博、征引之繁富、论述之详明,于古代性别信仰、地域文化、思想,养生与巫文化等,都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学术意义、价值与贡献。

饶宗颐;民间信仰;《老子想尔注》

引 言

饶宗颐先生(1917—)①饶宗颐生于潮州,其父饶锷先生为当地富商,好读书,曾撰《佛国记》疏证,藏书之地名为天啸楼,为粤东最大的藏书楼。饶教授幼承家学,讲学欧美诸国,著述等身。十七岁继承父志,编纂《潮州志艺文志》,二十余岁受聘为中山大学研究员,1952—1968年受聘香港大学中文系讲师、高级讲师、教授。其后,又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首任讲座教授、系主任(1968—1973),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客座教授(1970—1971),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教授(1972),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系主任(1973—1978),法国高等研究院宗教学部客座教授(1978),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及人文科学研究客座教授(1980)等职。,原字伯濂,后自字选堂,号固庵,晚或亦以选堂为号②关于饶宗颐教授之字号研究,郑炜明、陈玉莹认为“可暂定如下:先生饶氏,初名福森,小字百子(又称伯子)。名宗颐,字伯濂,后自字选堂。号固庵,晚或亦以选堂为号。别署选翁、固叟。别号今荆蛮民。室名梨俱室。”详参郑炜明、陈玉莹撰《选堂字考——兼及先生名、字、号的其他问题》,“饶宗颐与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1年12月11-12日),第193页。,潮安县(今潮州市)人。饶先生在文、史、哲、艺等学术领域成就非凡,举凡甲骨、金石、考古、宗教、历史、音乐、文学、思想等人文领域,皆有论著③关于饶宗颐教授之著述,可参郑炜明、林恺欣《饶宗颐教授著作目录新编》“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研究丛书”第一辑第一种(齐鲁书社2010年版)。,对于现当代学术研究贡献良多,举世并有“国学大师”之誉。饶先生以九六高龄,目前仍然指导后进从事各项学术研究工作──诸如编纂“四库电子字典”、增补《资治通鉴》等等,确实难能可贵。

近岁以来,以饶先生及其学术领域和著作之名进行学术研究的论著颇为丰硕,学界逐渐有“饶学”研究之呼吁和实践,并且对饶先生在各个学术领域之研究均略有探究评述④撰写成专书者知见有郭景华《观看之道: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饶宗颐艺术史论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邓伟雄《饶宗颐画论及画作与文学学术之关系》(香港大学文学院博士论文,2010年8月),其他散见于会议论文集者之研究,未能一一胪列,可参郑炜明《论饶宗颐》(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版)。。至于饶先生在宗教学方面之研究,亦有学者开始撰文指出其学术贡献与价值⑤详见施舟人《饶宗颐先生的〈老子想尔注〉研究和世界道教学的发展》、李新魁《梵学的传入与汉语音韵学的发展──兼论饶宗颐先生对梵学研究的贡献(摘要)》,收入曾宪通等编《饶宗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1—4、第5—9页。黄杰华《饶宗颐教授与藏学研究》,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华侨大学文学院主办“饶宗颐与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1年12月11-12日),第67-89页。,而涉及宗教学的民间信仰之评述,则仍未见。缘此,本文特别就饶先生关涉宗教学之民间信仰研究方面,从论文与专著两方面作一论述,俾使学界知晓饶先生在此一方面的研究和贡献。

一、上古神明与信仰研究

20世纪80年代,饶宗颐先生自香港中文大学退休以后,仍然著述不辍,以下数篇关于上古神明与信仰之论文,即为饶先生退休后至20世纪90年代陆续撰写而成。

饶先生在中国古代神明和原始道教的探索研究方面,是具有突出贡献的一位学者。他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发表了中国古代宗教、民间信仰等一系列论文,2000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饶先生的《中国宗教思想史新页》一书,收入13篇演讲论文。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为该书作序时,高度评价此书是一部开拓性、创新性的学术论著,具有四个特点:(一)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二)论文引用材料范围极广;(三)重视考古发掘的地下新资料;(四)读书得闲,论文时有新的创获。季老在〈序〉中推崇饶先生的论著是“创而中”,并认为是一个时代学术的典范,足见其称誉之高。

饶先生此书在俗神信仰研究方面,主要有《谈古代神明的性别──东母西母说》一文,论述中国古代从东母、西母信仰,转移过渡到东皇西母的信仰。先生在文中说:“关于古代神明的性别(gender)区分问题,是极有趣味而值得去详细讨论。”[1]109文中从殷商时期的卜辞祭祀东母开始,结合其他文献材料,论述战国时期的东皇与西皇,从而论证信仰渐从女性神过度和转移至男性神的崇拜。文章最后还论述了地母的问题,得出「母」一名在古代运用十分广泛,大凡气、水、火之神亦有母之称谓,得出时代愈后,神性的演变更为复杂的结论[1]113。

此书还收录饶先生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研究论文四篇,分别从楚文化、出土数据、中西文化比较以及文献等进行考证论述。

《道教与楚俗关系新证——楚文化的新认识》一文,主要从道教与楚俗的关系,进行新的论述观点,先生在文中说:

西方学人喜欢采用Chamanisme(萨满教)的原理,去了解《楚辞》。虽然,它和巫术结上不可避免的宿缘,但从深一步看,楚人本身有他的宗教意识,和巫医关系非常密切。……楚人信巫鬼,崇奉黄神,使用禹步祝咒之术用以治病。宁乡出土人面方鼎应该是象征黄帝四面,如果这说可信的话,楚国黄(老)之学根深蒂固……说明东汉三张之设鬼道,为人治病请祷等等活动,实际上秦汉之际,在楚国地区已是司空见惯。……道教的萌芽,可以提前,道教的形成,与楚国巫医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2]。

此文从楚人的宗教意识,结合汉末西蜀鹤鸣山张氏“五斗米教”为人治病请祷等活动,分别从“四面先君与黄宗四面、黄神考”、《五十二病方》以及道教的“醮”、“四辅”、“天师”、“五斗米与五斗粥”等一一进行论述,考证出许多现今所知的道教符方和用语,早已在楚人的有关文献中出现,从而论证楚俗与最初期道教之间的密切关系。

《从出土资料谈古代养生与服食之道》一文,主要从地下出土的简帛文献,论证古代方仙道的由来与养生服食之道。饶先生在文中旁征博引的出土数据,略有张家山汉简《脉书》与《引书》、《陵阳子明经》、《马王堆养生方》、陶宏景《登真隐诀》等等,分别从永命、延年思想来源,不死观念的追求,玄府玄门,以人合天,婴儿与胎息等九个方面参证论述。先生在文末总结说:

楚地诸佚书之发现,令古代方术之采日月精英,还精补脑,及《内经》、《灵枢》之天道与人体相关诸说,取得确实根据,得到充分了解,知其思想之形成,远在战国时期已极度流行,对《易》、《老》、《庄》三玄中重要语句提供了合理与进一步的解释,证明嵇康《养生论》言之绰有理据,对于现代人仍有极大之裨益[3]。

此段结语不但指陈古代天道人体之说的源流,还以古证今,阐释出土文献的重现,不但具有文献研究上的重要,还对现代人的养生有所裨益。

《论道教创世纪及其与纬书之关系》一文,主要考证论述道教的“创世纪”的宇宙开辟说,源自佛经(《摩伽登经》)[4]97。文中从西方以色列民族的《创世纪》传说开始,逐次论及中国道教对于宇宙论的关心,并引述文献论证道教徒每每剽窃释氏之书,自西晋王浮作《化胡经》以后,后世变本加厉[4]89-90,举例论证详尽。而其中所论及的道教创世纪思想和所涉及的谶纬信仰,固或可归属我国古代的民间信仰范畴,先生未作明言而已。

《巫步、巫医、胡巫与“巫教”问题》一文,分别考述巫步与巫医、胡巫、巫教等问题,可以说是巫学三个短篇考证文章。综观全文,先生在考述各种名辞之外,主要还是强调巫与萨满教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文化,以及批评巫与制度在中国上古史的问题。先生在文末说:

对于“巫”字在古代中国的真相,和使用巫术遗存在民间宗教的陈迹,泛滥而毫不加以思索地来比附古代历史,这一方法是否正确?我认为很值得历史家再去作反思! 如果说三代的政治权力完全依靠占卜者、巫术和自称能够与神灵沟通的手段来建立,而把古人所记录下来的典章制度,一笔抹杀,把整个中国古代史看成巫术世界,以“巫术宗教”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支柱,我想:在目前不断出现的地下文物其本身已充分提供实证,去说明古代“礼制”的可靠性……从制度史观点来整理古史,或者比较合理,或许可以避免误入歧途……[5]。

饶先生此处提出的批评与呼吁,正是针对学术界对于巫研究的泛滥和过度重视等现象,作出语重心长的劝导。先生所论,发人深思。

二、初期天师道经典《老子想尔注》之研究

敦煌石室《想尔注》写经,清末时为英人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1862—1943)自吾国携回英国,后归藏大英博物院,编号S.6825。在饶先生整理、研究此本写经以前,因为原件远藏英国伦敦,国内学者及见者仅有王重民先生,王氏于1939年4月18日曾撰有《卷子本想尔〈老子注〉叙录》一文①此文章名见于苏莹辉《论想尔注为牵引老子本经作道教义理之津梁──兼述想尔与〈五千文〉之渊源》,郑志明主编《宗教与文化(全一册)》,台湾学生书局1990年版,第41页。检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子部》,名为《老子道德经想尔注》(斯六八二五),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第234页。苏莹辉所据文章名称,或为王氏编著《敦煌古籍叙录》一书以前所有。,然于此书之名称、撰者、内容等,亦未能详加考述。而海外许多学者对于英藏敦煌经卷的目录和数量等,也知之不详,更遑论校注研究了。因此,饶先生于1956年出版之《敦煌六朝写本张天师道陵著老子想尔注校笺》,当为具体整理、研究《老子想尔注》之学界第一人。无怪乎有学者评论饶先生的整理和研究“可补前史之不逮,诚老学之功臣也”②参见方继仁《跋》,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笺》,(香港)东南出版印刷公司,1956年版最后一页。。

东汉末年张氏一系所建立的五斗米教,只是道教的雏型,其宗教形式仍未能算是正式的道教,只能算是当时的一个民间信仰的新兴教派,而此部经典其实可算是东汉末年中国民间信仰中一个新兴教派的传道书。因此本文仍将《想尔注》视为民间信仰下所产生的一个教派的重要古文献。

饶先生1956年整理、校笺出版的《敦煌六朝写本张天师道陵著老子想尔注校笺》,书前附有26帧英藏敦煌原卷书影,使“同好者可见全豹”③陈世骧在1956年9月《“想尔”老子〈道德经〉敦煌残卷论证》一文前有补记云:“本文既成,已脱手付印矣,始见香港新出饶宗颐先生《敦煌六朝写本张天师道陵着〈老子想尔〉注校笺》。蒙杨莲生兄寄来,著者原赠适师(按:胡适)之本也。临赴比京国际诗学会,匆遽阅读,已仰博瞻,更喜书中已将“想尔”卷全文映出,同好者可见全豹,补拙文限于篇幅,只附样张之憾。饶先生书出于本年四月……垂目拙文之君子,幸祈亦读饶书。论点所指不同,于其渊富及精到处,予谨致心仪焉。”详见陈世骧《陈世骧文存》,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20页。;1991年11月,饶先生整理旧作,为之补充:《想尔九戒与三合义》、《老子想尔注续论》、《四论想尔注》、《附一天师道杂考》、《附二有关大道家令戒之通讯》等后来陆续撰成之文章,改名为《老子想尔注校证》,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饶先生自1956年发表《敦煌六朝写本张天师道陵著老子想尔注校笺》之后,持续约三十年的时间进行研究④饶先生在《四论想尔注》一文中,曾参考吴光《黄老之学通论》,该书出版于1985年。从饶教授1956年在香港出版《敦煌六朝写本张天师道陵著老子想尔注校笺》起,至撰写《四论想尔注》,前后约为30年。,最终出版了《老子想尔注校证》一书。书中认为《老子想尔注》为汉末张鲁所注老子《道德经》的注本,而托名于张道陵。饶先生云:“《想尔注》成于系师张鲁之手,托始于张陵。”[6]此书原为张氏传教所用,属于道教原始思想的经籍。饶先生在书中说:

今此残卷,赖石窟之保存,得重显于世。……其书每提及太平符瑞,多合于《太平经》经义,不特东汉老学神仙家一派之说,可略覩其端倪,尤为道教原始思想增一重要数据,对于道教史贡献至巨,不可谓非学术上之鸿宝也[7]。

由是可见饶先生对于这件“学术上之鸿宝”的《想尔注》写经,十分重视。《老子想尔注校证》全书共分十章,并附研究论文数篇。鉴于此书初版印行于195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又出版于20年前,当代学者或未及购置阅览,兹引录原书目录如后,以见其详:(一)解题、(二)录注、(三)校议、(四)笺证、(五)想尔注之异解、(六)《想尔注》与河上公《注》、(七)《想尔》本与索洞玄本比较、(八)《想尔注》与《太平经》、(九)《想尔注》佚文补、(十)张道陵著述考、附“别字记”、《跋》①以上章节均为1956年4月印行之版本,特此说明。、《想尔九戒与三合义》、《老子想尔注续论》、《四论想尔注》、(附一)天师道杂考、(附二)有关大道家令戒之通讯。

由《老子想尔注校证》的目录,可见此书虽名为“校证”,而实际的工作远远超出校证的范畴。书中关于原文的录注、文字的校议和笺证以及异解等等,都是针对《想尔注》所作的基本文献工作,其他与河上公《注》、与索洞玄本的比较,与《太平经》的关系等,又兼有溯源、比较、考述的工作。其后的佚文补与著述考,又将文献的工作推进一层至辑佚学与作者著述考等。全书从文本的校勘、笺证、与其他文本的互校,到辑佚与考述,研究全面,论述详尽。

此外、从书末“附录”的文章,又可见饶先生在完成敦煌本《想尔注》的校证后,不断撰写论文论述《想尔注》,力求将此一珍贵的“学术鸿宝”,在学术研究上作到力求完善的地步。清人章学诚(1738—1801)云“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从先生为此书前后投入30年时间,并以不同的层面进行考述阐释,庶几是矣。

此篇短文仅就饶宗颐先生众多学术领域和论著中的民间信仰进行文字性的介绍和论述,限于学识学养,我们未能进行具体的评论。然而,从以上引述饶先生研究古代神明、信仰、思想等论述文字,越发得见先生学识之渊博、征引之繁富、论述之详明,于古代性别信仰、地域文化、思想,养生与巫文化等,都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学术意义、价值与贡献。

[1]饶宗颐.谈古代神明的性别——东母西母说[G]//中国宗教思想史新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饶宗颐.道教与楚俗关系新证——楚文化的新认识[G]//中国宗教思想史新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5-56.

[3]饶宗颐.从出土数据谈古代养生与服食之道[G]//中国宗教思想史新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7.

[4]饶宗颐.论道教创世纪及其与纬书之关系[G]//中国宗教思想史新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饶宗颐.巫步、巫医、胡巫与“巫教”问题[G]//中国宗教思想史新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32-133.

[6]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31.

[7]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笺·解题[M].香港:东南出版印刷公司,1956:5.

Folk Religion Studies M ade by Jao Tsung-I

ZHENGWei-ming,GONG Min
(Jao Tsung-IPetite Ecole,University of Hong Kong,Hong Kong)

In recent years,Jao Tsung-Iand the significance of his academic works have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in the academic field.As a result,some specialized studies on hisworks have been well developed,including Ci,Tunhuangology,paleography,Tibetology and Chin(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etc.,which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itself.In this introductory essay which focuses on Jao Tsung-I's study of folk religion,with a good hope to demonstrate his significant inspiration and values to the academic research,several papers on ancient gods and folk religions written by Jao will be stated,collected and concluded.

Jao Tsung-I;folk religion;Laozi Xiang Er Zhu

I299

A

1009-1971(2013)04-0094-04

[责任编辑:郑红翠]

2013-04-27

郑炜明(1958—),男,浙江鄞县人,高级研究员,学术部主任,从事汉学、文献学、饶宗颐学术研究;龚敏(1975—),男,安徽巢湖人,副研究员,副学术部主任,从事中国古典小说、文献学研究。

猜你喜欢
饶宗道教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饶宗颐常用印
饶宗颐作品欣赏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西夏道教补议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智者老子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