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药品检验所(100027)郭栋 聂然
北京市通州区药品检验所(101100)杨建
药品检验在保障人们用药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为药监部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在药品检验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实验中的检查项又是经常容易出现问题的项目,在工作中发现不少因检查项测定环境和人为操作失误引入的问题。
1.1 颗粒剂的溶化性 取供试品10g,加热水200ml,搅拌5min,可溶颗粒全部溶化或轻微浑浊,但不得有异物。
在实验过程中曾发现,同一批号的药品在不同条件下测定,结果不同:①在加热水200ml,搅拌5min后立即观察,可见细微的纤毛及不溶物;②在加热水200ml,搅拌5min后立即观察,全部溶化,未见异物;③在加热水200ml,搅拌5min后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可见少许不溶物。
针对不同的结果分析原因如下:①热水在加热过程中,要注意环境的影响,避免引入异物;②在取样过程中要注意包装的完整性,避免引入包装类异物;③搅拌后要立即观察,药品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很大关系,避免温度下降,药物析出。
1.2 药品的溶出度(释放度) 随着药品检验技术的提高,要求做溶出度(释放度)的药品越来越多,药品的溶出度(释放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药典[1]规定的要求外,笔者认为以下因素会对试验结果有影响。
1.2.1 溶出介质的温度 溶出介质的温度对药品的溶出有着重要的影响,药典规定的温度为37.0±0.5℃,实验中曾出现按规定在37.0℃时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各取样点的结果与要求却有很大差距,而在37.5℃时测定,试验结果却是符合要求的。
1.2.2 溶出介质的理化性质 在实验过程中曾出现用于调配溶出介质的不同化学试剂对试验结果有明显的影响:①应用进口的表面活性剂配置的溶出介质,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②调节溶出仪的温度,结果没有明显变化;③选用国产的表面活性剂配置的溶出介质,测定结果符合规定。因此要选用合适的溶出介质。
1.3 药品的杂质检查 药品的杂质是药品产生毒副作用最大的罪魁祸首,现在新版药典中药品的杂质检查常采取液相色谱的方法,其中梯度洗脱占有很大的比例,杂质检查的系统适用性常常要求很高,已知杂质的峰经常会在梯度变化时出现,而梯度的变化又常常引起压力的波动,进而导致不确定峰的出现,这使结果的判定产生了不确定性,为避免结果的不确定性,在笔者的日常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3.1 选用做梯度洗脱的色谱柱在进行试验前要按梯度洗脱的时间表进行长时间的梯度冲洗,最后稳定在梯度洗脱的最初状态。
1.3.2 选用品质较好的试剂,避免试剂中杂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1.3.3 进一针空白溶剂,最大限度的降低溶剂峰和不确定峰对结果的影响。
1.3.4 进行杂质检查用的样品或溶剂,一定要现用现配,不能过早的调配出来,有的样品性质不稳定,提前调配出来会增加其中的杂质含量,影响检验的准确性。
1.3.5 在低波长检测时(210nm左右),流动相要尽量混匀抽滤后使用,尤其是水相和有机相比例接近时,更应该混在一起,不能迷信在线脱气功能;分开使用时,压力变化会比较大,很容易出现鬼峰,影响测量结果。
在化学药品的日常检验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希望各位同仁在工作之余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大家一起探讨共同进步。总之,药检工作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或是将误差降低到最小程度,保证药品检验工作的质量,保障人民的用药安全。