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贺龙, 赵晶晶, 孙志颖, 杨学举, 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社会对人才评价从资格转向能力,从技能转向创造。这要求高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而实践教学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持续提高的重要途径[1]。实践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当前,在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最核心的价值追求就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造能力,要由以往注重同一性和规范性,向注重多样性和创造性转变,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保护和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保护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2]。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已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实现这一改革目标进程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式的改革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各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生命科学类学科是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培养生命科学类人才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具有特殊作用。生物技术专业是一个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新兴专业,光靠理论方面的教学是远远达不到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培养是教学计划中的最重要部分,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河北农业大学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在全校开展了制定本科生物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工作。
基础能力部分约50~60学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外语、计算机、体育等知识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和自然科学素质,外语、计算机、文献检索等工具性知识的应用能力,体育锻炼技能等。
专业核心能力约60~70学分,专业教育内容包括生物学科基础、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这些课程是进行专业教育和专业实践训练的主体性课程,根据整体优化、重点突出的原则,对专业课程进行精选、调整和改造,明确各门专业主干课程在本专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拓展能力约40~50学分,重在提高学生项目管理、企业管理、产品营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学生可通过修读综合素质选修课程和参加课外技能训练与创新实践获得学分,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实现培养规格的多类型、多层次要求。
1.改革课程内容,设置独立实验课 为克服某些课程的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对实验教学产生束缚的缺陷,根据课程性质开设了独立实验课。如分子生物学大实验、生化研究技术、生物显微技术、生物信息学等独立的实验课程,不设课堂讲授。
2.调整部分课程比例 2009年和2011年2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实践环节学分占到了总学分的34.0%;增加了植物学(讲授80/88、实验32/36)、生物化学(讲授72/112、实验24/32)、植物生理学(讲授72/88、实验24/32)、分子生物学(64/0、0/16)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实验课时数。
3.整合实验项目 学院领导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会等形式对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大实验和生化研究技术等部分有重叠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调整。
4.改革实习模式 通过改革实习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的冲突问题。对于生命科学类学生,采用多元化的,统一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模式。部分学生(不报考研究生的学生)提前(大三)或假期(大四寒暑假)进入毕业论文阶段,第8学期专心实习;部分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在第8学期实行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分阶段进行,保证毕业实习质量。
1.制定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规划 通过几年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实验队伍,建成职称学历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学缘基础广泛,专业领域齐全,骨干相对稳定,理论实验互通,热爱实验教学,熟悉实验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治学态度严谨,教学作风优良,勇于探索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
2.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措施
(1)引进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师资。通过优惠的政策措施,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博士或硕士)甚至于知名教授与专家,引进实验技能专、研究水平高、专业对口的实验课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充实和完善目前的实验教学队伍。
(2)建立有效的培养培训制度。专业每年派出10名以上教师参加全国性的实验技术培训,如在杭州举办的生物化学、酶工程实验技术培训班,在北京举办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培训班等;连续3年利用暑假派出植物学教师到雾灵山、小五台山、驼梁等地进行植物考察;鼓励实验教学人员继续深造攻读学位。
(3)调动实验教学教师的积极性。通过修订完善实验、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调动教师参加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对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按照学生人数给予一定的实习经费补贴。
(4)完善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学院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督、考核和评价。各级领导和督导专家经常深入实验课堂,检查实验准备情况、实验课堂安排、实验进行情况、实验教学记录等;每学期检查教师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项目、教案、日志、实验报告批改、实验成绩评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文件。同时,要求教师积极改革实验教学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方法。
随着学校教学设备日常投入和实验教学运行经费的不断增加,以及国家和省重点学科、省重点实验室、博(硕)士点和教师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依托“国家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使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硬件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设备更新率、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极大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水平。目前,共有仪器设备2 173台(件),仪器设备总值1 500万元。仪器配置合理,完好率为97.5%,帐、卡、物符合率100%,满足了实验教学的需求。此外,学科、学位点、重点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也成为本专业大学生科研实训、创新性实验、科技创新和完成毕业论文的重要支撑条件。2009年以来,学校为“国家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投入教学设备专项资金833.66万元。2012年,学校在制定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方案时,拟向“中心”投入教学设备经费1 500万元左右,投入校内教学基地建设经费300余万元,投资完成后,将使本专业实验教学硬件条件更上一层楼,使学院实验室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创新、应用性人才的保证,是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平台。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有助于为学生进行全方位实践学习提供保障,有助于促进生命类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企业和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3]。
专业非常重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补充和提高实验教学条件。近年来,学院先后与23家科研单位和企业签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基地”、“教学实习与大学生实训基地”建设合作协议,每年选派学生到合作基地完成教学实习、科研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目前,专业已建成与校内实验条件相配套的、学科专业比较齐全的校外实践基地8个。健全实践教学基地机构,组织了一支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懂教学规律,并有一技之长的实践教学管理队伍。
在德国,专业理论教师必须具有企业经历并获得工程师资格证书后方可任教,实训指导教师必须有2年以上实践经验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后方可任教。
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的教师教育观念滞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过分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忽视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受阻[3]。对此,学院采取如下措施:
1.改革实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尝试启发式和探索式实验授课模式。打破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操作,学生跟着老师走的单一模式,逐步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如植物学实验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实验预习,撰写预习报告。上课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同学回答和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并简单陈述实验内容,压缩讲解时间,发动学生动脑、动手,适当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进而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教师在实验课进行过程中针对实验内容和相关的课堂讲授(理论教学)内容随机提问,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连贯、综合、巩固、提高;分子生物学的实验课吸收部分本科生参与准备工作。2009年,植物学系李明老师带领的由生命、园艺、农学本科生组成的河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科普小队成立,通过2年的普查,编著了河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志。
2.加强创新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最近3年新增实验课程6门,新增实验项目27个,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数所占比例提高15%左右;支撑“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62个,自主组织竞赛活动5项,参加竞赛的学生数1 320人,指导学生获教学成果11项;教师获教学成果奖4项,发表教研论文11篇,新出版实验教材和讲义6部。
改革实验考核制度,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表现和能力。如植物学实验课的考核成绩,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各占50%。实验教学总成绩满分为100分,折算成30%记入课程总成绩(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载入学生学籍。实验总成绩不到60分者,课程总成绩不得及格,并跟随下期学生进行实验课重修,重修完成后再进行实验和理论的考核;对于独立设课的实验课,注重课程的全过程考核,分几个关键环节,每个环节都必须及格。
专业每学年召开一次相关课程的实验技术研讨会,主要内容为不同课程实验项目的整合与更新,高新实验技术的交流,引进新型实验项目。整合做到无重复、无遗漏,项目调整的核心思想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为适应实验项目的变化,新增实验项目的需求,“国家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3年投入设备费833.66万元,主要用于购置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遗传学等课程所用的先进设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改造传统的实验项目,使之更贴近于现代农业和现代生物技术产业。
路线图制订工作与实验教学改革的努力,在对近3年毕业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培养上初步得到了验证。通过实施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学生对科技创新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考研率极高。生物技术专业连续多年考研率达到60%以上,2009、2010、2011三年的考研率分别为66%、62%、74%。在考上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单位研究生的学生中,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科研素质得到普遍好评。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验教学。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改革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程,需要高校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4]。只有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不断完善、长期坚持,才能为河北省乃至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贡献。
[1]姚文.众手描绘路线图[N].河北农业大学校报,2010-12-17(01).
[2]孙钰.略论本科医学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64.
[3]赵凯.农业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强化实践教学的对策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12(6):50-53.
[4]张立彬.面向区域创新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8(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